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東灘

崇明東灘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遷徙鳥類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在中國第三大島的最東端(東經121°50′-122°05′,北緯31°25′-31°38′),由崇明東灘團結沙外灘、東旺沙外灘、北八效外灘及其相臨的吳淞標高零米線外側3000米以內的河口水域四大部分組成,在海堤外呈半橢圓形分布。保護區區域面積241.55平方公里,約占上海市濕地總面積的7.8%。其中核心區165.92平方公里、緩衝區10.7平方公里、試驗區64.9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明東灘
  • 地理位置:崇明島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隸屬:上海市綠化管理局(市林業局)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自然資源,

發展歷史

1992年,國務院10部委制定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將崇明東灘列入優先保護序列;1998年,保護區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9年4月正式設立保護區管理處,現為隸屬上海市綠化管理局(市林業局)的全額預算正處級事業單位,編制35人;1999年7月,崇明東灘被濕地國際亞太組織接納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涉禽保護區網路”成員單位;2002年1月,保護區及毗鄰的84平方公里人工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200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是由長江徑流夾帶的巨量泥沙在江海的相互作用下沉積而成,目前仍以每年80-110米的淤長速度向東海推進。它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濕地,其南北狹,東西寬,區內潮溝密布,高、中、低潮灘分帶十分明顯,是亞太地區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種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經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演化的生態系統特徵使崇明東灘成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重要生態敏感區

自然資源

目前,已記錄到的鳥類有18目54科26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白頭鶴、東方白鸛、黑鸛、白尾海雕4種、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有小天鵝、黑臉琵鷺等32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20種;列入中日、中澳政府間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協定的鳥類分別為156種和54種,每年在崇明東灘過境中轉和越冬的水鳥總量逾百萬隻。此外,崇明東灘還具有豐富的魚類、兩棲爬行類、無脊椎動物資源和以蘆葦、藨草群落為主的高生產量的植物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