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站

崖城站

崖城站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原崖城鎮),建於1960年。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粵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管轄。現為四等站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業務範圍,

歷史沿革

從南北朝起,朝廷在這裡設定州。古崖州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很多。古城在南宋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建築土城。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砌磚牆,後經元、明、清三代擴建,使整個城池定型。城牆周長2270米,東南西北分設城門,各城門上建有譙樓,城外開護城河並設吊橋,是古代海南島規模最大的城池之一。據史料記載,自宋朝起,各個朝代有不少知名人士被流放到這裡,如宋朝的趙鼎,元朝的王士熙,明朝的王卓,趙歉等,故古崖州城又有“幽人處士家”的稱號。在古代,這裡被認為是天涯海角,多少離愁別緒從那時起就開始飄蕩在古城的上空。
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著名的唐代高僧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正值東北風風期,乘坐的船飄到古城附近,停泊在寧遠河口。他在古城幫助修整了大雲寺,留下一批佛教經典。
宋末元初,著名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居住在古城水南村近40年之久,向當地居民傳播紡織技術。古崖州城雖居海角天涯的偏僻之地,依然人才輩出。
在明代,崖州古城即達到“弦涌聲黎民物庶”的盛況,原東西南北古城門分別是陽春門、鎮海門、文明門和凝秀門。現僅存南城門,已修繕過。
修復後的南門文明門呈拱形,赭紅色,門樓上方“文明門”三字是清代碑刻,字跡清晰如故。登上城樓,可以眺望幾公里之外,崖城站也在視野之內。
追根溯源,今天的崖城站始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日本侵略軍占領海南島後,為進一步侵略東南亞,把海南島作為日軍南進的前哨基地,並企圖長期占領海南島。1941年2月14日,日本軍部決定修建榆林至北黎鐵路,使榆林日本海軍基地與北黎駐軍司令部及所在的榆林(安游)、三亞、八所等重要港口連結起來,並與石八鐵路接通,全長187.9公里。1943年3月,榆林至北黎本線及三亞支線基本完工,並在北黎與石八線接軌,通車後全線設有石碌站、水危站、叉河站、北黎(今昌感)站、八所站、天涯站、榆林站等16個車站,崖城站也由此建站。該線當時主要為軍用鐵路,運輸系統由日本軍方管理,不辦理民間客貨運輸。
“車站旁不遠處還存留著當年日軍修築該鐵路線時的一口井。據說這口井的水只能供日本人喝,被抓來修築鐵路的勞工是不能喝的。”殷站長介紹說,“如果想看,我帶你們去。”沿鐵路線大約走了1公里,在一位車站退休職工的院子裡,記者找到了這口井,由此聯想到了這條鐵路初建時期眾多勞工的悲慘命運以及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
新中國成立前的崖城站,由於設備簡陋,三五天才開行1對列車,火車的運行速度只有每小時30公里,機車牽引一列車的貨物只有三四百噸。車站使用的是臂板信號機,人工扳道岔。
目前的崖城站只辦理貨運業務,主要是路料運輸,每天有3對旅客列車通過。車站現有職工9名,因暫時沒有開行通勤車,職工們吃住和工作都在車站,崖城站已成為他們真正的家。
記者感慨,在這昔日被稱為“天之涯,地之角”的地方,生活、工作著一群默默奉獻而又快樂的鐵路人。“長亭外,古道邊”已不再是“芳草碧連天”,而是翠綠的椰林、飛馳的列車、亮麗的車站。

地理位置

站址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郵政編碼572025。離石碌站168公里,離安游站61公里,離海口站319公里,離三亞站43公里。上行車站是黃流站,下行車站是三亞站
崖城站

業務範圍

不辦理客運業務。
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