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氏散手

岳氏散手

岳氏散手是中國傳統拳術之一。據傳說此拳為宋代岳飛所創,此拳最初僅9手,其中上盤3手,中盤4手,下盤2手,左右互換皆為散練手法,故名岳氏散手。金元時期,禁止練武,傳統武術受到摧殘,岳家拳也難倖免。降至明清,武術鼎盛,岳家拳才得以發展。史料記載,明末清初的武術家訪名師於終南山,得岳武穆拳譜,據其拳理創編形意拳而自成一派。有觀點認為現在的形意拳、番子拳、連拳等皆出於《岳氏散手》。岳氏散手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流傳了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岳氏散手
  • 類屬:中國拳術
  • 創始人:岳飛
  • 分布:河北,黑龍江,上海等
  • 當代名家:繆福榮
  • 拳路:32路
拳術簡介,流傳情況,內容特點,主要套路,當代名家,

拳術簡介

作為一種古老的拳術,據傳說此拳為宋代岳飛所創,此拳最初僅9手,其中上盤3手,中盤4手,下盤2手,左右互換皆為散練手法,故名岳氏散手;後來逐漸發展,每手各演化為20手,共180手。步型多為側身半馬步,步法多以足尖由外弧形向內。盤進步。 清代河北雄縣人劉仕俊擅長岳氏散手,後來他在散手的基礎上,逐步改進歸納為八母勢,形成簡單套路,可以連貫練習,故名岳氏連拳,又名八翻手,也叫子母拳,表示拳法子母相生,富於變化。岳氏連拳分8路,有掙捶式,進退連環式,回身靠擠式,攔腰捶式,雙推手式,捆鎖靠擠式,琵琶式,研肘架打式.每路動作多則5,6勢,左右輪換,一氣貫注,動作簡單,節奏鮮明,與形意拳的五行,十二形拳術練法近似。其手法包括:捆,拿,鎖,靠,推,打,刁,捋.步法以直進直退為主.勁力剛健明快,講究吞吐沉浮,剛中寓柔。樁法有三門樁,四門架,木人樁等。樁步穩固,進退起止皆有節序。此拳後來不斷豐富,共發展為32路。清末民初時,岳氏連拳在北京一帶較為流行,
岳氏散手岳氏散手
清末河北雄縣人劉侍俊任宮廷護衛神機軍營教官,曾教授“岳氏散手”。岳氏散手共三十二路一百七十三手,主要特點為以靜待動,以快制勝,出手兇猛,見縫插針。強調心雄膽大,勇猛果斷,出手狠毒,迅疾飛快。平常對指頭功夫要求很嚴,交手時不講情面,人稱一毒,二狠,三快。岳家散手的主要方法,有刁卡擠靠、劈打捆肘等,每一手法都有一連串的接應手法,“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或手打,或肘頂肩撞,一環扣一環,隨機生變,貼身進步,見縫插針。

