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根

山茶根

山茶根,中藥名。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紅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西南紅山茶C.pitardii Coh. -St.、窄葉西南紅山茶C.pitardii Coh.-St.var.yunnanica Sealy及滇山茶C.reticulata Lindl.等的根。植物紅山茶,原產我國東部,現全國各地常有栽培;植物西南紅山茶,分布於我國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植物窄葉西南紅山茶,分布於我國貴州、雲南等地;植物滇山茶,分布於我國雲南。具有散瘀消腫,消食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食積腹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茶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側膜胎座目
  • :山茶科
  • :山茶屬
  • :紅山茶、西南紅山茶、窄葉西南紅山茶、滇山茶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主治,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平。

歸經

入胃、肝經。

功效

散瘀消腫,消食。

主治

跌打損傷,食積腹脹。

相關主治

1、治關節炎,野山茶根或葉3g。研末,溫酒送服。(《雲南中草藥》)
2、治急性胃腸炎,痢疾,脫肛,野山茶花或根15-30g。煎服。(《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1、紅山茶,別名山茶《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灰褐色,幼枝棕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 8-15毫米;葉片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葉乾後帶黃色。花兩性,單生或對生於葉腋或枝頂,大紅色,徑5-8厘米;萼片5,寬卵圓形,外被白色柔毛;花瓣5-7,栽培品種多重瓣,有白、淡紅等色,花瓣近圓形,先端有凹缺,基部稍連合;雄蕊多數,外側花絲基部連合,附著於花瓣基部,內側離生;子房上位,無毛,花柱先端3裂。蒴果近球形,徑2.2-3.2厘米,果皮厚,光滑無毛,室背開裂。種子近球形,有角棱,長l.8-2.5厘米,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西南紅山茶,別名西南山茶《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米。單葉互生;葉柄長,帶紅色;葉片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5-10厘米,寬2.2-3.5厘米,先端長尾狀,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葉脈在上下面均明顯。花兩性,薔薇紅色至白色,通常單獨頂生;小苞片及萼片9-10片,合生成杯狀總苞,長2-3厘米,外面有絨毛;花冠長3.5-5.5厘米,花瓣5-8,基部1-1.5厘米處附著於花絲上;雄蕊多數,長2-3厘米,外輪花絲下部1/2-2/3合生成肉質筒狀;子房上位,密生絨毛,花柱長2.5-3厘米,基部有絲狀柔毛,先端三淺裂。蒴果木質,球形,直徑3.5-5厘米,室背開裂。
3、窄葉西南紅山茶,別名雲南野山茶。本種與上種極相似,主要區別為:本種幼枝和嫩葉通常被柔毛,葉頂端漸尖,葉基部楔形,邊緣細鋸齒較密,花淡紅色,苞片及萼片背部被褐色茸毛。
4、滇山茶,灌木或小喬木,高至15米。葉互生;葉柄長8-15毫米;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10米,寬2.5-6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有細鋸齒,葉脈網在葉上面清晰可見,葉乾後帶黃色。花單生或對生於葉腋或枝頂,大紅色,花瓣5-6個,栽培品均為重瓣,先端微凹;花絲無毛;子房無毛,花柱先端3裂。蒴果扁圓。

生長環境

西南紅山茶,生於海拔1000-2800米的山溝、水旁或疏林中。植物紅山茶,原產我國東部,現全國各地常有栽培;植物西南紅山茶,分布於我國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植物窄葉西南紅山茶,分布於我國貴州、雲南等地;植物滇山茶,分布於我國雲南。

相關論述

1、《福建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有消食作用。水煎服,治食積腹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