嵫山

嵫山

嵫山位於兗州市城西15公里處,屬於泰山山脈的構造系統,分東西兩峰。東峰海拔75米,西峰海拔72.5米,占地1.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嵫山
  • 外文名稱:Zi mountain
  • 地理位置:兗州市城西15公里處
  • 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
簡介,地質地貌,嵫山八景,鳳頂朝暾,蒼崖古隸,奎樓夕照,仙炕眠雲,硯泉修禊,宋蹕遺蹤,野寺鐘聲,遙天塔影,神話與傳說,版本一,版本二,人文歷史,相關資料,嵫山圖片,

簡介

嵫山是兗州唯一的山,歷代滋陽縣人自然會倍感珍惜。直到民國末年,嵫山上仍有豐富的地面遺存,歷代碑刻眾多,有亭台多處,蒼松翠柏簇擁。經過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嵫山的文化遺存被損毀殆盡。再經過幾十年的伐木採石,嵫山慢慢消失。
嵫山所經歷的厄運可以歸結為“磚劫”、“木劫”、“石劫”:首先,四清和文革焚毀、摧殘了所有的建築;然後,附近鄉民採伐樹木,使嵫山泯然矣,濯濯矣;再後,經過瘋狂開採石材,一座本就不高的小山,成為深谷。
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有嵫山年廟會、會上唱戲祭神,遊覽朝聖,四鄉雲集,熱鬧非凡。

地質地貌

嵫山名勝歷史悠久,“宋貞宗東巡……與之立祠,四時享祭”,後經歷代修築廟宇,栽植樹木,遂為遊覽勝地。嵫山山石為石灰岩,清代始已有零星開採,“文革”之中雖令禁而不止,樓台殿宇拆除,蒼松翠柏砍伐罄盡。由於不斷開山採石,現東峰已成深谷,西峰尚存,亦失舊時風貌。

嵫山八景

鳳頂朝暾

嵫山東峰名鳳凰頂。雖然海拔只有75米,但由於孤高峭直於曠莽平原之上,亦頗有險峻凌雲的氣勢。於是在黎明時分,登上鳳凰頂觀看日出,便成為八景之首。馮雲鵬詩有“旭日高騫彩暈騰,萬家隴畝開煙井”句,朝霞熹微中紅日噴薄,萬頃田疇上晨霧漸散,確實是壯美的景色,足令人心曠神怡。

蒼崖古隸

山有摩崖石刻二處,為北朝時物。是施主耿紿宗妻高氏及僧萇、僧鳳等人的功德記文。旁邊還刻有梅花鹿等圖案,是有很高價值的文化遺存,可惜久已被破壞,令人痛心。幸虧馮雲鵬曾縮摹之印入《金石索》中,使我們今天還能想其大略。馮詩有云:“剔蘚驚看古隸橫,佛主僧僧萇僧鳳等;可憐零落千餘年,至今猶覺精光耿。”

奎樓夕照

嵫山西峰建有奎星樓,飛檐斗栱,其勢凌雲。每當日暮時分,西天的彩霞將奎星樓塗上一層金色,景色極佳。同治年間鄭紫宸曾有詩寫此景:“奎樓夙建右峰巔,多士重修又左遷。結構巍然高百尺,最佳境是夕陽天”;現代徐銘紳先生則寫道:“嵫山左建有奎樓,掩映蒼松景最幽。況復夕陽當返照,霞光恰可快雙眸”。

仙炕眠雲

山頂上相傳有張果老睡過覺的地方,其旁又有驢蹄印跡數個。仙炕,神仙睡眠之處也。馮雲鵬詩云:“炕上曾眠果老仙,岩前細刻蓮花梗。滑石難登顧步遲,何處騎驢空引領”。其中的“蓮花梗”指“蒼崖古隸”一景中摩崖石刻中有蓮花圖案。“滑石”則指山中俗稱為萬丈滑石的巨石一塊,在果老炕東邊,雖不在八景之列,也是嵫山名勝之一。

