峴山亭

峴山亭

峴山亭是古代襄陽峴山的標誌建築。大約是在西晉鹹寧末年或泰康初年所修建的,是為了紀念西晉鎮守襄陽的名將羊祜所修建的紀念性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峴山亭
  • 別名:峴首亭
  • 地址:襄陽城南2.5公里處峴首山上
  • 修建時間:大約是在西晉鹹寧末年或泰康初年
地理方位,歷史傳承,峴首山亭,峴山亭記,相關詩詞,

地理方位

峴(xiàn)山亭又名峴首亭,位於襄陽城南2.5公里處峴首山上。襄陽城西南諸山統稱峴山,峴首山地處東南端,是古襄陽的重要標誌,亦是襄陽最早的公共遊樂場所之一。晉始,山上已建有供人遊樂的亭閣。山上原建有六角七層高27米的樓閣,曰"峴首亭"。
襄陽峴山亭曾矗立於峴首山顛千百年,她枕清流、傍岩壁,婷立於大自然懷抱,與周圍優美的環境和諧地組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曾為古郡一道靚麗的風景。如今,峴山風景區規劃藍圖己制定,未來的博物館也將在這一帶安家,千古名勝峴首亭如能恢復,將與觀音閣、谷隱寺、習家池、鳳林關等名勝一起成為襄陽城南的旅遊亮點。

歷史傳承

峴山亭是與在其旁的羊侯祠共同興建的。其原址在羊祜生前喜愛遊歷的峴山峴石洞的東側,後來由於戰亂“亭與祠俱廢”,宋代又重修移建在峴首山上,宋熙寧三年(公元1017年)光祿卿使鎮守襄陽時,將峴山亭“廣而新之,又大,其後軒,以為光祿堂”,這段文字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他的《峴山亭記》中的記載。明代正德年間,中副使聶賢重建峴山亭,在此基礎上又新建了思賢堂。嘉靖年間副使江匯再次重修,將峴山亭名字改為峴首亭,由此說明自嘉靖時才將峴山亭改名峴首亭。
又據光緒版《襄陽府志》記載,明代隆慶初年都御道使汪道昆,以峴山亭的故址改建了文筆峰,而將峴山亭移建到其它的地方。從此,峴山亭便失去了自宋代修建峴首山之初的位置,而由嘉靖年間副使江匯所題寫的峴首亭之碑,任然留在了峴山亭的原址。到清代乾隆年間這兩個亭子,都傾頹掉了。唯有唐顯悅所建的碑記和“峴山亭”三子小碑留了下來。在清代雍正年間正中守道魯之裕,在真武山上建亭,當時稱之為峴山亭。古時襄陽城南諸山泛稱峴山,並且在真武山東麓的刻於宋代淳佑十一年的《李曾伯記功銘》中有“壯哉峴”的詩句,所以魯之裕在真武山復建峴山亭,但此亭不久後又毀掉了。在清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時候襄陽知縣熊寶書,於峴山山巔的故址,復建了峴首亭。由於它建在峴首山的山巔而且高大,又是遠眺襄陽的標誌,但未經數年,就荒蕪破敗了,在上世紀的1960年夏初,峴山亭遭到了龍捲風的襲擊,錫鉛合金的亭亭被刮掉了。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爆發,峴首亭全部被炸毀,現在只留下了台基,歷代碑刻無存,喜愛尋幽訪古的人們常常來此憑弔先賢。
上世紀50年代的襄陽峴山亭上世紀50年代的襄陽峴山亭

