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廟街道辦事處

岱廟街道辦事處

岱廟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岱廟辦事處)地處泰安市城區中心,東與上高鄉為鄰,南與徐家樓鄉毗連,西至奈河與財源街道辦事處搭界,北至岱宗大街與泰前街道辦事處接壤。岱廟辦事處地勢北高南低。梳洗河從中部由北而南穿過,奈河從西部流過。 名勝古蹟主要有岱廟、遙參亭、雙龍池等。總面積9.6平方公里。2000年,岱廟辦事處有6個村委會, 15個居委會,共5.49萬戶,14.8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岱廟街道辦事處
  • 人口:14.8萬人
  • 總面積:9.6平方公里
  • 農業人口:5246人
人口概況,沿革,主要經濟狀況,強鎮由來,大事記,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特色產業,社會進步,文教科技,社區建設,人民生活,街居建設,組織建設,當地名人,趙國麟,范明樞,夏振秋,趙篤生,夏輔仁,馬伯聲,張廣厚,金蘭英,楊紹明,賈永華,陳君,佚凡,趙健,

人口概況

2000年,岱廟街道辦事處共有 14.8萬人,其中男74204人,女73866人。男女比例為100.46∶100;非農業人口142824人,農業人口52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34‰。

沿革

岱廟街道辦事處轄境, 1946年7月屬泰安縣城關區,1954年屬泰安縣一區,1958年9月屬泰安縣泰山人民公社。 1982年3月泰山公社撤銷,設岱廟、財源、泰前3個辦事處。1985年11月岱廟辦事處改稱岱廟街道辦事處。

主要經濟狀況

1985年有企業173家, 其中,岱廟辦事處直屬企業16家,村、街辦企業136家, 個體企業21家。固定資產總值9827萬元,實現社會總產值10287萬元。2000年有企業3278家, 其中,岱廟辦事處直屬企業9家,村、街辦企業103家,個體企業2932家,私營企業234家。固定資產總值4.77億元,實現社會總產值15.46億元,其中, 第一產業503萬元,第二產業5.67億元,第三產業9.7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3億元, 實現利稅2323萬元,財政收入3444萬元。綜合集貿市場11個,專業市場7個, 商品成交額12.47億元,社會消費零售額6100萬元,出口交貨值2500萬元,從業人員15544人。

強鎮由來

岱廟辦事處名列泰安市“經濟三十強鄉鎮(辦事處)”榜首,財政收入連續10年在泰安市鄉鎮(辦事處)名列前茅。岱廟辦事處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創安”工作先進辦事處、計畫生育先進集體、農村國小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機關檔案工作省級先進單位、 1994年度山東省綜合經濟實力前200名鄉鎮、先進婦女之家、民兵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城市體育先進社區、鄉鎮系統先進單位,泰安市五年普法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先進辦事處黨委、文明單位、農函大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開展齊魯杯活動先進單位、外向型經濟先進單位、農村黨建先進鄉鎮、“一五”“二五”依法治市先進單位、老幹部工作先進單位、1993年度模範辦事處、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民政工作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創“六好”鄉鎮先進黨委。

