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學技術志

山西科學技術志

《山西科學技術志》是1989年吳達才、王雲龍、馮玉欽、宋培賢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科學技術志
  • 作者:吳達才、王雲龍、馮玉欽、宋培賢
  • 出版時間:1989年9月
  • 出版社: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介紹:本志包括科學技術機構、工業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成果及推廣、科學技術活動、科普宣傳等編。

作品目錄

封面
山西科學技術志
圖片
領導題詞
山西省地圖
古代科技
1.1978年從太原銅廠收集到的戰國末至西漢弩機、弩機是弓箭的附屬檔案,把拉開的弓弦扣在弩機上,用手指搬動弩機便可立即發箭。俗稱箭弩
2.1959年在山西左雲縣威魯鄉東辛村發現的秦權,系鐵質,同嵌銅質沼版。詔文中的“狀”指丞相隗狀“綰”,指臣相王綰,現藏北京歷史博物館
3. 漢量“常方半”,1979年從太原銅廠收集的漢量“常方半”,為銅製,橢圓形,有柄。柄背陰刻“常方半重五斤內官造”九字,是西漢初年的一件半斗銅量。可容水1000毫升,其一升為200毫升,常量很標準,已為國家度量衡出版的圖錄收入
4. 戰國——秦機器零件 1954年山西永濟縣薛家岸附近黃河水漲,河岸崩裂,一批文物暴露,民整地時發現,伴隨出土的還有大批陶器和銅器。計有軸碗2,五齒軸2,鋸條2,均為銅製,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機器零件。1972年《人民畫報》曾以秦機器零件為題發表。
5. 鋸條 殘長4.7厘米,厚0.1厘米,重量6.3克,一面有斜行細齒,每厘米五個半齒。另一條殘長8厘米(同齒輪一同發現)
醫藥衛生
6.侯馬市風雷職工醫院苗毅勒創辦出“豆漿水浸膏穴貼法”治療急性支氣管炎。
7.山西省人民醫院趙生才的男性節育新技術“輸精管可復性注射栓堵法”於1984年11月通過鑑定。
8.山醫一院腦血管病研究所用電子計算機診斷腦血管病
工藝美術
9.新絳工藝美術廠的雲雕產品。
10.山西的明式雕漆家俱刻漆屏風。
11.平陽的紫砂陶瓷製品
12.太原紡織科研所的彩色扎染、蠟染製品。
糧食與農業機械
13.農民用拖拉機治蟲害
14.臨猗縣安裝使用噴灌機械
15.運城孫永紅研製的棉花塑膜覆蓋機
16.山西小麥專家張光萍(女)在盧安達向參觀的客人介紹他們在該國推廣種植小麥優種的情況。
17.大面積地膜覆蓋農田
18.農業科技人員考察高寒山區地臘覆蓋玉米情況。
19.大同縣杜莊鄉里紅造村西瓜地膜覆蓋田。
20.大面積地膜覆蓋
21.呂梁豐產溝
22.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播種的晉麥21號小麥品種。
23.孝義縣梧桐農科站從1980年開始研究的六種五收間套高產效益田。
24.聞喜縣楊振新聯合體的豬圈和正在建設的機械化養豬車間。
25.太原市北效區蔬菜栽培能手劉手富在溫室中觀察南瓜嫁接黃瓜試驗
26.太原市北效區農機革新能手陶林在田間示範操作IL B-220型耕耙犁
科技活動
27.1984年完成的古交工礦區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圖為科技人員現場實驗
28.中國輻射防護所1984年完成高精度岩石應力儀獲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與技術展覽會銀牌獎。
29.永濟卿頭國小老師在棉田教授生物防治知識。
30.1960年謝黨哉題詞。
31.國家經委主任呂東(右三)到太原礦山機器廠了解AM500採煤機製造情況。
32.太原礦山機器廠與美國安德遜公司洽談合作情況項目
33.山西省科技管理考察團在美國訪問
34.中外專家進行科技交流。
35.1979年5月,在太原北效人工防雹降雨
36.放平衡球進行大氣環境研究
37.榆次經緯中學科學院電訊學部,圖為同學們開展活動。
38.榆次經緯中學科學院地理學部組織同學進行天文觀測。
39.1985年中國科協組織青少年哈雷慧星觀測隊赴廣東省,山西派出三名隊員
40.1964年7月郭沫若到大同山西柴油機廠視察
廣播電視通訊
41.山西人民廣播電台於1986年、1987年引進的一套多聲道錄音設備。
42.山西人民廣播電台第二套節目發射機房
43.山西人民廣播電台設在榆次的200瓩塔高160米的發射機房。
44.太原市用戶公眾電報自動轉報中心繫統
45.太原市程控電話機房
46.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機房。
