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豆

崩豆

崩豆在《今晚報》副刊去年12月13日曾發表林希先生“回憶老城廂”文章《蹦豆蘿蔔》。林先生所說“蹦豆”就是天津特色小食品炒蠶豆。據說炒蠶豆時豆子受熱會“蹦跳”,於是天津人就管它叫“蹦豆”。

崩豆 《今晚報》副刊去年12月13日曾發表林希先生“回憶老城廂”文章《蹦豆蘿蔔》。林先生所說“蹦豆”就是天津特色小食品炒蠶豆。據說炒蠶豆時豆子受熱會“蹦跳”,於是天津人就管它叫“蹦豆”。可是實際上天津人說的寫的卻是“崩豆”(bēngdòu),有商標“崩豆張”為證。
要說“崩豆”,它最起根兒還“出生”在北京,老北京人叫它“鐵蠶豆”。清朝嘉慶末年,宮廷和王府中的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們吃飽喝足之後,總希望有小食品磨牙消食,御膳房廚師張德才在“鐵蠶豆”的基礎上,創新出一種外形黑黃油亮猶如虎皮,膨鼓有裂紋的“黑皮蹦豆兒”,風靡宮廷內外。鹹豐年間,張德才去世,其子張永泰兄弟三人攜妻帶子回天津定居,首創“崩豆張”字號。
為何北京的張氏“糊皮正香蹦豆”到了天津就變成“崩豆張”了呢?原來問題出在天津話的特殊變調規律上。在天津話中,一個雙音節詞如果都是去聲,則第一個音節要變成陰平(一聲)。同時,天津話的陰平發音低且平,即“低平調”,而北京話讀陰平則為“高平調”。這么說吧,比如把北京話讀“兜”的音定為音階中的“i”,那么天津話就要降8度,發“1”的音,“蹦豆”就變成了“崩豆”。這個“低平調”是天津話顯著標誌之一。
“崩豆”體現了“天津特色”,故此天津風味特產蹦豆的註冊商標選擇了“崩豆張”。其實,“崩豆”更應當被看作一個天津的“方言詞”,就像上海話的“儂”“阿拉”不必還原成“你”“我”,我看“蹦豆”就用“崩豆”挺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