大事記

1982年3月,岱廟辦事處成立。1985年11月,改名為岱廟街道辦事處。
1985年5月1日,泰安市最大的村級飯店雲海飯店在東關村建成並營業。雲海飯店投資1200萬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
1986年,岱廟辦事處計生辦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1987年2月,南關村婦女之家被省婦聯評為“先進婦女之家”。
是年, 泰安市水箱廠生產的195、130、212、上海50、泰山295共5種型號的水箱榮獲省優、部優稱號。
1988年6月,五馬村投資600萬元建成的迎春大廈投入使用。
是年,市場街黨支部書記金蘭英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8年至1996年,泰安市水箱廠累計出口產品15萬台,創匯達800萬元。
1989年9月,東關村辦起全省第一家農民開辦的中央電大理工班,首批入學26人。
1991年2月15日, 農業部部長劉中一、副部長馬忠臣到岱廟辦事處東關村雲海實業總公司考察。
是年4月,南關村勞動人民紀念堂建成並投入使用。
是年5月,北新街黨支部書記楊紹明被國家人事部、民政部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
是年6月,南關村黨總支被中共山東省委評為先進黨總支。
是年7月,南關村建成泰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
是年8月1日,全封閉式五馬綜合貿易市場建成開業,總面積1.5萬平方米。
是年,泰安市水箱廠獲全國水箱行業質量評比第一名。
1992年4月15日, 在國家工商局召開的“雙先”表彰大會上,岱廟工商分局被授予“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先進工商所”榮譽稱號。
是年,華西村黨委書記、全國勞動模範、企業家吳仁寶等考察南關村,雙方聯合建立霓虹燈廠。
是年,岱廟辦事處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1993年11月,泰安市水箱廠廠長張廣厚當選為中共山東省第六屆黨代會代表。
是年,岱廟辦事處成為泰安市第一個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辦事處(鄉、鎮)。
是年,市場街黨支部書記金蘭英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4年11月,岱廟辦事處教師公寓樓建成,30戶教師喜遷新居。
是年,岱廟辦事處當選為省綜合實力前200強鄉鎮。
是年,泰安市工程機械廠被評為省級星火骨幹企業。
是年,南關村黨支部書記賈永華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
是年,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劉際法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
1995年5月,南關村建成“南關客運站”。
是年7月30日,市場街遭特大暴雨襲擊,損失約計150萬元。
是年8月,泰安市塑膠廠被列為國家水利部定點廠。
是年8月,東湖、五馬湖遊園改造工程竣工。
是年,岱廟辦事處被評為省級文明機關。
是年,東關村黨委書記劉際法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
1996年10月16日至17日,以市場街黨支部書記金蘭英為題材的電視劇《金蘭》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同年該劇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是年12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志浩視察市場街社區建設工作。
是年,岱廟辦事處被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農民人均收入冠軍”稱號。
是年, 泰安市水箱廠年產量、產值、利稅、銷售總額、人均創產值5項主要經濟指標名列全國行業第一名,被山東省科技委員會評為“高新技術企業”。
是年,岱廟辦事處被省科委命名為省級星火示範鄉鎮。
1997年8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韓喜凱視察南關村社區文化大院。
1998年5月,泰安市水箱廠取得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書。
199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視察泰安市水箱廠。
是年9月, 岱廟辦事處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0年5月,岱廟辦事處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暨社區黨建聯席會成立。
是年6月,岱廟辦事處黨委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創六好先進鄉鎮黨委”稱號。
是年8月,岱廟辦事處投入180餘萬元,建成社區行政事務服務中心,實行視窗式服務。
是年12月,以岱廟辦事處村居工作為題材的電視劇《樓長》拍攝完成,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005年12月,全國遠程教育現場會在岱廟街道岱東社區舉辦
2006年4月,吳官正同志來岱東社區考察工作
2007年1月,羅乾同志來岱東社區指導工作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由於城區擴大, 農作物播種面積逐年減少,由1985年的126公頃減少到2000年的32.7公頃。1985年,平均畝產320公斤,總產118.7萬公斤。2000年,平均畝產1110公斤, 總產47.8萬公斤。1985年共擁有231台農業機械,總功率4165千瓦;2000年降至32台, 總功率1379千瓦。2000年農業總產值477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2.45億元,分別比1985年增長198.31%和122.84%,年平均增長18.03%和11.17%。

第二產業

工業: 1985年有處辦集體企業3家,村辦集體企業12家,實現產值3000萬元; 2000年有處辦集體企業10家,村辦集體企業108家,實現產值6.7億元,是1985年的22倍。 處辦骨幹企業有:泰安市水箱廠、泰安市塑膠廠、泰安東旭服裝廠等。重點工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由1985年的1家增加到2000年的10家,它們分別是:泰安市水箱廠、泰安市塑膠廠、泰安市工程機械廠、東旭服裝廠、天泰冷飲食品廠、新紀元太陽能有限責任公司、泰安宏達金屬結構製造有限公司、泰安線材廠、泰安鍋爐輔機廠、金星佳肴食品有限公司。其中:泰安市水箱廠由1985年的產值不足400萬元,發展到2000年的1.4億元,增長35倍,1998年以來銷售收入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連續5年6項主要經濟指標列全國同行業第一名,成為岱廟辦事處重點龍頭企業; 泰安市塑膠廠由1985年的產值不足200萬元,發展到2000年的4000萬元,增長20倍,該廠自行開發的土工膜1998年獲省科技星火獎,複合土工膜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建築業: 1985年,辦事處有7個施工隊,其中,有3個三級建築企業,4個四級建築企業, 年產值達1.50億元,利稅540萬元。2000年,有6個三級建築企業,1個四級建築企業, 三友、灌莊、金星3個三級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建築業實現總產值1.56億元,創利稅892萬元,分別比1985年增長148%和39%。