流傳情況

一、源流
岳氏散手
岳氏散手拳,又名岳氏鷹手,亦稱鷹爪、鷹手拳。相傳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飛所傳。清末,有法成道濟二人先後傳此拳於河北省雄縣孤莊頭村劉仕俊(人稱金槍桿子劉)。劉仕俊授徒多人,並傳其族孫劉成友,劉成友傳其外甥陳子正。陳子正曾先後在北京,河北,黑龍江,上海,廣東,四川等地授拳。鷹爪王陳子正於1915年受其好友劉微伯、王寅卿之邀到東北齊齊哈爾,在當時的省立一中等校傳授此拳。學生有劉風池,郭成堯,由述孔,孫成之,曲乙新,王斌振等。國術巨臂,東北鷹手拳法的代表人物,鷹手拳大師由述孔老先生畢生研究鷹手拳法近八十年,授徒時以打為教,培養了上千名優秀學生,早期學生郭憲亞在上世紀40年代,代表中國武術界,赴日本比武,戰勝所有對手,震驚日本武術界。後期學生王志建、孫東昌等皆成為功底深厚的拳學大家,但因該門不喜張揚,僅一九八六年參與過公開的武術活動,初露頭角,即獲得中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金獅獎以及黑龍江省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優秀獎。 岳氏散手
岳氏散手過招岳氏散手過招
太極大師張達泉師承紀子修。紀子修在向楊露禪學太極拳之前就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因手臂被載貨大車壓過分毫無損而被人稱為鐵臂紀三爺。當時,紀三的看家本領就是岳氏散手。據說岳飛師從周侗學習形意,後來周桐的好朋友,一位老和尚又教他實用的散打武藝。岳飛據此結合自己的實戰經驗整理改編成岳氏散手,流傳至今。張達泉的父親是北方有名的槍王,與紀子修的惺惺相惜,有極深的友情。紀子修很少收徒,將太極與岳氏散手精心傳給了張達泉。張達泉的學生都知道大師身懷岳氏散手絕技。多次要求他傳授岳氏散手。但張達泉因向某人承諾,向外只教太極而不傳岳氏散手,所以,他的學生們總不得門而入。然而張達泉經常說,他已經將岳氏散手的技法融入了太極推手之中。直到六十年代,張達泉才將岳氏散手傳給少數幾位學員。
二、分布
北京,河北,黑龍江,上海,廣西,廣東,四川等地。
三、沿革簡述
岳氏散手在長期傳播中,在內容和動作諸多方面都發生了變革。自劉成友後,在技術上融匯一些外家拳法。如高挑低壓,翻彈滾砸,躥跳摟抱,勾掛撐搪,抽撤連環等。使得此拳另闢蹊徑,別開生面。
(一)數量上的變化。相傳岳飛在傳授此拳術時,只有九個手法,既上盤三手,中盤四手,下盤兩手。後來每個變為二十手,共一百八十手,分左右練習,為三百六十手。由陳子正歸納為五十手,並稱為岳氏連拳五十路,或鷹手連拳五十路。
(二)內容上的變化。
此拳傳至劉成友,與外家拳術融匯。如翻子中的羅漢拳、八步追等,都滲以抓打擒拿的成分,所以後人又稱其為鷹爪翻子拳。
(三)動作上的變化
此拳的步法,最初是由外向里鉤盤,每進一步劃一半圓圈,兩足互劃,稱為鉤盤腿盤旋法。劉仕俊,劉成友授拳時,皆乘師法。陳子正初授拳時,也按師法,到上海精武會後將此步法進行改進,改為直接上步,但仍不失勾盤之意。改進步法後,擊法不變,但是動作速度比過去提高了。
(四)風格上的變化
南方所習鷹手拳,以陳國慶劉致祥為代表。特點是;柔中有剛,綿軟小巧,融合了翻子拳的精華。北方以由述孔,郭成堯為代表。特點是;剛多柔少,勇猛剛硬,注重實戰,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岳氏散手拳。由此而看,雖南北風格不一,卻是同出一爐。

內容特點

岳氏散手取鷹的爪利,
岳氏散手
膊堅,身捷,目銳之意。演練時要求:抓打擒拿,翻崩肘靠。講究一耗二拿三降四守;分筋錯骨,點穴閉氣;粘衣如捫脈,剛柔靜中出。此拳貴在身整力猛,力足而整,臨敵套用,愈顯其奧妙無窮。其力分陰、陽、剛、柔、彈、寸、脆。七力合一混為一體,以靜制動,以逸待勞。 練功方法及手段
岳氏散手岳氏散手
鷹手拳以五十路連拳為主,每一路是一個組合,由2到9個動作組成,要求左右兩側反覆練習。總的要求是;塌肩垂肘,抿肩裹胯,扣齒提肛。勁發於後踵通於脊背,源於丹田,達於拳掌。出拳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手腳合一,內外合一。運用抓、刁、擄的方法進行擄樁訓練。氣功、硬功練法有:仰臥功、側臥功、固精斂氣功、托天功,壯腰闊肺功,堅臂功,鐵掌功,鐵肋功,千斤鐵膊功,活腰壯腹功,百把功,鐵指點石功等。

