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諾曼·馬內阿的小說)

巢(諾曼·馬內阿的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36年,馬內阿生於羅馬尼亞布科維納的一個猶太人家庭,5歲就被關入烏克蘭的納粹集中營,但他活到了德國戰敗,後來到布加勒斯特上了大學,雖然學的是工科,但文學熱情最終壓倒了他的工程師夢想。他寫小說,主要描寫枯乾社會中的日常生活。1986年他被迫離開祖國,在西柏林盤桓一年後,方到美國,從此長居紐約。

基本介紹

書籍版權資訊,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書籍版權資訊


書籍實體封面書籍實體封面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
頁數: 340
定價: 38.00元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當今世界最負盛名、最值得閱讀文學大師諾曼·馬內阿的最新力作
海因利希·伯爾、魏斐德相見恨晚作家
一部極具馬內阿自傳色彩的小說
“我不知道如今在西方,有哪位作家比諾曼·馬內阿更值得翻譯了解。”——海因利希·伯爾
奧古斯丁·戈拉離開社會主義羅馬尼亞,定居紐約,獨自 一人生活,為書籍所包圍。在與現實隔絕巢穴深處,他全身心地關注喜愛的活動:為同代人撰寫諷刺性悼文。戈拉常常想起他的羅馬尼亞往昔尤其是他的前妻露。這個美人兒當時拒絕隨他來美國流亡後來陪同她的表弟兼情人彼得·加什帕爾在美國露面,彼得的父親是當年被納粹遣送到集中營猶太人,自己也總是與世格格不入
當彼得收到一張匿名的死亡威脅明信片時,時間加速了。智者戈拉接到了求救電話,他能不能提供逃出迷宮之線團?一個迷宮,在其中人們找到大師形象,一個偉大博學者,聞名全世界,但同時又因對極右派的妥協而在過去備受爭議。

作者簡介

羅馬尼亞作家諾曼·馬內阿(Norman Manea,本報前譯馬尼亞)的三部重要作品—
—隨筆集《論小丑》、回憶錄流氓的歸來》和小說《黑信封》,將由吉林出版集團結為“馬內阿文集”,同時推出中譯本。
馬內阿上述作品得以出版的意義,也許不亞於20年前米蘭·昆德拉在中國的出現。馬氏被公認為最成功、也是最具國際聲望的羅馬尼亞在世作家。早在1983年,國外對他少有與聞之前,德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因里希·伯爾便曾公開呼籲,西方應儘早出版他的作品。此番將馬內阿介紹給中國出版策劃人嚴搏非的,是美國漢學家魏斐德的遺孀梁禾。梁女士另有長文《讀諾曼·馬內阿》,刊於2006年12月號的《讀書》雜誌。
2006年10月30日,《流氓的歸來》(本報前譯《阿飛歸來》)獲頒法國美第奇外國小說獎。
2007年3月,馬內阿在紐約對到此拜訪的嚴搏非談到當年離鄉時說:“我離開羅馬尼亞時已經五十多了,只帶了一個行李箱,什麼都沒有。我是五十歲的人了,已經不是二十五了。你不是十八歲,不是二十五,而是五十。只會說羅馬尼亞語。”小說是藝術家的“避難所
在提前讀到前述三部作品的樣書之後,我只想說,它們非常非常的好。
馬內阿的小說充滿複雜敘述,出版於1986年的《黑信封》尤其如此,語言很美,人物瘋癲,話癌般的對話貫穿全書,初時像喬伊斯一樣,令人渾身發癢,找不著北,雖然不乏喜劇色彩,卻從中泛出黑色,越來越具象徵意味,逐漸由喬伊斯邁向卡夫卡,意義浮現出來,終於明白,這是扭曲的社會之真實寫照,也是好看的、令人喜歡的、技藝高超的小說。
更為明確的答案出現在《論小丑》一書中,馬內阿在書中寫道:“羅馬尼亞文學被迫在隱蔽機敏符號尋找避難所,以含糊不明的形式生存下來。”他引用福樓拜的話加以具體說明
“如果倖存者保持良知,他不能任由自己耽於幻想誇大自己的痛苦。作為作家這樣的倖存者,他應該最清楚地知道,藝術這種遊戲從來只有直面‘大野獸’而無法馴服它。法國作家福樓拜把自己比作‘江湖騙子’一點不是造作之語:作家力所能及的報復只能是在他的小說里戲諷他的敵人。”
《黑信封》的主人公是旅館的接待員阿納托爾·多米尼克·萬恰·沃伊諾夫教授——人稱托萊亞。他遊走於布加勒斯特,看著奇怪的世間百態,用“密碼”或瘋話與人交流,也不斷回到四十年前,追懷他慘死在反猶狂潮中的父親。
《論小丑》出版於1992年,面對風暴過後的羅馬尼亞,馬內阿沒有得意忘形反而充滿擔憂:“我們想知道,那些寫於戰後東歐的文學還能剩下什麼,這些文學能否在沒有約束氛圍里找到新生的力量。我們還想知道,西方的消費社會會不會很快把東歐變成世界鬧劇的一部分。電視會不會淹沒所有的文化生活?金錢文化會不會比謊言的文化更難對付?”
作者:諾曼·馬內阿作者:諾曼·馬內阿
他當真有一雙冷靜的慧眼,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正是東歐文學當前方向難尋的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