47.太原郊外微波摳紐站外景。
48.臨汾微波站機務員正進行微載全程電路測試
電力
49.大同二電廠空冷系統功能組調試設施
50.大同二電廠125米高的空冷塔
51.大同二電廠技術人員檢查預燃室組裝情況。
52.大同二電廠採用弱酸處理循環工藝設備
53.大同二電廠電網控制室
54.科技人員在大同二電廠進行協調控制系統動態性能測試
航空
55.為科研部門提供考察飛行。
56.對大面積農田進行飛機施肥。
57.用多光譜航空攝影和航空紅外掃描、多光譜掃描拍攝的照片。
58.暗房技術人員在進行6MSP彩色像片合成作業
59.航空攝影師在進行18MSP光譜作業
各類產品
60.太原重型機器廠研製的WK-10挖掘機。
61.陽泉礦務局發明的礦車自動剎車裝置。
62.1-2 聞喜選煤機械廠製造的貨櫃式選煤機械。
63.新絳橡膠廠生產的聚氨脂密封件。
64.經緯紡織廠的HS4131型腈綸水洗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65.榆次經緯紡織廠的HS401型腈綸紡絲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66.榆次經緯紡織機械廠生產的FA502型細紗機。
67.榆次經緯紡織機械廠生產的R535A型粘膠長絲紡絲機
68.七○研究所的發動機結構疲勞試驗裝置。
69.七○研究所測功器自動控制系統。
70.七○所和山西柴油機廠從1973年至1983年研製成功的渦輪增壓柴油機
71.山西機器廠生產的叉車
72.侯馬風雷機械廠的離心球墨鑄鐵管工藝。
73.臨汾鋁製品廠和瀋陽橫向聯合生產出壓力鍋。
74.太原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等單位研製成功火箭用32S iMnMo V超高強鋼板。
75.輕工部部長曾憲林(左二)在太行鋸條廠了解金鋼石鋸。
76.太行鋸條廠1985年生產出世界上最先進的切孔工具——金屬孔鋸。
77.1977年華羅庚到太行印刷機器廠了解全自動對開平台印刷機的製造情況。
78.新華化工廠自行設計的微型計算機能源控制系統於1983的投入使用。
79.三益電子計算機公司計算機生產線一角
80.太原高技術實業總公司開發研製出礦用微機監測系統
81.太原地區電力調度室的負荷控制中央機。
82.太原光學儀器廠電力負荷控制系統終端生產車間。
83.山西無線電廠彩電總裝流水線
生產現代化
84.山西無線電廠黑白電視機生產車間
85.山西無線電廠電子琴總裝線。
86.新絳縣五洲電子照相設備公司生產的彩色放大機。
87.山西電子所1985年完成的微機控制人造毛皮提花系統。
88.山西電子所研製的用於“風支1號氣象衛星地面系統的資料輸入裝置“DPT-衛星延時雲圖接口”
89.山西省電子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研製的國內第一台可用的智慧型機——CIM-1智慧型機
90.三益電子計算機公司於1984年研製成功高炮射效果電視檢測避開儀。
91.太原製藥廠從國外引進的製劑流水線。
92.太原製藥廠從義大利引進的冰乾機
科研成果
93.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研製的連續高功率穩頻YAG雷射器。
94.山西大學生物系開發研究利用光合細菌處理有機廢水、廢渣,生產單細胞蛋白飼料添加劑。
95.山西省化纖所研製成功的強伸儀微機數據處理系統。
96.山西化纖所研製出滌綸高速紡後加工油劑D-822
97.山西省化纖所的中試基地。
98.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開發的煤基合成汽油裝置。
99.同平遙縣徐永濤等設計建造的殼體群體結構。
100.平遙縣徐永濤研製的26m錐殼與鋸齒廠房的對比
101.平遙卜宜儀器廠鐘新淮研製出激法極化法找水儀,獲山西省1979年科技一等量齊獎。
102.太原工業大學離子滲金屬及熱處理研究所開發研製的離子滲金屬爐。
化工
103.輕工部日化所的沙棘油提取裝置。
104.獲得中國發明專利的粉粒體靜態混合器。
105.山西化工研究所試製成功的聚氨脂熱塑膠雙(蟲田)桿生產線。
106.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引進的聚氨脂製品生產設備
107.酶洗生產D(一)苯甘氨酸和D(一)對羥基苯甘氨酸的研製取得重大成果。圖為山西生物所副所齊長興在做實驗。
108.山西生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在作沙棘染色體的鏡檢工作。
109.利用粉煤灰廢渣製成的建築材料。
110.全煤(石千)建材建造的城市住宅樓。
