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陽南劍戲

峽陽南劍戲

南劍戲,原名“亂彈”,清末由江西傳入閩北,後來不斷吸收其它戲曲的劇目和表演藝術,由於唱腔、表演都很新穎,很快得到民眾的讚賞,流行於南平地區(延平區範圍)。南劍戲的內容以反映宮廷的歷史戲居多,此外,也有一些神話戲和民間小戲,在民間有很高的傳承價值和影響面,很有民族、民間、民俗代表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劍戲
  • 外文名:South sword play
  • 原名:亂彈
因延平為古南劍治所,故早期將其命名為“南劍戲”。
峽陽南劍戲
在魏恭源的倡導下,組建小梅第一代贛劇團,人員21人。民國初期,該劇團繼續由陳鳴崗,范孝增為主的民間藝人,四處游演。陳鳴崗、范孝增二人並在建甌“富連城”科班深造五年之後,再回到小梅贛劇團培養演員。
南劍戲的傳統劇目內容以反映宮廷的歷史戲居多,其中出自列國、漢史、三國演義、唐宋史演義劇目占大部分。此外,有一些神話戲和民間小戲,如《八仙過海》、《太白登仙》、《大補缸》等。
南劍戲角色行業分正生、小生、老生、正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小丑等,素有“九角頭”之稱。唱腔曲調主要有二簧、西皮、還有[松陽調]、[二緩]、[青板]、[意和調]等。伴奏樂器以京胡為主,還有三弦、月琴、柳胡、笛子、嗩吶;打擊樂有低音平面鑼、鏜鑼、鼓、鈸等。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唱腔及伴奏樂器的不同,南劍戲又分為“大腔”與“小腔”二派。該項劇種是閩北保留下來的劇種之一,在民間有很高的傳承價值和影響面,很有民族、民間、民俗代表性。
主要特徵:
1、伴隨民俗活動產生和發展,形成對民間文化的依存性特徵;
2、在長期民間文化內容活動中,形成地方特色的民眾活動內容性特徵;
3、既有源於原唱腔的繼承,又有對表演形式廣泛吸收,形成獨特風格性特徵。
重要價值:
1、學術價值。在中國民間劇種史上,常見的有京劇、越劇、閩劇、南詞。而在農村古代戲劇的發掘,掄救和保護,將促進閩北古典戲劇的保留和弘揚。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信其傳承歷史,在閩北其他戲劇中實屬罕見;
2、實用價值。發掘、掄救、保護傳統劇、戲劇對整個閩北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物將產生重要影響。
2008年12月25日,峽陽南劍戲入選南平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