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街道

崇安寺街道

崇安寺街道於1955年成立,設立解放北路街道,街道因境內崇安寺而得名;位於無錫城區中心,是全市最繁華的中心商務區,也是梁溪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崇安寺街道以解放環路為界,北與通江街道相連,東、南與南禪寺街道毗鄰,西與迎龍橋街道、惠山街道相鄰,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36652人(2010年)。管理勝利門、連元街、崇安寺、後西溪、湯巷、崇寧路、東河花園、百歲坊巷等8個社區。辦事處駐解放西路369號崇安大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安寺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無錫市梁溪區
  • 下轄地區: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政府駐地:無錫市梁溪區解放西路369號崇安大廈。
  • 地理位置:無錫城區中
  • 面積:2.5平方千米
  • 人口:36652人(2010年) 
  • 著名景點:崇安寺景區 東林書院 錢鐘書故居 無錫古運河 薛福成故居
  • 成立時間:1955年
行政區劃,工作方針,歷史沿革,建築區劃,經濟發展,區劃,科普教育,社區工作重點,舉辦活動,設立團體,獲得榮譽,

行政區劃

崇安寺街道地處無錫市商貿、文化、金融中心,東至東林廣場、西至人民橋、南至朝陽廣場、北至勝利門廣場。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設有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連元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勝利門社區居民委員會、崇安寺社區居民委員會、崇寧路社區居民委員會、湯巷社區居民委員會、後西溪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河花園社區居民委員會、百歲坊巷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內機關、學校、醫院、商貿、金融、餐飲、文化娛樂場所云集。

工作方針

近年來,崇安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加快發展、穩中求進”為核心,以“服務民生、文明幸福”為引領,緊扣“發展、穩定、管理”三大核心任務,大力推進發展提效、環境提升、民生提質、創新提速,奮力開創文明幸福宜居崇安新局面。一手培植“捷運經濟”,一手推廣“樓宇社區”模式經驗,實現“地面效益”與“地下效益”同步增長。2015年完成共享收入69983.5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達10.3%,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繁榮與社會幸福。

歷史沿革

管區舊為無錫縣治所在。因境內崇安寺而得名。1955年成立崇安寺街道,1958年成立崇安寺公社;1961年恢復崇安寺街道。1967年更名防修街道。1978年復名崇安寺街道。1992年撤銷復興路街道(前身為1955年設立的解放北路街道)併入崇安寺街道。1996年,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大婁巷、公園路、縣前街、白水盪、沙文井、東大街、西大街、連元街、復興巷、大成巷、西河頭、道長巷12個居委會;學前街街道;人民路街道。
2004年撤銷學前街、人民路街道併入崇安寺街道。2011年,面積2.21平方千米(另一數據: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萬人,戶籍人口5.42萬人,管理勝利門、連元街、崇安寺、新街巷、後西溪、湯巷、崇寧路、東河花園、南市橋巷、百歲坊巷等10個社區,辦事處駐田基浜20號,在崇安區政府東南0.8千米處。
2008年街道搬入解放西路369號崇安大廈至今
2016年因區域調整更名為無錫市梁溪區崇安寺街道辦事處,面積2.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8萬人,管理勝利門、連元街、崇安寺、後西溪、湯巷、崇寧路、東河花園、百歲坊巷等8個社區,辦事處解放西路369號崇安大廈
崇安寺街道始設於1955年;管區舊為無錫縣治所在,後改為復興路街道。後由原來的崇安寺街道、學前街街道、人民路街道撤併整合而成。
1958年成立崇安寺人民公社
1961年恢復崇安寺街道。
1967-1978年,改為防修街道革命委員會。
1978年恢復崇安寺街道。
1992年由復興路、崇安寺街道合併成立崇安寺街道。1992年撤銷併入崇安寺街道。
2004年撤銷學前街、人民路街道併入崇安寺街道。
2004年撤銷併入崇安寺街道。

