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橋

山茶橋

山茶橋又名長壽橋,“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永革橋”,位於德化縣上涌鄉山茶,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民國37年(1948年),下涌郭振華募捐重建,長25.8米,寬4米,高6.5米,兩端石台,以杉木橫架成拱,木板橋面上蓋屋亭,內設木凳,外有二層雨披,德化通尤溪古路經此,今仍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茶橋
  • 又名:長壽橋
  • 地址:德化縣上涌鄉山茶
  • 朝代:清朝
  • 建造時間:1747年
基本信息,橋樑歷史,

基本信息

山茶橋又名長壽橋,“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永革橋”,位於德化縣上涌鄉山茶,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民國37年(1948年),下涌郭振華募捐重建,長25.8米,寬4米,高6.5米,兩端石台,以杉木橫架成拱,木板橋面上蓋屋亭,內設木凳,外有二層雨披,德化通尤溪古路經此,今仍完好。

橋樑歷史

長壽橋,又名山茶橋(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更名“永革橋”)。位於下樓坑水尾,山茶水頭,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舊時,上涌葛坑兩地往來,必經此橋。原為五節連線的木板,長度30多米,經常被洪水衝垮,行人過往極其不便。民國37年(1948年),葛坑的陳偉彬(德化縣長)、下涌的郭振華(壽寧縣長)聯合倡議,發動民眾捐資,邀請名匠何在妥(永泰人)、黃以柱(上涌人)設計施工,架設此橋。二匠的設計圖樣是由郭振華口述介紹壽寧縣見到的規模浩大的橋亭模式為基礎並發揮自己的才智而定的。
因此,這座大型橋亭設計精巧,結構嚴密,施工技術玄妙,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此橋,長25.8米,寬4米,高6.5米,兩端石台階,拱架由杉木縱橫交錯的桿件搭接而成,縱桿件由橫桿件支撐,橫桿件由縱桿件依託,縱橫桿件相互依存,全橋不用一根鉚釘連線。木板橋面架屋亭,內設木凳,外有二層雨披,造型壯觀,如今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