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集村

崔家集村

崔家集村位於鎮駐地,東鄰郭家莊村,西靠苑家莊村,南連坊頭村,北接王家莊村,截至2005年有耕地面積2468畝,全村450戶,1460人。崔家集村是駐地中心村,近幾年來,該村“兩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歷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駐地村莊優勢,帶領民眾從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二三產業入手,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推動了村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建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村集體收入達到48萬元,人均純收入6360元。物質文明發展推動了精神文明上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家集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地理位置:鎮駐地
  • 人口數量:1460人
歷史沿革,經濟狀況,優勢產業,社會事業,榮譽稱號,發展計畫,

歷史沿革

明弘治年間,由周、荊、葛、裴、李、劉、牟、苗八姓定居建村,並有集市貿易,原集場歸周姓所有,故以周姓命名為周家集,後因集場發生命案,由崔姓出面打贏官司,由此集場歸崔姓管理,後易名為崔家集。

經濟狀況

現有榨油廠、麵粉廠、汽修廠等民營企業14家,大型種雞場2處,規模養殖場2處,棉籽餅批發市場1處,糧食收購市場1處,個體工商戶200餘戶,中心幼稚園1所,帶動了駐地餐飲業、零售業、運輸業的繁榮發展。
該村以二、三產業為經濟發展的重點。2005年有民營企業3家,餐飲、服務業200戶從業600人。固定資產235萬元。經濟總收入3280萬元,人均純收入5678元。其中,工業收入208萬元,其他行業2450萬元。

優勢產業

種植、養殖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柱,以種植玉米、小麥、花生為主。2005年有養殖大戶2戶,年出售雞苗500萬隻,年收入500萬元,肉雞養殖戶40戶,年出欄肉雞50萬隻,年收入500萬元。

社會事業

2005年,硬化、綠化、美化街道10條,投資100萬元,栽植柿子樹1000棵。2005年該村居民吃上自來水,有居民樓150幢,面積18900平方米,有國小1處,衛生室1處,固定電話420部,有線電視用戶440戶。經濟的發展拉動了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先後臨街規劃建設了建商住兩用樓136棟、500餘間。
投資213萬元實施了自來水化工程,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投資30萬元實施硬化工程,硬化市場街3300餘米,漿砌排水溝7000餘米。投資3萬元實施了綠化、亮化工程,在街道兩側栽種了柿子樹1000株,安裝了路燈56盞,美化了村居環境,方便了民眾生活。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電話入戶率達到95%。村內文化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黨員活動室、青年之家等活動娛樂設施齊全,60歲以上老人定期發放補貼。

榮譽稱號

該村先後獲得了“平度市模範村委會”、“青島市文明村莊”、“平度市文明村莊”、“青島市社會治安模範村莊”等榮譽稱號。1995—2005年被評為市級優秀黨支部,1995—2005年被評為青島市級文明村莊

發展計畫

崔家集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計畫:
一、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規劃出60畝地,建設1個種植小區,建設18個高標準冬暖式大棚。規劃出村南30畝地,建1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建棚9個,批養肉鴨4.5萬隻,年可出欄肉鴨30萬隻。
二、繼續改善村容村貌
投資20萬元,實施菜市街硬化,增修排水設施,解決排水難問題。投資5萬元,實施高標準綠化,春節前已經開始規劃。投資5000元,建4個垃圾集中處理點,由村委集中清理各種生活垃圾,以防亂堆亂放。成立7人環衛隊,加強村莊環境衛生的管理。
三、建設高標準生活小區
規劃建設一處高標準示範生活小區,該小區占地30畝,將打破以往村規劃,實行小戶型,每處都臨大街,小區內有共綠地、活動場地,路、水、電、照明等設施配套,衛生統一清理,常年有值班巡邏人員,實行半封閉管理,已開始工程規劃製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