主要套路

蛇形
1.動作預備式
岳氏散手
動作說明與第一期的“開花”預備式相同。 右白蛇吐信
(1)接上式。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膝微屈,右足微微抬起;同時兩掌變駝形手(即:拇指與食指伸出,其餘三指彎曲,成八字形;故也有人稱八字手),左手內掩,右手微微回帶;目視前方。
(2)右腿屈膝向前邁出,但不落地,微懸離地5cm左右,同時左手向胸前掩扣,手心朝下;右臂外旋,由胸前經左腕上方向前、向斜上方鑽出,高與鼻平,手心朝上,左手掩於右肘底;目視右手。
拔草入洞
(1)接上動。右腳微微收回{同時左手上挑,右手沉肘回掩,搭於左腕上;目視右手。
(2)右腳不停弧形回收,左手繼續上挑,高與眉平,手心朝前;同時右臂右腕內旋;目視前方。
(3)右嘟向前邁出成右丁步;左手再次下扣,手心朝下,食指朝前;同時右手內旋手心朝下,由胸前J經左腕上方向前鑽出,高與鼻平;左手掩於右肘底,手心朝下,食指朝前;目視右手。
左自蛇吐信
(1)接上動。重心右移,右手外旋內掩;目視前方。
(2)左腳向前邁出成左虛步;右手內旋下扣;左手外旋自胸前經右腕上方向前穿出,手心朝上;同時右手一F扣掩於左肘底,手心朝下;目視左手。
撥萆入洞(左式)
(1)接上動。左腳微微收起;右手上挑,同時左手沉肘回掩,左腕懸於胸前,手心朝右;目視左手。
(2)左腳回收,隨即弧形向左前方邁出,落成不丁不八步;同時,右手下扣,手心向下;左手內旋,由胸前經右腕上方向前鑽出,高與鼻平,手心向下;右手掩於左肘底;目視左手。要領:此動作在操練時要求周身要柔,做到外柔內剛,氣貫丹田,小腹充實。動作要似蛇之遊動,節節相催。
2.技法
岳氏散手
這組動作出手便是白蛇吐信的手法,直取對方咽喉。倘若對方以手招架,便以這一手。作引手,待敵一出手後便接用撥草入洞的手法,即用左手輕輕撥開對方進擊之手,再以右手直取對方咽喉此外還可以用單手先作吐信(手心朝上,手為駝形手),對方出手一接便將手腕內扣(內旋),改為撥草入洞一式,直取對方咽喉。 虎形
預備式
動作說明與第一期的“開花”預備式相同。
黑虎剪尾
(1)接上動。重心向左腿移動,左掌向左前方劈出,同時右手下劃,收於右胯側;目視前方。
(2)右腿屈膝提起;同時左掌外旋向左、向下劃弧收至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掌由體側向上劃弧至額前;目視前方。
(3)右腳向左前方勾踢,高與膝平;同時左臂以.左肘為軸,小臂向左上方向外翻出,掌心向上;右手由左臂外側向右斜下方劈下,掌心向內,停於身體右側;目視前方。
(4)右腳在左前方落下,身體向左後方轉體180;同時左掌屈回收經右下向外劃出;右掌向內、向左肩上劃圈,雙掌掌心朝下;目視左前方。
(5)上動不停。身體左轉,左腿向左後方掃掛。
(2)上動不停。左腿蹬伸,重心前移;兩手向前撲出,兩掌掌心朝前斜下方;目視前方
(3)收腹吸腰,左腿屈膝提起;同時雙掌向腹前回收;掌心朝下;目隨兩掌。
(4)左腳向前上步成不丁不八步;同時兩掌由腹前向前撲出;目視雙掌。
黑虎剪尾(右式)
(1)接上動。右腿屈膝提起;同時左掌下按至腹前;右掌先回收隨即經左腕上方向右前方劈出,高與鼻平,掌心朝前;目視右掌
(2)右腳向右前方落步,右掌向下劈至腹前,掌心朝左;同時左腳微微提起,左手向前上方挑起,略高於頭,掌心朝內;目視前下方。
岳氏散手家庭實戰岳氏散手家庭實戰
(3)身體重心移向右腿;左腳勾腳尖,向右前方搓地勾踢;同時左掌弧形下劈至身體左側,掌心朝下;右手由腹前向右上方翻挑,與頭同高,掌心朝上;目視前方。
(4)左腳落步,腳尖內扣,身體向右轉180。;隨轉體左手向右肩前插掌,掌心向外;右手屈肘插向左腋下,掌心朝下,使兩臂在胸前交叉,左上右下;目視右前方。
(5)身體繼續向右擰轉;同時兩手以肘為軸,逆一時針分別在胸前劃圓,使左掌翻至右腋下,掌心向下;右掌扣於左肩前,掌心向外;兩臂再次在胸前交叉;目視右前方。
(6)右腿向右後方撤步,身體右轉90。,隨轉體右手向右後方橫劈,掌心朝下;左臂胸前平屈,掌心朝外;目視右掌。
餓虎撲食(右式)
岳氏散手
(1)接上動。右腿屈膝提起,腳尖外展:同時吸腰收腹,身體右轉;左掌前劈,與胸同高,掌心朝下;右手墜肘回收下按,掌心朝下;目視雙掌
(2)右腳踩踏落步,隨即左腿屈膝提起;同時雙掌下捋,隨即向前撲出,掌心朝下;目視雙掌。
(3)左腳向前落步;同時右掌經左腕上方向前劈出,左掌下劈,掩於右肘底;兩掌掌心朝下;目視右掌。
飽虎登山(右式)
(1)接上動。身體重心移至左腿,收腹吸腰,右腿屈膝提起,同時兩臂屈肘向下、向腹前回帶抱攏;目視雙掌。
(2)右腳向前落步成虎步;同時兩掌向前舒臂撲出、隨即墜肘、掌下踏;右掌高與鼻平,掌心朝下;左掌掩於右肘底,掌心朝下;目視前方。
要領:這組動作注重身法和步法的練習,因此,要注意圖解中身形的變化,特別是吸腰和長腰動作。呼吸要自然,注意與動作協調,收為吸,縱為呼。例如:餓虎撲食與飽虎登山中腰的一吸一長便很典型。
2.技法
雙方進身搭手。即可運用黑虎剪
尾的技法,即先以右手將對方進手下掛;隨即以左手劈對方右手,使其上體後仰,同時左腳上步,勾踢對方右小腿,使其失去平衡而倒地。這是下盤腿法,起腿要隱蔽,貼地而起腿,快速準確。若對方躲閃後撤,左腳落步後,即刻以右腳掛擊對方前腿(左腿),以右掌橫劈對方面部。餓虎撲食和飽虎登山是兩手配合,先引出對方進手,或壓扣對方前手使其重心前移和下移;然後劈擊對方面門或胸部,使其失去平衡而後仰。若在劈出時,對方隨之變化而未倒地,可順其力上步進身,再次撲出或變換手法。注意一吸一撲要緊扣對方進手,順其力而行之。要以腰帶背催兩臂而動,周身配合使勁力成一整體。