建築區劃

崇安寺街道設有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即:勝利門社區居民委員會、連元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後西溪社區居民委員會、崇安寺社區居民委員會、崇寧路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河花園社區居民委員會、百歲坊巷社區居民委員會、湯巷社區居民委員會。
崇安寺街道轄區擁有43幢樓宇,60多萬平方米的樓盤,以及各種功能齊全的會所、賓館、會場、市民文明學校、業餘黨校等,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以上,特別是2100米長的中山路貫穿於崇安寺街道南北,這條被譽為無錫CBD的商業街是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的示範街和全國文明城市示範點。
轄區還擁有豐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薛福成故居東林書院、顧毓秀故居、張聞天故居、無錫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等。

經濟發展

崇安寺街道以全國文明示範街——中山路為主軸,聚集了各類企業3072家,雲集了各類商務樓宇43棟,其中稅收累計超五百萬元樓宇32家,超千萬元樓宇21家,超億元樓宇4家。引進了恒隆、蘇寧等國內外知名企業2015年完成共享收入69983.5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達10.3%

區劃

管區舊為無錫縣治所在。因境內崇安寺而得名。1955年成立崇安寺街道,1958年成立崇安寺公社;1961年恢復崇安寺街道。1967年更名防修街道。1978年復名崇安寺街道。1992年撤銷復興路街道(前身為1955年設立的解放北路街道)併入崇安寺街道。1996年,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大婁巷、公園路、縣前街、白水盪、沙文井、東大街、西大街、連元街、復興巷、大成巷、西河頭、道長巷12個居委會;學前街街道;人民路街道。原人民路街道1955年建新生路街道,以路(街)命名。1958年改新生公社,1966年改人民路街道。1996年,面積0.6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南陽里、新彩路、人民路、田基浜、崇寧路、東河頭巷、留芳聲巷、歡喜巷、岸橋弄9個居委會。2004年撤街併入崇安寺街道。原學前街街道1955年設學前街街道,以路(街)命名。1958年改躍進公社,1968年更名紅專路街道,1978年復名學前街街道。1996年,面積0.7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百歲坊巷、永興巷、水曲巷、南市橋巷、解放新村、昇平巷、塔坊橋、延安新村、迎溪橋、新街巷、健康里、北禪寺巷12個居委會。2004年撤街併入崇安寺街道。2004年撤銷學前街、人民路街道併入崇安寺街道。?年,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36652人(2010年),管理勝利門、連元街、崇安寺、後西溪、湯巷、崇寧路、東河花園、百歲坊巷等10個社區,辦事處駐解放西路369號崇安大廈。

科普教育

社區工作重點

街道重視社區科學技術普及,探索了適應新形勢下的社區科普,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打造品牌,注重實效”為思路,以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為主要目標,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以社會化、民眾化和經常化的活動為主要載體,把科普活動與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經濟、社區文化和社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廣泛動員和協調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街道科普工作得到了健康發展,形成了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特色科普教育機制。通過創新性的努力,街道社區幹部民眾科普意識大大增強,有力地促進了街道“三個文明” 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舉辦活動

以“創建文明社區”為目的,以“科普進社區”為手段,組建了由社區黨員、離退休人員醫生律師教師工人學生等組成的“社區科普志願者”隊伍。區劃調整、撤併融合後的崇安寺街道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整合轄區科普資源,以8個社區居委為單位,建立了14個科普宣傳小組,吸收科普志願者860多名,科普宣傳人員112個,在每個社區建立了系統的科普工作網路。依託社區科普工作網路,開展了創建“科普文明街道” 、“科普文明社區”、“科普文明樓院” 、“科普文明家庭”等系列活動。
街道、社區依託各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文明學校,開展了“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全民科普宣傳”、“公民道德宣傳”、“青少年法律保持知識”、“健康保健知識”、“綠化美化社區”、“環境污染與保護”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普講座、科普圖片展宣傳活動。通過空中老年大學和社區黨員活動日、居民小組長會議等形式,定期組織社區中的老年人學習科普知識,每月至少一次;利用寒暑假組織社區青少年學生開展科普夏令營活動,參觀無錫科普館、上海科普館,開展“愛我家園,保護太湖”的宣傳活動,參與社區愛綠護綠志願者活動和生態文明小區創建工作,啟迪青少年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在科普宣傳周期間,精心組織好大型戶外科普宣傳、諮詢活動。圍繞健康環保、反對封建迷信、防非抗非、預防禽流感等主題,請各方專家、學者為社區居民民眾舉辦講座290多場,聽講民眾2.6萬人次,印製各類科普材料近5萬份,組織千人觀看“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圖片展,開展“圖書進社區,家庭讀書樂”徵文比賽活動,使科普知識進入千家萬戶。

