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剪紙

川北剪紙

剪紙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它源於漢,興於唐,發端於民間,蘊藏首古老文化的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識,具有樸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天真、雅趣的審美品格,簡潔、明快的藝術語言,健康、濃郁的鄉土氣息。作為有形文化傳承的川北剪紙,從形式、內容到用途,都有與全國各地剪紙不同特性和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北剪紙
  • :漢代
  • :唐代
  • 發端:中國民間
  • 特點:粗中的細,細中見粗
  • 代表作品:《二龍戲珠》、《風穿牡丹》等
  • 代表人物:李文仲及其孫李大興
特點,代表人物,傳承發展,儀隴剪紙,

特點

它既不同於北方剪紙的“天真渾厚”,也不同於南方剪紙的“玲瓏剔透”,而是粗中的細,細中見粗。川北剪紙的題材廣泛,多樣,飛禽走獸,五穀六畜,隨意剪來,無不栩栩如生,令人遐思無窮。其花樣可分為吉祥如意圖,翎毛花卉圖,古今人物圖,現實生活圖等五大類。其技法和製作方法可分為陰陽套刻法、黑白貼刻法、暗刺排剪法、摺疊剪紙法、雙手撕法和火燒燙繪法六種。

代表人物

川北剪紙人才輩出,風格各異,碩果纍纍,其代表人物有:南部縣四龍鄉的李文仲及其孫子李大興。他不拘成法,敢於創新,把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直接印象同內心樸素的理想結合起來,在多年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創作了大量歌頌勞動人民和讚美自然風光的作品。其代表作有《寫生》、《愛白鴿》、《春耕》、《窗花》等。閬中寶台鄉王文坤,將剪、鑽、刻技法融為一體,在刀法上,運用皮影雕刻技法,作品流暢細膩。

傳承發展

其代表作有《二龍戲珠》、《風穿牡丹》、《四幅壽》、《四蝶香》、《喜鵲鬧梅》等。西充縣文化館的林世明的剪氏以刻為主,構圖巧妙,疏密聚散,線條粗細十分講究。《寶瓶》、《阿詩瑪》、《八仙》、《萬象更新》等作品,被川大博物館和重慶市博物館收藏,《金魚》參加第五屆中國藝術節、四川省首屆民間工藝藝術節銀獎。儀隴縣文化館何作霖長期蒐集、整理、製作和研究民間剪紙,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無論是技法上、還是在作品的題材樣式上,或是傳承方式上,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具體體現在裝飾性、集體性、變異性和傳承性四個方面。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儀隴剪紙成為川北剪紙藝術的代表。其代表作有:《撲蝶》、《跑驢》、《和平頌》、《鷹》等。西充的林敏、儀隴的何小匡、何小玉、謝茂勤是川北剪紙的後起之秀,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均有創新。

儀隴剪紙

儀隴剪紙蜚聲中外,獨創珠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儀隴縣人民政府把弘揚民間剪紙列入“三鄉文化”建設(書法之鄉、篆刻之鄉、剪紙之鄉)總體規劃,擺在議事日程,形成了專業與業餘、老人與學生、幹部與農民相統一的繼承與創新民間剪紙事業的群體,走出了一條“剪紙與書藝、剪紙與藏書票、剪紙與民間燙畫”相結合的新途徑,使剪紙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以何作霖為代表的儀隴剪紙群體創作了大量的剪紙作品,有千餘件作品參加了中國風俗畫大賽,當代農民新剪紙聯民,全國二十省市雪花剪紙聯展,中國首屆剪紙藏書票大賽,中、美、日國際少兒畫展,韓國大田灣世界博覽會,雲貴川剪紙聯展和中國藏書票赴香港展出,中國第五屆藝術節四川省首屆民間工藝藝術節展覽等,獲得國際金牌一枚、銀牌2枚、銅牌3枚,何小匡的《圖騰》系列剪紙獲四川省首屆民間工藝藝術節金獎,何作霖的《十二生肖》獲銅獎,儀隴縣人民政府獲得優秀組織獎。儀隴剪紙作品有118件被重慶市博物館收藏,何小玉創作的《巴山趕場天》獲中國風俗畫大賽佳作獎,被長安民俗博物館收藏。1987年“全國農民新剪紙聯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儀隴召開,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長靳之林教授參觀了儀隴金城國小兒童剪紙作品展和現場剪紙表演後說:“我在這裡看到了中國民間剪紙的希望。”並題書“剪紙之校”贈之。康克清題書了“儀隴少年剪紙,後生可畏”的勉詞。美國埃克爾、簡珍、格曼博士讚美儀隴剪紙說:“創造這樣美麗藝術品的城市,生活起來是令人愉快的地方。”1993年儀隴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以“三鄉文化”為特色的儀隴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先進文化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