工資率變動滯後

工資率變動滯後,指工資調整滯後於物價上漲,其結果使廠商能因物價上漲而獲得更多得超額利潤,因而加強了企業得積累能力和投資能力,從而促進產出得增加。但在通貨膨脹預期成為習慣行為的情況下,在通貨膨脹之前,工人會迫使廠商調高工資,使因貨幣工資率變動滯後效應被抵消。

工資決定,探討研究,市場的各種不完全性,各種概況不完整,總結,

工資決定

前述關於工資決定的分析與就業和失業總水平出現波動之間的關係如何,是介於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之間的一個難題。若各類工資是由供求相互作用所決定,那么,怎么會存在“非自願”失業?工資為什麼不發生變動以使勞動市場全部吸收。

探討研究

市場的各種不完全性

一種回答是經濟學家們因為不能對一些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令人滿意的解釋而採取的雜貨箱式的說法:市場的各種不完全性,在此情況下,表現為“剛性”或“不易變動的”工資。這一觀點最簡單的形式,如圖12.1所示,工資率Wo可以使有Eo單位的勞動力為市場所吸收。但是存在著一些使工資率不能從Wu降下來的不完全性因素,使得在Wu這一工資率水平上,WuU單位的勞動力被雇用了,但仍有UB單位的勞動力得不到雇用,其中,UA部分是“充分”就業水平高於實際就業水平的超額部分,AB部分則是在Wu、而非Wo工資水平上仍有待利用的勞動力單位。
這一套說法並不是對上述問題的答案,而只是對問題的複述。工資為什麼在Wu水平上不易變動?顯然在一些特殊情況中答案是現成的,例如存在著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這時,WuBS取代SS成為有效供給曲線,而解答就是這條(有效)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但這一答案顯然沒有普遍性。

各種概況不完整

凱恩斯在其《通論》中給出了一個更複雜的答案。他認為,圖12.1對於決定實際工資率的各種力量的概括並不完整,因為它省略了對另一類問題的考慮,即在一種和貨幣條件相協調的利率水平上,一些人想儲蓄的量如何等於一些人想投資的量這一問題。這裡不宜討論他的觀點,因為他的論述屬於貨幣理論,而不屬於價格理論(但關於對這一理論的一部分的分析,請參閱第17章)。對於我們這裡的分析,凱恩斯理論的意義在於,根據他的觀點,和這些儲蓄-投資貨幣條件相協調的實際工資率可能不同於和“充分”就業相協調的實際工資率,如,可能是Wu而不是Wo。凱恩斯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實際”工資率的下降會增加就業,但是,這種下降不會因“貨幣”或“名義”工資率的下降而實現,因為,這一下降會引起“貨幣”或“名義”價格的同等程度的下降。他認為,工人們因此會抵制名義工資率的下降。他的觀點提供了另一種理由,使人們可以將WuBS,而非SS視為有效供給曲線,從而工資率就位於(有效)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

總結

這一答案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第一,它在“名義”和“實際”工資之間左右搖擺,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詳述。第二,也是更基本的,只要經濟處在U點,則相當於UB勞動服務量的所有者將願意以略低於Wu的實際工資提供勞動服務。這一力量是如何保持的?WuU的就業量是怎樣在願意供給WuB的供方之間分配的?“慣例”或工會剛性和類似的東西作為推遲調整過程的因素大概是可能的,但是,把它們作為加強一種在低於“充分”就業水平上的、長期的穩定均衡狀況的力量來對待將再次引起實質性爭論。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探討令人滿意答案的方面,又出現了兩項有關的進展。一個是所謂聯結失業和通貨膨脹菲利普斯曲線;另一個是對導致極短期工資剛性過程中特殊的人力資本和“尋找”成本作用的分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