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

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

文青雲(Aat Veivoom)博士,出生於荷蘭,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先後畢業於紐西蘭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哲學、文學、中國語言和歷史等學科學位,然自謂其教育大多得自於其他“大學”:所從事過的不同職業,所遇到過的各種人,其世界觀深受多年建築工地、森林營地、地質勘探、山區導遊、國家公園看護人、人權研究官員、高等教育和創新政策主管等經歷的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
  • 作者:文青雲(Aat Veivoom)
  • 譯者:徐克謙
  • ISBN:7807138106, 9787807138105
  • 頁數:291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Men of the Cliffs and Cav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remitic Tradition to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平裝: 2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138106, 9787807138105
條形碼: 9787807138105
尺寸: 22.8 x 15.8 x 1.6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作者:文青雲(Aat Veivoom) 譯者:徐克謙
文青雲(Aat Veivoom)博士,出生於荷蘭,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先後畢業於紐西蘭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哲學、文學、中國語言和歷史等學科學位,然自謂其教育大多得自於其他“大學”:所從事過的不同職業,所遇到過的各種人,其世界觀深受多年建築工地、森林營地、地質勘探、山區導遊、國家公園看護人、人權研究官員、高等教育和創新政策主管等經歷的影響。曾擔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坎培拉)亞太學院副院長,亞洲社會和歷史中心主任。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副教授。出版有《雪線的那邊》(Beyond the Snowline)、《深山幽境》(MourLtain Solitudes)、《岩穴之士》(Men of the cliffs and Caves)、《重新定向:亞洲社會的變化》(Re-Orient:Crrange in Asian Societies)等。
譯者簡介
徐克謙,博士,江蘇人,早年曾在山區林場勞動,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獲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哲學等學科學位,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做訪問學者,並曾任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長、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有專著《莊子哲學新探》、《先秦思想文化論札》、《軸心時代的中國思想》、《孟子現代版》等,主編《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譯著《人類文化啟示錄》等。

內容簡介

《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內容簡介:隱逸,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歷史中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偉大的思想家、詩人、藝術家,同時也就是他們那個時代的隱士。隱逸及其相關的道德原則、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涉及到古代社會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提供了許多素材和話題。探究隱士和隱逸文化的奧秘,對於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和歷史是十分必要的。
《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是第一部對東漢末年以前的中國早期隱逸文化和隱逸思想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著作,並且是出自一位西方漢學家之手。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為依據,追本溯源,探究隱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據的來龍去脈,分析了孔子、莊子、司馬遷、班固、楊雄等許多重要人物在隱逸傳統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論述了戰國群雄爭霸、漢帝國建立、王莽篡政、官吏察舉制度、東漢黨錮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對隱逸傳統發生的影響。
全書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考論嚴謹,敘述生動,涉及有名有姓的隱士數百人。其中有真誠的道德理想主義者,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極端主義者,也有沽名釣譽的江湖騙子;既有與統治者不合作,帶有政治抗議色彩的隱逸,也有融人體制,助人君行教化的典範性隱逸;既有實質性的遁跡山林、棲居岩穴者,也有“隱於市”、“隱於朝”的所謂“大隱”。他們所依據的思想觀念不一,採取的行為方式各異。而不同君主和隱士之間的微妙互動、隱士在當地社區的角色和文化功能等,也是書中饒有興趣的話題。《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對早期隱逸傳統的研究,為考察中國古代士人文化和社會政治史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理解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傳統提供一個重要的背景。

媒體評論

這是關於王世紀前中國隱逸傳統的一部覃思竭慮、精心結撰、引人入勝、情辭並茂的著作。作者對所涉及的各語種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源都作了具有相當深度和廣度的探究,包括許多至今尚未翻譯過來的文獻。
——Jay Sailey,《亞洲研究雜誌》(Journal of Asiml Studies)50卷20期(May,1991)
一部重要的、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廣泛運用原始的及第二手的資料,結合普遍的視角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迄今為止所有語種已經發表的對這個問題的最好的淪述。他的研究對於研究古代和中世紀早期中國的學者,以及更廣泛的研究中國歷史、思想、文化和制度的學者們來說,部具有相當大的價值。
——Alan Berkowitz,(《美國東方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13卷4期(1993)
論述清晰,基於堅實而廣泛的研究。《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對該領域作出了散個重要貢獻:首先,是為我們提供r不同的中國知識傳統中隱逸哲學和概念的發展的歷史,最引入注目的是指出中國隱逸傳統是由儒家,而不是道家奠定的;其次,Vervoorn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漢代用人制度及其實踐(包括其濫用)與隱逸之問的密切關係;第三,Vetvoom提醒人們注意到漢代統治者對那些拒絕應招的隱士的寬容,不僅不像明代那樣把不應招的隱士處死,反而給予鼓勵,加上頭銜,讓他們回到隱居的地方繼續隱居。從中可}見政治權力在不同朝代的相對強弱,以及儒家之實際影響的大小。
—— cack L Dull,《中國文學》(Chimese Lterature:Essays,Articles, Reviews,簡稱CLEAR)14卷(1992)

目錄

中文版前言5
引論1
第一章 隱逸的起源及其在戰國時期的發展17
一、隱逸及其早期文本17
二、孔子的關鍵角色24
三、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遷與隱逸32
四、戰國時期的隱逸哲學43
五、結論57
第二章 前漢和王莽時期70
一、被接受了的關於漢代的觀點70
二、原始資料的偏見71
三、躬逢盛世74
四、統一帝國中的個人選擇80
五、適時的隱逸85
六、隱士顧問90
七、無條件隱逸92
八、察舉制度和典範性隱逸的興起’101
九、王莽以及對他的反抗108
第三章 後漢時期131
一、總的發展131
二、王莽垮台後的隱士與權力之爭132
三、光武帝、明帝和章帝的態度135
四、後漢中期:一個轉折點?140
五、亂世之適時隱逸149
六、桓、靈時期政治上的黨錮152
七、儒家典範性隱逸157
八、“百家”之學的影響163
九、梁鴻171
第四章 朝中隱士189
一、東方朔與揚雄189
二、後漢時期199
結語212
附錄223
朝代和帝王紀年表223
參考文獻230
人名索引258
主題索引284
譯後記2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