111.高爐冶煉鉀長石回收鉀鹽聯產石膏礦渣白色水泥新工藝是聞喜縣鉀肥廠廠長、工程師任志學同志與山西省化肥農藥研究所、省冶金設計院等單位共同研製發明的
112.山西省機械設計研究所精密互感器產品。
113.機電工業工藝所研製的熱處理保護薄膜,獲國際日內瓦第十三屆世界發明展覽會“鍍金獎”。
114.太原製藥廠承擔的氟哌酸國家“六五”期間攻關項目於1985年通過鑑定。
115.頭孢哌酮納是國家“六五”期間科技攻關項目,1985年通過鑑定
116.山西省食品公司研製的五用蛋箱。
117.山西省食品公司採用運蛋貨櫃。
工業建設
118.陽方口煤礦開採堅硬頂板特厚易燃煤層。
119.太原重型機械學院研製的固定式氣墊膠帶輸送機
120.科技星火孝義兌鎮土焦改造工程。
121.神頭電廠
122.機械化採煤
123.忻州南城造紙廠藥物衛生紙生產車間
124.太同雲西鑄管廠開發的新型TJG-2型鑄鐵套接煤氣管
125.大同市五愛毛條廠精梳車間
126.忻州種子加工廠種子包衣配套生產設備
127.榆次電力電纜廠生產出36股大截面全塑電力電纜線,圖為電纜生產設備
128.太原選煤廠自行設計的浮選機。
129.處在中期建設的山西化肥廠工地一角
130.1983年7月25日,山西化肥廠正式開工建設。圖為原山西省委副書記王克文、化工部副部長馮伯華為開工剪彩。
131.1983年8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萬里、李鵬視察山西化肥廠建設現場。
132. 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化工生產中央控制室,全部採用自動化儀表顯示,工作人員在這裡,可以完成開車、停車、監控等整個生產程式。
133.山西化肥廠高達67米的復肥主廠房、是引進日本東洋工程公司的專利技術。
134.山西化肥廠經過四年的緊張建設,在完成單體、聯動試車後,於1987年7月31日正式開始化工投料試生產。圖為整裝待運的化肥。
135.山西化俷廠年產30萬噸合成氨的合成氨裝置區一角
科研條件與裝備
136.“六五”期間建成的國家刮板輸送機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該中心建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分院。有4個實驗室1個計量室,主要設備均由國外引進。該中心現有職工70人。
①刮板輸送機整機實驗場實驗大廳
②刮板輸送機整機性能實驗場監控室
③元部件實驗室監控實驗台
④機械傳動實驗室監控台
⑤元部件實驗室監控制室
⑥計量室一角
137.山西省體科所開展腳踏車運動空氣阻力研究,圖為“風洞實體實驗”
138.山西省體科所1980年從日本引進RM-6000多導生理記錄儀。
139.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製的聚丙烯腈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
140.山西省套用化學研究所維尼綸66水解己二胺、已二酸生產車間。
141.山西省印刷技術研究所的雷射電腦照排系統
142.盂縣磁性材料廠稀土永磁材料生產車間
143.山西省科技情報研究所資料庫。
144.山西省計算研究中心M-240D計算機系統。
145.山西省分析測試中心裝備的色一質譜聯用儀。
146.山西省科技交流中心進行技術交易展覽
147.太原製藥廠的科研設備
種植畜牧水產養殖加工
148.長治農校進行小蠶片葉立體飼育養蠶方法的試驗。
149.長治農校進行TDP照射套用養蠶生產試驗。
150.全國植棉能手吳吉昌。
151.樟子松引種試驗
152.“中國-西德楊樹選林育種技術合作“項目中,德方專家瓦坡先生與中方科技人員一起,認真謹慎地把組培苗從培養基移往容器。
153.麥楊間作主體農業研究。
154.露伊莎楊、西瑪楊引種試驗,在我省芮城、洪洞、祁縣、忻州等地進行。
155.“中國——西德楊樹造林育種技術合作”項目,在雁北金沙灘進行試驗。
156.經30多年精心培育成的襄汾馬。
157.太原市北郊馬頭水鄉橫嶺村老果園改造措施之一的腐爛病橋接樹勢。
158.肉兔生產加工機械化
159.農業星炎——網箱養魚
160.岢嵐縣是山西山區優種羊基地
161.在一些縣推廣快速育肥技術發展養豬業。
162.為推廣山區養牛商品化而發展起來的人工草場。
163.定襄縣魚鴨混養試驗場。
164.文水縣農戶籠養雞雞舍
165.在全省大面積推廣的“星火項目”池塘養魚。
166.洪洞縣農家豐收場景
167.大同郊區大尾羊
168.洪洞趙城鎮王甲生1984年簇生無蔓南瓜試種成功。
169.洪洞縣人工養殖甲魚。
170.永和縣大面積推廣蓖麻優良品種。
171.山西農業大學利用現代人工調控氣候室模擬研究作物生長發育。
