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

峇,拼音:bā、kè 。音為[bā]時,與“厘”組合為“峇厘”,即為今“巴厘”;音為[kè]時,有山洞、山窟之意,岌(jí〕峇,錘鐵聲。部首:山字頭, 部外筆畫:6,總筆畫:9,五筆86&98:MWGK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峇
  • 拼音:bā、kè
  • 部首:山字頭
  • 部外筆畫:6
  • 粵拼:baa1
  • 筆順編號:252341251
  • 五筆:MWGK
  • 統一碼:U+5CC7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基本字義,峇kè,峇bā,方言集匯,常見用法,峇峇娘惹,峇峇,峇厘,峇峇話,峇拉煎,相關資料,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拼音:bā、kè
部首:山字頭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五筆86&98:MWGK
倉頡:UOMR
筆順編號:252341251
四角號碼:226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CC7
筆順:豎、豎折、豎、撇、捺、橫、豎、橫折、橫。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渴合切,音溘。山形。《正字通》山窟也。一說同峆。

基本字義

峇kè

1.〔岌(jí~〕錘鐵聲
2. 山洞
3.山窟。

峇bā

用於地名:國外如峇厘島,印度尼西亞一島名的舊譯,今通作“巴厘島”。

方言集匯

◎ 粵語:baa1 hap6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hap8 [客英字典] hap8 [寶安腔] hap8 | ba1 [海陸豐腔] hap8

常見用法

峇峇娘惹

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數在唐宋時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沒有來源證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後裔)。這些唐宋明後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於某些政治因素而被馬來西亞政府歸類為華人(也就是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馬來西亞憲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紀後期來的“新客”無分別。

峇峇

亦特指一個自稱並被稱為“峇峇”的華人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馬六甲以及馬來西亞獨立前在檳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華人講馬來語,他們也自稱為“Peranakan”——馬來語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華人,這一詞本用來識別“峇峇人”與“新客”——也就是從中國來的移民。在19世紀的馬來半島,這樣的分別很明顯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兩者的生活習慣和政治意識不太一樣。雖然現在的馬來西亞華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詞已成為“峇峇人”的專用自稱。
不過現在,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娶了一位馬來人為妻,他們的兒子也不是峇峇娘惹,是混血兒。峇峇娘惹可謂當世產生的特殊民族。 有些受華文教育的華人也稱那些從小受英式教育的華人為“峇峇”,這個用法有藐視的意思,表示此華人已經數典忘祖或者不太像華人了。此外,當地的閩南人亦有句成語叫作‘三代成峇’,根據這句話的定義,所有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第三代華人也都成了峇峇,但這句話沒有藐視的成份,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華人,由於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的原故,其文化難免帶有當地色彩。

峇厘

峇厘島,印度尼西亞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的一個旅遊觀光島嶼,現在被人們稱做“巴厘島”。
英語翻譯
cave, caverm

峇峇話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峇峇話的產生顯然是因為中國人與馬來人接觸的結果,特別是中國福建人與馬來人在第一次互相接觸的時候所產生的新語言。當兩個說不同語言的人要在同個時候進行言語溝通,一種新的混合式語言就會自動出現。峇峇話是一種成功的混合語,曾經在19世紀中至20世紀中的一百年期間大放異彩,充分發揮語言作為人類交際工具的重要角色。
實際上,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語言不曾混合過,漢語本身就是混合產物,而中國還有很多這類混合語的例子,比如漢語與藏語混合的嘉戎語。然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個主要是馬來人的南洋地區,峇峇話作為漢語跟馬來語的混合,由於種種原因,它走過了誕生、輝煌,再到衰敗,目前“就像地球上遺留的許多奇花異樹那樣瀕臨滅種”。由於瀕臨消失,峇峇話就變成了語言學上的“熊貓”。有專家認為它是一種全新的獨立性語言,也有人覺得它屬於馬來方言。
峇峇作為中國人後代,峇峇的特徵是講峇峇話。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峇峇話的產生是因為中國人與南洋馬來人接觸的結果。其實,從人類最早的移居情況看,中國福建人跟馬來人有太多的相似,幾乎是同一人種,語言上也雷同。關於這兩個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過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建人與馬來人起源自一個民族共同體,操一種語言,擁有共同的文化。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三地,長期以來都通用馬來語,如今三國的國家語言也是馬來語。新馬印圍繞在東西洋要衝的馬六甲海峽,自古以來三地人民都能自由交往,特別是15世紀鄭和七下西洋都打從這裡走過,早在歐洲侵略這個地區之前就建立了友好的交往關係。三寶公遺留的不只是美麗的故事,也因為中國人跟當地人民頻密的接觸和交往,造成馬來語和漢語(閩南方言)雙向影響,出現許多相互借詞

峇拉煎

馬來西亞的Belachan(峇拉煎又稱馬拉盞),名字的由來,據考證有可能是來自葡萄牙語。做法跟蝦醬和蝦膏很相似,都是用小銀蝦和鹽,經發酵和太陽曝曬製作而成。峇拉煎主要是用來作為配料,而蝦醬和蝦膏則多數會用來作為調味料之用。

相關資料

【寅集中】【山字部】峇·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集韻】渴合切,音溘。山形。【正字通】山窟也。一說同峆。—— 《康熙字典》

參考資料

[1] 《新華字典》
[2] 《康熙字典》
[3] 漢典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