設立團體

每個社區平均擁有200平方米的戶外健身場所和價值1.5萬元的健活動器材,有面積100平方米的社區文體中心,45平方米的社區科普學校,3000冊以上書籍的社區圖書(閱覽)室,為各社區構置配套了電腦電視空調照相機,市、區科協與街道、社居委還出資2.7萬元在街道轄區的繁華地帶和高級住宅小區中建起了三座12米標準科普畫廊,2004、2005年與社區結對共建的市級機關作為深化機關文明創建工作的一項實事,積極主動為街道社區出資建成了三座標準科普畫廊。座落在社區裡的科普畫廊,定期更換科普宣傳圖片和內容,每天吸引眾多居民民眾駐足觀看,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深受廣大市民喜愛。2005年在市、區、街道、社區的共同努力下,還在湯巷社區居委建立了“社區青少年綠色網咖”,受到了廣大家長的歡迎,成為青少年的假期樂園。
建立社區科普圖書室。崇安寺街道科協通過與轄區單位的共建,爭取各方支持,市政協、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地稅局、市農行、市新華書店等30多家單位為街道社區居委贈送了2萬多冊各類圖書和多台電腦設備。國家民政部為街道社區居委先後贈送9000冊圖書。這些圖書深受社區居民,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喜愛,圖書室還為中小學生辦了借書證,科普圖書室借書率已達到85%以上。
建立了科普人才庫。為了掌握社區內有特長的居民,崇安寺街道各社區建立了“社區特長居民登記表”,將居民的特長分類登記統計,組成各專業特長隊伍。社區科普人才庫有醫療、教師、書畫攝影樂器花卉栽培編織、電腦、修理等十大類別的科普人才。為了讓有特長的居民有用武之地,在社區居民中開展了“家庭才藝展”活動,開展民間工藝收藏、花卉栽培、書畫攝影等專項比賽,形成科普人才來源於居民、服務於居民的良好氛圍。
成立了社區俱樂部。在新街巷社區創辦了全市首家社區俱樂部,活動面積達260平方米,擁有授課、健身、唱歌、跳舞、棋牌等活動功能,下設中老年健身小組、老年英語口語班、法律諮詢小組、青少年科普興趣小組、老年戲曲興趣小組等八個小組,居民擁有了自己自娛自樂的好場所,真正成為社區居民之家。俱樂部成立三年來,共開展了300多次各類活動,有1.2萬人次市民參加。同時面向社會開放,將科普教育輻射到社會各個領域。2005年暑假期間,街道又在青少年活動載體上作了進一步探索,成立了“新奇樂”社區青少年俱樂部,建立了青少年科普志願者總隊以及製作小組、文藝小組、書畫小組、棋類小組、讀書小組等“一隊五組”,隊長和組長都在社區青少年中推薦、競選產生。通過搭建這一活動平台,讓青少年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成長,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科普教育機制。

獲得榮譽

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體系規範、完善,安全防範、綜合治理、城市衛生管理、建立以“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為原則的社區黨建聯席會,開展了“同駐社區、共建家園”活動,街道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先進街道、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單位、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文明單位標兵、市“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黨組織十佳單位、市“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等80多項榮譽稱號。在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體系得到了規範和完善,安全防範、綜合治理、城市衛生管理也取得了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