172.山西農大培育的棉花運緣雜交優良品系。
173.在全省大面積推廣的葡萄新品種。
174.省農科院開發的蔬菜新品種。
175.獼猴桃大面積種植。
176.小平茹產生列入國家星火計畫,在全省推廣。
煤炭
177.平朔煤礦洗精煤運出礦區。
178.平朔生活區一瞥。
179.平朔煤礦最大“介質”式洗煤系統的大型沉澱池。
180.平朔煤礦的我方工人,經過培訓後,同美方工人一起組裝大型液壓鏟。
181.平朔煤礦的這個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的電子計算機控制室,是世界上最大洗煤廠的主控機房
182.合作礦生產管理人員在現場用步話機指揮生產作業(平朔煤炭工業公司供稿)
183.平朔煤礦的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在一起工作。
184.平朔煤礦的25m3的大型電鏟和170型運載140噸的大型汽車和聯合作業。
計量測試
185.計量測試所技術人員測定標準溶液的理化參數
186.計量測試所用標準控溫裝置檢測電力系統中溫標準。
187.計量測試所引進英國迪特朗公司的移動能校準源4708。
188.計量測試所用一等標準光學高溫計檢測太鋼標準溫度燈。
189.計量測試所壓力檢定員檢定活塞壓力計。
190.山西計量測試所用聯邦德國進口的銣原子鐘對一級頻率標準進行檢測
鐵路
191.1985年太原晉西機器廠鐵路貨車投產,閻武宏副省長剪彩。
192.大同——秦皇島鐵路平面示意圖
193.大秦鐵路一期工程在同——石莊段開通,李鵬總理剪彩
194.運用微機審核鐵路運輸貨物。
195.大秦線調度集中控制台
196.大山口泉站編組場引進的“TJY-2型”車輛減速器。
197.大同口泉站編組場引進的外測減速頂。
198.我國第二條雙線電氣化鐵路豐沙大工程於1984年開通,圖為大同至張家口線開通場面
199.賓士在北同蒲雙線電氣化鐵路上的電力機車。
200.1979年開工,1982年9月29日開式開通的石太線複線電氣化鐵路,由第一列國產韶山1型電力機車牽引的旅客列車。
山西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
編纂辦公室
審稿人員
序言
編輯凡例
目錄
第一編山西科學技術發展綜述
第一章古代科學技術
第一節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科學技術
第二節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
第三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學技術
第四節隋唐五代的科學技術
第五節宋遼金元的科學技術
第六節明清之際的科學技術
第二章近代科學技術
第一節現代工業技術的萌芽
第二節西方科學技術引入山西
第三節傳統工藝和民間手工業
第三章現代科學技術
第一節山西工業試驗所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西北實業公司的科技活動
第三節閻錫山統治時期的農業實驗
第四節解放區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五節其他科技機構及活動
第四章當代科學技術
第二節曲折發展的歷程
第二節圍繞生產中的技術關鍵組織科技攻關
第三節面向經濟建設科研推動生產
第四節科技體制改革的探索
第二編科學技術機構
第五章管理機構
第一節山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第二節地、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第三節縣(區)科學技術委員會
第四節科學技術幹部的管理
第五節科技成果的管理
第六節專利工作的管理
第七節其他管理機構
第六章科學研究機構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機構
附部分科學研究機構簡介
第七章重點科學技術服務機構
第一節山西省科學器材公司
第二節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第三節山西省分析測試中心
第四節山西省科技交流中心
第五節山西省專利服務機構
第六節山西省遙感中心
第七節山西省科技大樓服務公司
第八章群團機構
第一節山西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第二節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山西分會