硯泉修禊

硯泉是嵫山西峰後邊的山泉,甘甜清洌,人稱硯泉。那裡古柏參天,綠草如茵。一到暮春三月,山花爛漫,百鳥啁啾,是人們齋戒沐浴後舉行修禊活動以祓除不祥的好地方。

宋蹕遺蹤

相傳北宋真宗皇帝趙恆曾到過嵫山。當時皇帝的御馬生了病,無藥可醫,群臣焦躁無法可想。當晚真宗做了一夢,夢見有一白髮老者獻上仙草,醒來後馬果然好了。於是皇帝封嵫山神為昭烈惠應侯,建廟於東山峰巔。惠應侯廟後改為太玄觀,觀中有元代碑刻,即原八景中的“元碑古記”。

野寺鐘聲

山下有洪福寺,舊名洪佛寺,一般認為始建於元代。但據高登月先生告,他的父執輩某先生曾親見過一件“大唐重修洪福寺碑”,碑文有云:“寺建於東漢靈帝四年”,惜此碑目前已不知所在矣。此說是否可靠,無法證明,但考慮到五代末慕容彥超就曾到城西嵫山致祭(事見《五代史補》),那裡有唐碑也是可能的。洪福寺里每天傍晚都要撞鐘,其聲悠揚,聲傳數里。馮雲鵬詩中有“洪福寺里起鐘聲,棲鴉繞樹山風猛”。低沉的鐘聲伴著夕陽老樹昏鴉,其意境確實令人流連。

遙天塔影

據說每年夏至時候,黎明日出,兗州城內興隆塔的影子可以落到嵫山西峰奎星樓上。馮雲鵬詩有“東望寥天懸塔影”句;清人鄭紫宸此景詩云:“興隆塔峙魯城東,日出扶桑景不同。漫道距離三十里,照來塔影望重重。”

神話與傳說

在流傳的過程中,人們不斷加進歷史上有關的神話與傳說的元素,使人們對宇宙神奇創造故事與傳說更加完整。寄託著對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嵫山的傳說》以主人公“嵫山”為主線,將其擬人化,用簡潔的口頭語言,以敘事的方式來講述故事。

版本一

相傳,嵫山與泰山本是一對孿生姊妹。嵫山大,稱姐;泰山小,稱妹。姐妹倆曾相互約定,要同時長高,只能白天長,不準夜間長。誰知,姐姐的嫉妒心強,生怕妹妹日後高過自己,便不恪守諾言,於夜間偷偷地長起來。這件事兒,很快被泰山知道了,她起初很恨嵫山姐姐的小心眼兒,隨後便尋思如何勸告姐姐,自己仍舊按約定,夜間停白天長。

版本二

嵫山屬泰山山脈,分東西兩峰,傳說嵫山和泰山本是同根相連的兩兄弟,泰山為兄,嵫山為弟,兩兄弟約定,只能白天長。可小弟很貪心,想超過哥哥,夜間也偷偷長。後來,八仙過海途徑泰山,眾仙人得知嵫山偷長的事情,十分氣憤,張果老便騎著毛驢來到嵫山。待問明情況後,他趕起毛驢從山背上走了一趟,一下子踏斷了嵫山的脊骨,嵫山半身埋在地下,再也長不高了。一溜驢蹄子印,至今還清晰地留在半山腰上呢!97年秋,當時嵫山已經開採的差不多了,原來的山頭變成了深谷,僅存三中院後一點殘山,還拍了驢蹄印,車轍印。而今,原先剩下的一片殘山也已蕩平,驢蹄印,車轍印都沒了,望著深深的坑谷,嵫山就這樣消失了……。

人文歷史

作為地理環境的存在,嵫山已有上億年的歷史。在兗州境內,發祥於環境和歷史的民間口頭文學,要數《嵫山的傳說》最久遠了。據考證,《嵫山的傳說》起源時間,應萌發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時期,形成於封建社會時期,跨越了若干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用口頭創作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傳至今。

相關資料

《金石索》,白雲鵬著。滋陽縣署藏板。這套書里有嵫山摩崖石刻的縮摹本。原石刻被毀,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四清和文革所毀棄的文物,百倍於列強擄走的,這是最值得國民們深思的問題。
《金石索》《金石索》
《金石索》《金石索》

嵫山圖片

現在的嵫山 圖二現在的嵫山 圖二
現在的嵫山 圖三現在的嵫山 圖三
現在的嵫山 圖四現在的嵫山 圖四
現在的嵫山 圖五現在的嵫山 圖五
現在的嵫山 圖六現在的嵫山 圖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