峴首山亭

襄陽峴首山,那是一個不高的小山,山小而險,但是名氣可不小。三國時代有名的吳國創始人孫堅,就被黃祖軍士射殺於此。因而讓世人知道了襄陽有座峴首山。唐代有名的詩人孟浩然家住離這裡不遠的孟家園,因而他常來此山遊玩,他寫的詩中曾二十二次提到峴首山。晉羊祜鎮守襄陽,“常觴詠於此”。大約七層樓高的形似寶塔的峴山亭愕然屹立山頂。亭帶頂共有七層,塔底為正六邊形,每層正面修有一神龕,供有一個身穿盔甲的武將,武將勇猛的身軀尚存,英姿勃勃,栩栩如生。五層塔身磚縫裡一棵不大的野樹橫空出世,飄逸欲飛別有一番情趣。亭門早已不知去向。塔內逐層收斂分外玲瓏,原來塔內還有樓梯層層可上。
60年代時的亭非晉朝所修,歷史上由於戰火、天災、人禍,峴山亭屢經廢興。最有名的修繕要屬宋朝峴山亭特值得一寫。北宋光祿卿史君輝守襄陽,他從政廉潔,關心百姓生活,在襄陽留下很高的聲望,襄陽人民樂於跟著他,在他執政期間大規模重修峴山亭,學羊祜施仁政,為留名於天下,托北宋有名的大文學家歐陽修寫下了著名的《峴山亭記》。由於歐陽修的筆墨極佳,從而《峴山亭記》帶著襄陽的峴山亭名揚天下。後清朝道光年間,襄陽知縣熊寶志,亦於峴山山頂的舊址,復建了峴山亭。1960年夏初,頗有名氣的峴山亭遭到龍捲風的襲擊,錫鉛合金的亭尖被刮掉,1966年夏更大的一場文化災難降臨,峴山亭竟然讓“造反派”炸掉了。唐代天寶年間的十大才子之一的詩人錢起寫過一首《江行》:“江曲全縈楚,雲飛半自秦。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鄉人。”

峴山亭記

原文
歐陽修峴山亭記文:峴山臨漢上,望之隱然,蓋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於荊州者,豈非以其人哉。其人謂誰?羊祜叔子、杜預元凱是已。方晉與吳以兵爭,常倚荊州以為重,而二子相繼於此,遂以平吳而成晉業,其功烈已蓋於當世矣。至於風流餘韻,藹然被於江漢之間者,至今人猶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蓋元凱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為雖不同,然皆足以垂於不朽。余頗疑其反自汲汲於後世之名者,何哉?
傳言叔子嘗登茲山,慨然語其屬,以謂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滅於無聞,因自顧而悲傷。然獨不知茲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凱銘功於二石,一置茲山之上,一投漢水之淵。是知陵谷有變而不知石有時而磨滅也。豈皆自喜其名之甚而過為無窮之慮歟?將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遠歟?
山故有亭,世傳以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屢廢而復興者,由後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寧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輝以光祿卿來守襄陽。明年,因亭之舊,廣而新之,既周以迴廊之壯,又大其後軒,使與亭相稱。君知名當世,所至有聲,襄人安其政而樂從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後軒為光祿堂;又欲紀其事於石,以與叔子、元凱之名並傳於久遠。君皆不能止也,乃來以記屬於余。
余謂君如慕叔子之風,而襲其遺蹟,則其為人與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愛君而安樂之如此,則君之為政於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書也。若其左右山川之勝勢,與夫草木雲煙之杳靄,出沒於空曠有無之間,而可以備詩人之登高,寫《離騷》之極目者,宜其覽考自得之。至於亭屢廢興,或自有記,或不必究其詳者,皆不復道。
熙寧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歐陽修記。
譯文
峴山面臨漢水,看上去山勢突出高大,(實際上)它是周圍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荊州特別有名,這難道不是因為那裡的人(才著名)嗎?那些人是誰呢?是羊祜叔子、杜預元凱。當晉與吳用武力相爭時,常常要倚仗荊州,以它為軍事重地,而羊祜杜預二人相繼在這裡,就平定東吳,成就了晉的統一大業,他們功業已經超過了當世之人。至於他們成功的事跡產生的影響,廣泛傳揚於江漢之間,到現在人們仍然思念他們,而對於羊叔子的思念特別深。大概是元凱憑他的功勞業績,叔子憑他的仁義品行,二人所作所為有所不同,然而卻都足以流傳不朽。
我很懷疑那些(已有功業傳世)卻又反過來急切追求後世功名的人,什麼原因呢?傳說羊叔子曾登上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訴他的部下,認為這山一直矗立在那裡,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滅無聞,因此羊叔子聯想到自己而十分悲傷。然而(他)惟獨沒有想到這座山是因為有了自己才特別著名的。元凱在兩塊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業,一塊安置在這座山上,一塊投到漢水之中。(他這樣做)是知道山巒溝壑有變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時也會磨滅的。難道(他們)都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影響而作如此充分的憂慮呢,還是(他們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遠呢?
峴山上本來有亭,世上人們傳說是羊叔子所遊歷休憩之處。那裡建築屢興屢廢的原因,就是後世之人敬慕他們的名聲而思念他們的人很多。熙寧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輝憑光祿卿的身份作襄陽長官。第二年,因為峴山亭的破舊,(史君中輝)就擴大並且重新建造了這座亭,在環繞著亭子建造了壯麗的迴廊後,又擴大了亭子後軒,使後軒與亭子的大小規模相稱。史君輝聞名於世間(天下),在他從政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聲望。襄人安定於他的執政,樂於跟從著他,也就根據史君的官職名號,為峴山亭的後軒命名為光祿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記錄史君的事跡,打算用這辦法讓史君與羊叔子、杜元凱之名聲一起流傳久遠。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這種行為舉動。於是他前來向我託付寫亭記。
我認為,史君知道並敬慕羊叔子的風範而(想)承襲他在民間流傳的事跡,那么史君的為人表現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見了;襄人敬愛史君而生活安定樂逸,那么史君的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這些就是襄人想寫下來的。(我想)那峴山周圍的秀麗風光和籠罩於幽深杳遠之中的草木雲煙,它們於空曠原野上時隱時現,可以供給登高遠望寫出憂思愁苦詩文的人,適合他們觀覽時得到它,滿足它。至於這座峴山亭的屢興屢廢,(或許)有人自會寫出亭記,有人認為不必深究其中的詳情,(這些)我都不再說明了。