第三產業

1985年個體工商戶為514戶,註冊資金402萬元;私營企業31戶,註冊資金655萬元。1985年以來,全處共投資1.4億元,先後建起泰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泰山貿易大市場等18處市場。 市場貿易成交額由1985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14億元。 2000年個體工商戶2932戶,註冊資金2663萬元;私營企業234戶,註冊資金6212萬元。

特色產業

辦事處形成了以山東厚豐汽車散熱器有限公司、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以泰安市東旭服裝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服裝加工業,以新紀元太陽能公司、泰峰塑膠公司、宏達公司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以福建親親集團、天康食品、天泰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建成建安材料、食品貿易、小商品貿易、五金交電、農副產品、服裝貿易、汽車配件、機械配件八大市場園區。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85年,岱廟辦事處有國小6處,在校生5100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先後投資100萬元, 用來改善辦學條件,到1992年,全處6處國小中,有1處內部設施達省級一類標準, 5處達省級二類標準。1993年,辦事處教委獲省、市級農村國小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1994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通過國家教委驗收。2000年,全處6處國小共有教師186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45人,中專文化141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96人,初級職稱8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畢業率均為100%。1985年, 辦事處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學校。2000年,全處6個村委會均建有村成人文化技校, 其中5處達到省級示範合格學校標準,6處村技校全部達到省級標準。198 5年至2000年, 掃除青壯年文盲、半文盲457人,非盲率達99.8%,達到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要求。
1985年至2000年全處科技投入4000餘萬元。到2000年,全處取得科技成果45項,開發新產品84個。其中,1996年泰安市水箱廠被評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該廠生產的鋁質散熱器被國家科委、國家技術監督局、勞動部授予“國家級新產品”稱號。泰安市塑膠廠開發的複合土工膜、土工格柵等新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2000年, 辦事處共有文化大院6處,街道文化室16處,圖書室34處,其他各類文化娛樂設施85處,總面積3.2萬平方米。
1985年, 全處6個行政村建有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16人。2000年,全處21個村居建有38處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64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醫師23人、醫(護) 士38人。 全處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受益人口達95%;兒童計生免疫建卡、建證、接種率均達100%; 兒童系統化管理、孕產婦系統化管理、小學生健康查體、健教知識普及率、 碘鹽普及率、各類康復病人管理率均達100%;公共衛生監督監測覆蓋率達98%以上。

社區建設

1996年起,相繼制定一系列社區建設的規章制度,社區建設走上了制度化、 規範化道路。1999年投資180萬元建成社區行政服務中心,集計生服務、流動人口管理、車輛管理、財稅徵收、社會保障、信訪接待、法律援助、社會救助、家政服務於一體。各個村居也建立了社區服務站,實現全處微機聯網。到2000年底,全處建立了87支老年、青年、黨員、巾幗志願者隊伍,人數達到1260人。專職從事社區服務的人員達200多人。

人民生活

1985年,人均衣著支出29元;人均食品支出845元,其中副食592元;人均交通消費21元。 人均消費總支出997元,人均存款餘額836元,人均純收入524元。311人擁有機車1輛,戶均擁有腳踏車1.1輛,彩色電視機戶均0.9台,電話301戶1部,電冰櫃735戶1台。 2000年,人均年衣著支出109元;人均食品支出1568元,其中副食1097元;人均交通消費56元。人均消費總支出1955元,人均存款餘額1714元,人均純收入3862元。 45人擁有機車1輛,戶均腳踏車3.3輛,彩色電視機戶均1.5台,電話1.4戶1部,電冰櫃1.3戶1台。

