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南渡口

峽南渡口系汽車渡、行人渡兩用渡口,是福建省最大的渡口,位於閩侯縣祥謙鎮峽南社區,隔烏龍江與福州郊區的峽北村相望,是一個以驚險聞名的古渡,是福州通往閩南各地的交通咽喉。

由於渡口瀕臨海口,風大浪高,且有下逆兩個流向,每逢颱風季節,江水呼嘯,其險無比,素有不可逾越的“天塹”之稱。該處江流寬廣,漲潮時約1150米,退潮時約9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峽南渡口
  • 漲潮時:約1150米
  • 退潮時:約900米
  • 地理位置祥謙鎮峽南社區 
地理位置,景色,歷史淵源,發展進程,

地理位置

峽南渡口系汽車渡、行人渡兩用渡口,是福建省最大的渡口,位於福廈公路上的閩江鄉峽南村,隔烏龍江與福州郊區的峽北村相望,是一個以驚險聞名的古渡,是福州通往閩南各地的交通咽喉。由於渡口瀕臨海口,風大浪高,且有下逆兩個流向,每逢颱風季節,江水呼嘯,其險無比,素有不可逾越的“天塹”之稱。該處江流寬廣,漲潮時約1150米,退潮時約900米。

景色

渡南北有金牛、清涼兩山對峙,江面為之束窄至500米,水流湍急,據測最大潮差可達23米,最大流量每秒2萬立方米,經常白浪掀天,過渡旅客無不感到驚險異常。前人有詩云“漫言閩海三千島,休論延津百二灘,怎及烏龍咫尺險,行人未渡膽先寒。”

歷史淵源

民國22年(1933年),福廈公路福州路段建成時,峽南渡口仍用小船渡人,由峽南峽北兩村把頭管理,每人次渡費3角,須滿載後開渡。如有急事需單獨過渡,則按定價的6倍計付。是年11月“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財政部”撥給渡費1000元和兩岸碼頭建築費2.1萬元,建成臨時碼頭,用小汽船拖帶木質渡船渡送軍需品,旅客另用小船運送。次年2月,福建省公路總工程處才設計建造正式碼頭,建成後亦僅渡貨車,不渡客車,乘客由對岸客車接送。
民國24年3月,福廈公路全線通車後,客車才直接過渡。民國28年,渡口碼頭遭日軍飛機轟炸毀壞,輪渡中斷。民國35年,由省公路船舶管理局按原樣修復,北碼頭長43米,寬6米;南岸碼頭長40米,寬5.5米。同時添造雙車渡船3艘,載重20噸。民國37年6月,福廈公路修復通車至莆田時,渡船已由一渡一車發展到一渡兩車。

發展進程

新中國成立後,峽南渡口先後成立了烏龍江輪渡公司、烏龍江輪渡管理所,加強對渡口的統一管理,重修了混凝土碼頭路面,增置大噸位汽輪、方舟多艘。到1959年,已配備有2對碼頭,6套機船,渡運能力每晝夜可達960輛次。1962年又增加上海製造的整體式鐵殼方舟2艘,渡運能力又有提高。1971年10月,烏龍江大橋建成通車後,這個全省最大的渡口結束30多年繁忙的渡運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