第三節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第四節地(市)縣(區)科學技術協會
第三編農林牧水氣科學技術
第九章農業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
第三節農作物品種的選育與更新
第四節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第五節土壤肥料的研究
第六節植物保護研究
第七節果樹研究
第八節蔬菜研究
第九節綜合區劃
第十節種子生產基地的建設
第十章林業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品種改良
第三節森林保護
第十一章畜牧
第一節畜禽品種資源的調查
第二節外地引進的優良畜禽品種
第三節黃牛改良
第四節山西黑白花奶牛的培育
第五節馬匹改良
第六節山西黑豬的培育
第七節綿羊改良
第八節半細毛羊改良
第九節畜禽疫病的防治
第十節沁水示範牧場
第十一節草場資源與開發利用
第十二節飼料工業
第十二章水利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水利工程
第三節水土保持科研
第四節水產科技與教育
第五節農田水利與灌溉
第十三章氣象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氣象科研
第十四章農業機械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農業機械科學研究的發展
第三節農機試驗鑑定與推廣
第四節學術交流與技術引進
第四編工業科學技術
第十五章國防工業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火炮
第三節炮彈、火箭彈、飛彈
第四節火藥、炸藥
第五節防毒面具
第六節裝甲動力機械
第七節引信
第八節水中兵器
第九節航天地面設備
第十節航空儀表
第十一節電子技術
第十二節核輻射防護技術
第十六章煤炭
第一節歷代山西煤炭及煤炭開採概況
第二節煤炭科技的發展
第三節煤炭工業的機械化與現代化
第四節煤礦安全技術
第五節煤炭的篩選、加工及綜合治理
第十七章化工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化工科技的發展
第十八章冶金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冶金科技的發展
附太原鋼鐵公司的科學技術工作
第十九章電力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主要科技成就
第二十章機械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機電產品製造技術
第三節金屬加工工藝及設備
第二十一章地質勘探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基礎地質
第三節礦產地質
第四節水文地質
第五節物化探
第六節探礦工程
第七節地質科研
第二十二章建築與建材
第一節古建築
第二節科技發展概況
第三節建築製品和新材料
附重要建設項目
第二十三章無線電、電子
第一節科研機構的創建與發展
第二節主要科技成就
附計算機開發與套用
第二十四章食品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組織與管理
第三節科技發展與成就
第二十五章紡織化纖
第一節紡織
第二節化學纖維
第二十六章造紙與印刷
第一節造紙
第二節印刷
第二十七章手工業與鄉鎮企業
第一節手工業
第二節鄉鎮企業
第二十八章工業技術改造
第一節工業技術改造的重點
第二節工業企業的技術裝備與技術改造
第三節經濟技術協作
第五編其他行業科學技術
第二十九章鐵路
第一節鐵路的修建及早期築路技術
第二節新中國建立之後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電氣化鐵路的建設
第三十章公路交通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築路機械
第三節汽車運輸
第三十一章航空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民航服務技術
第三十二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
第三節環境分析測試技術與研究
第四節環境基礎理論研究
第五節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第三十三章標準計量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標準化措施的貫徹與實施