街居建設

1985年至2000年, 治理小街小巷面積4.7萬平方米,硬化路面1775萬平方米,綠化地面491平方米,綠化、美化街巷35條,新建住宅小區85.5萬平方米。
1985年,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鋼筋磚木結構比例占57%。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鋼筋磚木結構比例為100%。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82年成立中共岱廟辦事處委員會,轄40個基層黨組織,其中村(街) 黨支部18個,黨員624名。1995年轄基層黨組織43個,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7個,黨支部34個,黨員1066名。2000年轄基層黨組織46個,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8個,黨支部36個,黨員1343名。2000年中共岱廟辦事處委員會被中共泰安市委評為創“六好”先進基層黨委。
村 民委員會組織建設
1982年岱廟辦事處轄6個村委會、12個街道居委會。1994年4月設立迎春居民區一、二居委會,花園居民區居委會。2000年,全處共有6個行政村,15個居民委員會,34個家委會,村(居)委會幹部87人。各村(居)民委員會都設立了經濟委員會、治安保衛委員會、文教衛生計畫生育委員會、民政工作委員會、調解工作委員會。
現任辦事處黨委書記:徐立勇 現任辦事處主任:趙健

當地名人

趙國麟

(1673~1750) 字仁圃,號拙庵,清泰城東關人。原籍浙江上虞,其父趙良始落籍泰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進士,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授長垣(今河南長垣縣)縣令,兼管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事。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知府,累遷至福建巡撫。後升刑部尚書,不久為禮部尚書,清乾隆四年(1739年)拜文淵閣大學士。清乾隆七年(1742年),因事罷職。次年還居鄉里,不久又恢復其禮部尚書銜。在任期間,發庫糧賑濟災民,捐俸修築堤壩絕長垣水患,上書朝廷廢福建婦女殉夫惡習,上書請開民採煤之禁,深得民之愛戴。趙一生潛心治學,博征古今,對宋五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的理學大旨多所闡明。趙尤喜啟迪後學,建立青岩書院,講學其中,四方來學者常數十百人。趙作文章不追逐時趣,有訂正文體之志, 因撰《文統類編》 ,又著有《雲月硯軒藏稿》《拙庵近稿》《小園雜論》《塞外吟》《居岱淵源》等書。77歲病逝,葬泰城西天平山。清道光九年(1829年),知縣徐宗乾奉趙入五賢祠,為泰山五賢之一。

范明樞

(1866~1947) 名昌麟,又名炳辰,教育家,山東省參議會參議長,泰城元寶街徐家花園人。他一生致力於文化教育事業,倡導新學,宣傳民主與科學。學術上主張“兼容並包”,制定“真、善、美”三字校訓,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范回響陶行知注重平民教育的倡導,創辦曲阜歷史上第一所平民夜校。大量購置“五四”以來的進步書刊,支持學生集資辦“黎明書社”。1933年受馮玉祥聘請講解《左傳》,後協助馮玉祥創辦武訓國小15處。1940年春,被推為山東省憲政促進會會長。同年夏被推為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長。1943年任省參議會參議長。1945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10月2日,病逝于樂陵,1950年遷葬於泰山南麓。謝覺哉親題其墓碑“永遠是人民的老師”,林伯渠親題其墓碑“革命老人永垂不朽”。

夏振秋

(1902~1949) 曾用名夏天寶、夏?東,出生於泰城東關永福街一個市民之家。1931年,他應聘在英國教會辦的私立育英中學當語文教員。其間,為尋求真理,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籍。在課堂上,宣傳進步思想,講魯迅、郭沫若、蔣光慈等進步文人的著作,講反封建的古詩古文,以此啟迪學生。1937年“七七事變”後,告別年老多病的父母,並動員本家兄、嫂、弟、侄六人參加抗日活動。1938年1月1日,參加張北華、遠靜滄、崔子明等領導的泰西武裝起義,並把妻子、弟弟、兒子和侄子一齊帶到抗日武裝鬥爭的最前線。1938年5月,泰西特委成立,夏振秋任特委統戰部長、民運部長等職。1939年3月,任泰安(西)縣委書記,兼任泰安(西)縣抗日獨立團政委。後任冀魯豫行署抗戰學院副院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民政廳副廳長,以冀魯豫全權代表身份接管菏澤。1947年調華北人民政府任民政部第一處處長。1949年2月病逝,遺體安葬於“華北革命烈士陵園”。