當代名家

繆福榮
陳子正故居
繆福榮出自武術世家,祖父與父親都是江南武林高手。熟習多種拳術,自跟隨張達泉老師學太極之後,在太極拳領域具有很高的造詣。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向張達泉老師學習岳氏散手。他說老和尚教岳飛九個動作,岳飛舉一反三,將一個動作化為六個,成為五十四個動作。每個動作又分別有左右兩手,總共就有108手單練動作。他說很可惜,他沒有學完,張達泉老師就過世了。他希望精於岳氏散手的前輩或行家能努力發掘,傳播這一種傳統武術。
陳子正(1878~1933)又名陳紀平,男,河北雄縣人,武術名家,自幼好武,得少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鷹爪擒拿法之精華。擅鷹爪拳,被人譽為“鷹爪王”。民國7年(1918)來上海,表演‘鷹爪羅漢拳’受上海精武體育會邀請,專授鷹爪拳,還先後在上海大學、中國公學、聖約翰大學授藝。民國10年去香港精武會傳藝,翌年赴新加坡精武會教拳。到新加坡不久,就在擂台上用半個回合,擊敗一英國拳術名家、被授予印度尼西亞短劍一把,劍上刻有“中國拳王”4字民國12年湖北武昌精武分會成立,赴該會任教。著有《鷹爪翻子拳》、《鷹爪拳藝書》、《鷹爪連拳五十路》、《鷹爪翻子拳摘要》等書。
陳子正陳子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