第三節主要的標準化技術活動
第四節標準化技術的情報與宣傳
第五節計量技術
第三十四章郵電通信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郵政通信
第三節電信通信
第四節組織與管理
第五節科研、情治單位及科技幹部隊伍
第六節主要科研成果
第三十五章文化
第一節藝術嗓音研究
第二節舞台美術科技
第三節樂器改革
第四節舞台音響效果研究
第五節舞檯燈光技術研究
第三十六章教育
第一節西學的傳入與院校學科的發展
第二節組織與管理
第三節科研及成果推廣
附專業科研機構
第三十七章醫藥衛生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醫藥衛生技術
第三節技術引進與醫療設備
第四節傳染病的控制與消滅
第五節地方病的防治
第六節山西名藥
附龜齡集與定坤丹的形成
第三十八章體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科研與機構
第三十九章測繪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天文大地測量
第三節航空攝影測量
第四節地圖製圖與印刷
第五節遙感技術
第六節科學研究與拓寬服務
第七節科學教育與情報研究
第四十章地震
第一節管理、投資與對外協作
第二節科研與成果
第三節專業地震台(站)
第四十一章財貿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糧食科技
第三節商業科技
第四節金融科技
第五節對外貿易的技術引進與進出口商品檢驗
第四十二章廣播電視科學技術
第一節廣播科技
第二節電視科技
第三節有線廣播技術的推廣
第四十三章傳統工藝技術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主要項目
第六編科學技術成果及推廣
第四十四章重要科學技術成果概述(1949~1985年)
附一全國科學大會獎
附二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
第四十五章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與套用
第一節農業技術的推廣套用
第二節工業技術的推廣套用
第三節新興技術的推廣套用
第四節重要推廣項目
第五節科技成果推廣的組織與實施
第七編科學技術政策
第四十六章各時期重大政策綜述
附:科技政策選錄
一、解放區實行的科技政策
二、科技管理政策
三、知識分子政策
第八編科普宣傳
第四十七章科學普及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科學普及活動
附1985年受中國科協表彰的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名單
第四十八章報刊雜誌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自然科學技術期刊審批
第四十九章科學技術培訓
第一節繼續教育
第二節職業培訓
第三節科技幹部進修
第五十章科學技術諮詢
第一節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第二節面向企業
第三節面向農村
第四節技術市場
第九編科學技術隊伍
第五十一章概述
第一節科技隊伍的發展
第二節技術職稱的演變與評定
第五十二章科技人物
第一節著名科技人物傳略
裴秀
王叔和
劉羲叟
賈魯
安清翹
張款仁
栗毓美
張穆
耿文光
王夢齡
耿步蟾
李翰卿
王綬
曹煥文
嚴開元
武藻
任之恭
吳元俊
賈麟厚
朱景梓
張乃召
趙宗復
欒茀
第二節科技管理專家簡介
附高級知識分子名錄
第十編科學技術活動
第五十三章會議與展覽
第五十四章科技學術活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學術年會
第三節學術討論會
第四節學術報告會
第五節學術交流會
第六節學術論證會
第七節科學考察與技術考察
第八節優秀學術論文的評選
第五十五章青少年科技活動
第一節科技輔導
第二節科技競賽
第三節科技夏令營
第四節自學活動
第五節小發明、小論文
第六節天文科普活動
第五十六章科學技術的外事活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研究
第三節派遣出國考察、進修、參觀
第四節邀請科技專家來晉短期工作
第五節技術引進
大事記
後記
提供資料人員
提供照片人員
山西省科學技術史志研究會領導成員名單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