趙篤生

(1899~1964) 原名趙培祥,曾用名趙斌,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泰城東關人。1919年畢業於山東省立第三中學,同年入濟南省立第一師範本科二部就讀。畢業後以教書為業。1925年組織五卅後援會。1931年組織濟南學生南下請願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組織泰安縣抗敵後援會,任副主任,積極宣傳抗日。募集糧秣武器,組織抗日武裝,並帶動兄弟子侄親友數十人參加抗戰。1938年1月,參加徂徠山起義,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6月,八路軍四支隊一部赴尼山地區開闢根據地,趙隨軍做聯絡工作。他利用各種關係,排除地主武裝阻撓,使部隊順利進軍。1938年下半年為發展國共合作,先後受命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和石友三六十軍做統一戰線工作,面對複雜的局面, 進行了有理有節的鬥爭。1940年,出任中共泰山專署專員。1941年1月“皖南事變” 發生後,趙率所屬縣長通電全國,呼籲懲辦禍首。1945年8月至11月任中共濟南市委常委、市長。後任泰山區專署專員,代表泰安民眾參加軍調部三人小組會議,慷慨陳詞,要求保護人民抗戰權益,懲辦漢奸,為民除害。1947年泰城第二次解放後,趙及時制止了拆除岱廟圍牆的行動, 圍牆得以保存。1948年12月至1959年2月,趙歷任昌濰專署專員、山東分局統戰部副部長、山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山東省統戰部副部長、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政治學校校長等職。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次年下放基層,依然勤奮工作。1963年甄別,翌年1月27日病故。

夏輔仁

(1916~1964) 原名夏天庚,泰城東關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3月任“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指導員。1938年5月在黃前村恢復建立中共泰安縣委,他任書記併兼任泰安縣獨立營政委。1939年10月,被選為“七大”代表。解放戰爭時期,他曾任黑龍江嫩江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副盟長、中共呼倫貝爾盟委書記、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建國後,曾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秘書長、中共中央內蒙古分局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蒙綏分局組織部副部長。1961年3月,任西藏工委副書記兼日喀則分工委第一書記、101工地總指揮。1964年11月23日,在到基層視察工作的路上,遇路基施工爆破,不幸被飛石擊中頭部犧牲,遺體安葬在拉薩西郊烈士陵園。

馬伯聲

(1890~1966) 原名馬 駿,回族,著名民族實業家,北新街人。國小畢業後被推薦到萃英中學當免費生,同時,從美傳教士學英文。1917年被招募赴歐洲當華工翻譯,歷時3載。1920年,先受聘於濟南英美菸草公司,後躋身保險業。1934年,馬招股金60萬元,在濟南建成仁豐紗廠,後逐漸形成紡織染體系。1937年又投資興建青州永年麵粉廠和永年電燈廠, 併兼任兩廠的總經理和協理。他熱心發展教育。1927年出資在泰城辦仁德學校, 並附設平民識字班和掃盲夜校,成人兒童皆受其益。在濟南資助美籍人舒榮玉辦黎明國小,繼又開辦仁豐子弟學校。1929年,馬在泰城創辦第一家機器工廠仁德麵粉廠。1932年,馬在濟南贊助郭清圃創辦惠魯工商學校,教育部曾為馬頒發興學獎狀。 1937年2月,馬在泰山南麓創辦仁德農場,經營養殖、釀造諸業,並開闢果園,引種優良樹種,還投資恢復泰山林業公司。“七七事變”後,馬避居天津。1938年12月,由津來濟,聯絡仁豐紗廠的股東,與日商合資經營仁豐紗廠,馬為董事之一。 1945年日本投降後, 國民黨政府接收仁豐紗廠並委任馬為經理。 1947年馬在濟南當選候補國大代表, 並被選為濟南商會理事長。1952年“五反”運動中,馬因嫌疑侵吞敵資產,被人民法院拘留審查。1953年和1957年兩次作出判決,將仁豐紗廠敵偽資產予以沒收,馬私人資本則予以保留。馬獲釋後定居天津。1966年春病故。

