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明

崔西明

1968年入伍北京衛戍區警衛第2師,歷任戰士、團部報導員、文書排長幹事。1979年轉業到新泰市委信訪辦,曾在新泰市政協文史辦、文學創作室工作,後任泰山區文化局文學創作室主任,泰安市文聯《泰山文學》編輯文學創作室副主任,文學創作一級,先後創作並發表、出版詩歌散文小說紀實文學300多萬字

崔西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執著,他是把身家性命都交付了文學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西明
  • 別名:崔兮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7年
  • 原名:崔希明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崔西明,原名崔希明,曾用名崔兮明,號天慶子,1947年生,山東新泰舊關鄉黃草村人。

個人經歷

1968年入伍北京衛戍區警衛第2師,歷任戰士、團部報導員、文書排長幹事。1979年轉業到新泰市委信訪辦,曾在新泰市政協文史辦、文學創作室工作,後任泰山區文化局文學創作室主任,泰安市文聯《泰山文學》編輯文學創作室副主任,文學創作一級,先後創作並發表、出版詩歌散文小說紀實文學300多萬字
崔西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執著,他是把身家性命都交付了文學的。
從故鄉黃草村的彎彎山道上蹁蹁獨行到新泰一中,從卸下紅衛兵袖章冷卻了狂熱的革命到晉身“御林軍”,再從謹行慎言的政府官員到恣肆汪洋的專業作家,迄今為止,他的命運說不上轟轟烈烈,也沒有多少大開大闔,但他始終漫步於文學的禪悟中,他以拳拳之心擁抱著文學。及至刊出第4本集子《在河之洲》,他的全家財政已幾近透支。在作品討論會上,有專家稱此於文學“足以感天地泣鬼神”。羊流店崔家的祖墳上,冒出一縷青煙。
人到了這個份上,再冠以著名作家、文學家的頭銜,已顯得無足輕重,甚至有點“形而下”了。辛棄疾詞曰: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果說西明的中篇小說《陰陽眼》,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還有點眾醉獨醒、故作迷離的話,另一部中篇小說集《失重》則瀰漫了一股躁氣,籠罩了一種世紀末的情緒。好在為時不長,待到浮氣輕揚,濁氣沉降,最終回落為《剖白》,實話實說,平心靜氣,文學就還原了本色,顯出了亮麗,皈依了正道,展示了一個作家成熟的素質。於是,似乎又聽到辛棄疾繼續他《醜奴兒》的下闋: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大概就在這個階段,西明驀然頓悟了泰山的凝重。凝重的同義詞是沉重,與沉重相趨近的則是壓抑。於是,他挽起褲管趟入了大汶河,藉助於水的靈性和泰山的沉鬱,《在河之洲》就在沉雄中泛起了空靈。泰山的積澱與汶河的清澈相互交融,西明的文學創作上了檔次,提高了品位。
五十而知天命。作為西明的天命,又是什麼?是一個作家良知,是一個作家對社會的責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西明又定位在民族的重巒,從民族的利益出發,從維護世界和平的真諦切進,開始關注“二戰”這個本世紀最大的歷史事件。但他並沒有急於打“時間差”、“短平快”,而是在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的帷幕落定之後,“燈火闌珊處”,他推出了《在日本大寫中國》。在這本書里,西明一反常態,理性勝於激情,論說長於描寫,以獨特的視覺和焦距,鎖定戰爭與人性的長鏡頭。曾有《易》學大家相西明風骨,稱“老有所成”。我不敢貿然稱道《在日本大寫中國》是他的“大成”,但比起他的前4本集子,“更上一層樓”當非妄議。接著他又出版了反映“慰安婦”問題的《蝶殤》,完成了他對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罪行的討伐檄文。世紀之初,他又出版了反映官場腐敗的《無法拒絕的土壤》,將這一問題挖到了病源的老根,反思深刻,發人深省。
文品即人品。此言歧見多多,有人甚至舉出了苦茶老人的例證。不過,就作家自身而言,當以二品互為一致為好。西明人品長厚,寬容大度,有謙謙古君子風範,與文品的質樸表里如一,完全是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易》曰: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預卜西明的文學生涯“老有所成”,“元亨利貞”。文學對於一個人的終極,遠非著述本身,遠非一頂大師的帽子。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著這個過程的本身,才是最為至關緊要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西明既然傾心相許文學,相信文學定然不會辜負西明。願西明如廬居北側之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勵之勉之,以深孚眾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