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農優894

川農優894

貴州省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川農4A與恢復系R894配組而成。遲熟三系雜交秈稻,全生育期153.7天,與對照中優169相當,株葉型適中,劍葉較短直立。分櫱力強,穗型較大較密,結實率中等,後期轉色較好。平均株高111.4厘米,畝有效穗13.9萬,穗長26.0厘米,每穗184.0粒,結實率79.2%,千粒重31.8克,長粒型,短頂芒,稃尖紫色。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2013年檢驗:出糙率80.6%,整精米率52.7%,長寬比3.0,堊白粒率68%,堊白度6.1%,直鏈澱粉含量19.7%,膠稠度45毫米。食味鑒評66.7分。稻瘟病抗性鑑定2011年綜合評價為“中抗”、2013年為“中感”。耐冷性自然鑑定2012年和2013年評價均為“弱”。

品種名稱,審定編號,品種來源,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適宜種植區域,

品種名稱

川農優894

審定編號

黔審稻2014002號

品種來源

貴州省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川農4A與恢復系R894配組而成。

特徵特性

遲熟三系雜交秈稻,全生育期153.7天,與對照中優169相當,株葉型適中,劍葉較短直立。分櫱力強,穗型較大較密,結實率中等,後期轉色較好。平均株高111.4厘米,畝有效穗13.9萬,穗長26.0厘米,每穗184.0粒,結實率79.2%,千粒重31.8克,長粒型,短頂芒,稃尖紫色。
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2013年檢驗:出糙率80.6%,整精米率52.7%,長寬比3.0,堊白粒率68%,堊白度6.1%,直鏈澱粉含量19.7%,膠稠度45毫米。食味鑒評66.7分。
稻瘟病抗性鑑定2011年綜合評價為“中抗”、2013年為“中感”。耐冷性自然鑑定2012年和2013年評價均為“弱”。
川農優894

產量表現

2012年省區試初試平均畝產631.01公斤,比對照(組內平均值)增產4.63%;2013年續試平均畝產646.91公斤,比對照中優169增產5.86%。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38.96公斤,比對照增產5.25%。累計19個點次中,15增4減,增產點率78.9%。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9.38公斤,比對照中優169增產10.91%,6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4月上旬播種,宜用旱育秧、兩段育秧。秧田施足底肥,適當稀播,及時進行除草。移栽前3~4天施1次“送嫁肥”。適時早栽,秧齡40天左右。
採用拉繩打點定距插秧,可採用寬窄行、寬行窄株等栽插方式。每畝栽插1.2萬~1.5萬穴。施肥遵循前肥後移,早施分櫱肥,適施穗粒肥的原則。基肥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在水分管理上,前期採用淺水灌溉,當苗數達到預計有效穗的85%即可曬田,控制無效分櫱,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保持濕潤,採用乾乾濕濕的管水方法,做到以水調肥、以水調氣、養根保葉、乾濕壯籽。
收穫前7天左右斷水落乾,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對象為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根據病蟲預測預報結合田間調查,開展生物防治和化學藥物防治相結合的辦法,在病蟲害發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利用天敵捕食害蟲和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按防治指標進行藥劑防治。

適宜種植區域

我省遲熟雜交秈稻地區種植,“秋風”常發區慎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