張廣厚

1942年11月19日生,窪子街人,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中共山東省第六屆黨代會代表,山東省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1958年畢業於內蒙古勘測學校後,歷任技術員、車間主任、廠長兼黨委書記。1984年任泰安市水箱廠廠長以來,企業效益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由一個固定資產不足10萬元的小廠,發展為一個擁有固定資產4800萬元、產品達8大系列200種型號、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現代化企業。其事跡被《大眾日報》《山東工人報》《中國機電日報》《泰安日報》及山東電視台多次報導。他先後獲得山東省優秀企業家、泰安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模範共產黨員和勞動模範等稱號。

金蘭英

女,回族,1946年11月生,泰安市夏張鎮南白樓村人,高中文化。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5年起,先後任市場街居委會民兵連長、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岱廟辦事處黨委副書記(聘)。1998年,任泰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擔任市場街黨支部書記以來,大力發展集體經濟。1996年,全街實現產值5000多萬元,人均收入4000餘元。市場街先後被國家法務部、山東省政府授予先進單位稱號。她多次被授予省、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先後當選為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6年山東電視台、泰安電視台根據她的事跡聯合創作、拍攝了電視劇《金蘭》。1999年應國務院邀請在北京天安門參加建國50周年國慶觀禮。

楊紹明

回族, 1949年5月20日生,泰城北新街人,國中文化。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身殘志堅,1985年12月獲泰安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泰安市體育運動貢獻獎。1988年12月獲泰山區人民政府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獎。1991年5月被國家人事部、民政部、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1993年10月出席全國殘聯第二次殘疾人代表大會。

賈永華

1955年4月生, 南關村人,高中文化。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起歷任南關村黨支部(黨總支)副書記、書記。1992年被岱廟辦事處黨委聘任為副書記。多年來,他帶領南關村廣大民眾建起泰安市北方鍋爐有限公司、泰安市電力開關廠、泰山保健食品飲料總公司等30家工商企業。1996年南關村實現工業產值6700萬元,經濟總收入9180萬元, 上交稅金133萬元,跨入泰山區經濟發展十強村、泰安市發展鄉鎮企業百強村行列。1991年南關村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1990年12月他被評為泰安市農業勞動模範,1991年11月被評為泰安市致富狀元,1994年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

陳君

女,1958年12月生,金星村人,高中文化。1976年至1980年,任王家店縫紉加工廠質量檢查員。 1980年8月至1988年,在泰城財源街開辦佳肴店。1988年起任金星佳肴有限公司總經理,當年,被評為省“巾幗杯”女企業家。1991年被授予“優秀農民企業家” 、全國、省、市模範納稅戶和標兵等稱號。1993年2月,任泰山區政協副主席, 山東省八屆人大代表,市、區工商聯副主任。金星佳肴公司連續5年被省政府授予“省文明私營企業”稱號。1995年至1996年,陳君被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納稅標兵稱號,199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個體勞動者。

佚凡

本名徐志剛, 1964年2月生,高中文化,“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獎”獎章獲得者。泰安市塑膠廠工人。他身殘志堅,精心鑽研業務,是廠里德才兼備的技術骨幹。工作之餘, 長年無償為多家企業進行電子設備維修。 先後資助過多名失學兒童。 1998年12月1日開辦了以“解一段心曲,分一重憂傷,擔一成困難,送一縷溫馨”為服務宗旨的義務諮詢服務電話“溫馨熱線”,無償為他人排憂解難。《泰安日報》、泰安電視台、泰安人民廣播電台相繼做過專題報導。被泰安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吸收為會員,被評為泰安市第四屆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榮獲“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獎”獎章。

趙健

1966年生,泰安市祝陽鎮祝陽村人,大學文化。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上高中學教師、上高鄉黨委秘書、岱廟辦事處黨委組織委員等職。1990年被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授予人口普查優秀普查員稱號。1993年被團省委授予青春立功活動一等功和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