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謠·雨岩有石

辛詞中不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作品。公元1186年,他寫了《水龍吟·題雨岩》 ,詞前小序說:“岩類今所畫觀音補陀。岩中有泉飛出,如風雨聲。”這首詞已經把洞內的景色作了淋離盡致的描繪,但寫完後意猶未盡,他看到雨岩洞前有一塊怪石,引起了他另一番冥思遐想,接著又寫了這首《山鬼謠》 。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鬼謠·雨岩有石》
  • 作品別名:《摸魚兒》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作品正文,作品注釋,作品欣賞,名家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正文

山鬼謠
雨岩有石,狀怪甚,取《離騷》《九歌》,名曰“山鬼”,因賦《摸魚兒》,改今名。
問何年此山來此?西風落日無語。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一杯誰舉?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昨夜龍湫風雨,門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依然處,還問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許,待萬里攜君,鞭笞鸞鳳,送我《遠遊》賦石浪,菴外巨石也,長三十餘杖。

作品注釋

①四更句:杜甫《山館》:“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
②鞭笞句:韓愈《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答鸞鳳終日相追 陪。”
③《遠遊》賦:《楚辭》篇名。

作品欣賞

與前代山水詩人不同的是,辛棄疾的山水詞不僅是單純地摹擬自然,更重要的是他富於想像,賦予大自然以人格,同時又兼有磅礴的氣勢,本詞就是一例。
“問何年、此山來此?”首句以設問開篇。這個問題是任何人也無法回答的,所以下句說“西風落日無語”。“看眉似是羲皇上”兩句是對石頭形態的假想與命名。“溪上,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紅塵”,泛指俗世及熱鬧繁華之地。這兩句大意說,在這溪邊山野,離開繁華的塵世,古今並沒有區別。在這環境荒僻,幾乎與塵世隔絕的地方,詞人心曠神怡,欣喜無限,於是便開懷暢飲。“一杯誰舉”以下描寫詞人醉態朦朧中的神態與舉動。“君”,指巨石。詞人帶著酒意,笑著去喊那巨石與他同飲,自然不會有什麼反應,因此說“崔嵬未起”,最終的結果便是“山鳥覆杯去。”這裡寫詞人面對巨石獨酌,醉後與那形似“山鬼”的巨石對話,巨石不應,山間的飛鳥卻撞翻了酒杯……形象生動,栩栩傳神。
過片之後,用“須記取”領起,敘寫風雨中雨岩一帶壯觀的景象。場面奇特宏偉,令人驚魄。“昨夜龍湫風雨,門前石浪掀舞。”“龍湫”,是浙江溫州雁盪山有名的大瀑布,岩即在其附近。龍湫一帶風雨大作,“石浪掀舞”形象地描繪出山石與洪水攙雜,波濤洶湧澎湃的壯觀場面。“四更山鬼吹燈嘯”兩句,寫“山鬼”呼嘯,聲音悽厲,吹滅了燈火,乃至“驚倒世間兒女”。本來,吹滅燈火的是風,發出呼嘯聲音的也是風。風與山石相搏擊,再加上暴雨肆虐,聲如鬼哭狼嚎,詞人說,那聲音由“山鬼”發出,這樣就把靜止的巨石寫活了,而且賦予人格,為下文作了鋪墊。“吹”字和“嘯”字與前句的“掀”字相呼應,如畫龍點睛,把“山鬼”寫得生動活躍。
“依然處,還問我,清游杖履公良苦。”這三句直接用擬人手法,寫“山鬼”與詞人對話,向他道辛苦。因為上文已賦予“山鬼”生命,這樣寫讀者絲毫也不會感到突兀。
結尾四句,更進一層。作者說,他與“山鬼”已是“神交心許”,並且準備攜帶它駕著“鸞風”,揮鞭登上“萬里”旅程,那“山鬼”還要“送我遠遊賦”。分明是一塊巨石,只是它“狀甚怪”,在詞人的筆,竟成了有血有肉、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豐滿形象,稼軒想像力之豐富,藝術再造力之強,由此約略可見。
辛棄疾畢竟是一代巨匠,詞家魁首,雖是詠物詞,也與眾不同,較之那些單純描寫自然景物的作品遠勝一籌,更何況全詞運筆從容自然,揮酒自如,不失其豪放風格。

名家評析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屈子《山鬼》篇不可無二。”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山鬼謠·雨岩有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