相關詩詞

《峴山亭置酒》
作者:曾鞏  朝代:宋
石磴索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虛亭。
春歸野路梅爭白,雪盡沙田麥正青。
馬窟飛雲臨畫棟,鳳林斜日照疏欞。
長年酒量殊山簡,卻上籃輿恨獨醒。
《初發襄陽攜家夜登峴山置酒》
朝代:宋 作者:曾鞏
維舟沔南岸,置酒峴山堂。
入坐松雨濕,吹衣水風涼。
煙嶺火明滅,秋湍聲激揚。
乍釋塵垢累,況余燈燭光。
羊公昔宴客,為樂未遽央。
而我獨今夕,攜家對壺觴。
頗適麋鹿性,頓驚清興長。
歸去任酩酊,詎期夸阿強。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峴首風湍急,雲帆若鳥飛。
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一題作峴山亭送朱大)》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唐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
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
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
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遶城觀荷花,登峴山亭》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吏民憐我懶,斗訟日已稀。
能為無事飲,可作不夜歸。
復尋飛英游,盡此一寸暉。
撞鐘履聲集,顛倒雲山衣。
我來無時節,杖屨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遶城觀荷花,登峴山亭》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苕水如漢水,鱗鱗鴨頭青。
吳興勝襄陽,萬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
悲傷意則同,歲月如流星。
從我兩王子,高鴻插修翎。
湛輩何足道,當以德自銘。
《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遶城觀荷花,登峴山亭》
朝代:宋 作者:蘇軾
清風定何物,可愛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聲。
我行本無事,孤舟任斜橫。
中流自偃仰,適與風相迎。
與杯屬浩渺,樂此兩無情。
歸來兩溪間,雲水夜自明。
《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花登峴山亭晚入》
朝代:宋 與作者:蘇軾
昨夜雨鳴渠,曉來風襲月。
蕭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環城三十里,處處皆佳絕。
蒲蓮浩如海,時見舟一葉。
此間真避世,青蒻低白髮。
相逢欲相問,已逐驚鷗沒。
清風定何物,可愛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聲。
我行本無事,孤舟任斜橫。
中流自偃仰,適與風相迎。
舉杯屬浩渺,樂此兩無情。
歸來兩溪間,雲水夜自明。
苕水如漢水,鱗鱗鴨頭青。
吳興勝襄陽,萬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
悲傷意則同,歲月如流星。
従我兩王子,高鴻插修翎。
湛輩何足道,當以德自銘。
吏民憐我懶,斗訟日已稀。
能為無事飲,可作不夜歸。
復尋飛英游,盡此一寸暉。
撞鐘履聲集,顛倒雲山衣。
我來無時節,杖屨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峴山亭》
朝代:宋 作者:易士達
峴山亭是昔人非,忍讀羊公墮淚碑。
回首山翁花下處,淒淒芳草晚風悲。
《和張伯常峴山亭晚起元韻》
《和張伯常峴山亭晚起原韻》
朝代:宋 作者:曾鞏和
揮手紅塵意浩然,夙興招客與扳聯。
煙雲秀髮春前地,草木清含雪後天。
已卜耕桑臨富水,暫拋魚鳥去伊川。
更追羊杜經行樂,況有風騷是謫仙。
《點絳唇·峴首亭空》
朝代:宋 作者:王安中
峴首亭空,勸君休墮羊碑淚。宦遊如寄,且伴山翁醉。
說與鮫人,莫解江皋佩。將歸思,暈紅縈翠,細織回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