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王村(山西河津市柴家鄉下轄村)

山王村(山西河津市柴家鄉下轄村)

柴家鄉山王村位於河津市東南方,南連萬榮北陽堡,北臨黃村汾河灘,東接柴家新農村,西鄰北張村東崖,聞蒼路、萬蒼路橫穿而過,人流車往,全村6個居民小組,2300多口人,耕地面積2833畝,地形複雜,溝坡縱橫,是一個純農業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王村
  • 外文名稱:Three king Village(三王村)
  • 別名:三王村、王(YUE)村、帝王村
  • 所屬地區:山西河津市柴家鄉
  • 電話區號:0359
  • 郵政區碼:043300
  • 地理位置河津市東南方
  • 人口:2300多口
  • 方言:中原官話
  • 火車站:河津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M
村歷史,村簡介,“柿餅”一詞的起源地,耿姓起源地,山王村組織機構、人員分工,山王村村委班子屆內任期目標,

村歷史

柴家鄉山王村位於河津市東南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記載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70年,商第十四代君王祖乙(商中宗)遷都於此,次年,由於河患,將都城遷至刑,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帶),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國君。
古耿名都古耿名都
1.夏朝時期,屬古帝氏部落--皮氏國,(又叫皮氏部落)管轄。
2.公元前1370年,祖乙在此建立商都。
3.公元前1368年,祖丙建立耿國。為嬴姓耿國。
4.西周時期為姬姓耿國。
5.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滅
6.春秋時期,趙夙及趙氏家族被晉獻公封耿邑
7..戰國時,邑地屬魏國皮氏管轄。
8.公元前211年(秦朝),屬河東郡皮氏縣管轄。
9.西漢末,天鳳元年(公元14年,王莽時期)屬於延平縣管轄。
10.東漢時期,延平縣復為皮氏縣,再次屬皮氏管轄。
11.北魏真君七年(公元446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屬龍門縣管轄。
12..宋宣和二年(宋徽宗時期 公元1120年)屬河津縣管轄。
13.元代為低洼村
14.明末時期隸屬河津縣僕射鄉。
15清代為北莊裡王村(YUE CUN)。
16.1938年,日寇侵占河津,民不聊生,當時人們認為,帝王將相屬正氣,日本鬼子為邪氣,為了圖個吉利,將王村又改叫帝王村。
17.1945年,日寇投降後,二戰區隊伍和西灘土匪(雷文清)經常出入,殘害百姓,人們認為王字在老虎頭上,虎為山中王,就將“王”村改為“山王”,
18.1947年 4月河津解放———第五區山王村。
19.1953年全縣劃為 41個鄉———山王鄉山王村。
20.1956年 3月,全縣合併為 17個鄉———柴家鄉山王村。
21.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柴家公社山王大隊。
22.1984年 4月至今———柴家鄉山王村委會。

村簡介

過去的年代,在黨的領導下,山王人民勤勞苦幹部,戰天鬥地,創造了不少奇蹟,奪得了糧棉高產,給國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贏得了上級部門多次表彰。
改革開放後,山王人民信心百倍,與時俱進,在黨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踐行三個代表,堅持科學發展觀,村兩委班子成員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村民千方百計辦實事、辦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幾年來,學校告別危房,建起了1200平方米教學樓,為搞活經濟,方便民眾,成立了農貿市場、告別行路難,共硬化大小巷道7公里,使村1100餘米主巷達到硬化、亮化、綠化、今年又徹底解決了巷道污水亂流現象,完成了主巷道排水溝工程。
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加大農業設施的投資,全村10眼機井做到了不誤農時,及時維修,保障了村民澆地不受任何影響。與此同時結合本村實情,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在南坡發展經濟林的基礎上,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倡導村民大力發展以養豬業為主的養殖業,為村民提供場所、協調資金,保障水、電、路三通,籌建萬頭養殖基地。

“柿餅”一詞的起源地

柿餅【SHI BING】,又叫耿餅。山西方言又叫“思丙”(山西話、陝西話:柿"SHI"發"SI"音)
柿餅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果品,甜膩可口,營養豐富,在晉南,特別是每逢過春節時候,家家戶戶都擺滿了柿餅,用來招呼客人,下面是柿餅一詞的來歷:
相傳祖乙由耿遷至邢以後,就將國都定在那裡,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帶),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國君。後來的耿氏族人,尊祖丙為耿氏之祖,為紀念這位氏祖,每年的臘月初五祖丙誕辰,供祭祖丙時擺設柿餅,柿餅(思丙)這一詞漸漸的傳開了。
在山西省.河津市,種植著大量的柿子樹,當地的方言中,柿餅近似於“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餅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餅,起源於耿地,據《括地誌》中記載:“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國也”。另據《國家地名詞典、河津詞目專輯》中記,距河津城關鎮東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國國都所在地。

耿姓起源地

以地名為姓
商代有君王名祖乙,祖乙繼父河亶(DAN)甲,起初都城設在相地,即今河南省的內黃縣境。因內黃縣地處黃河下游,河水時有暴漲,河水一漲洪水泛濫,不僅大量莊園被沖毀,黎民百姓難得定居,生命財產時有淹沒的危險,就連帝王都城也朝不保夕,商王祖乙為此整日鎖眉不展,食寢不安,他身邊的賢臣巫賢子早已估摸到祖乙王的心事,於是便直言不諱地向他啟奏說:“君主之慮卑職早就洞察,無非是為都城之變遷而已!”祖乙王聽了甚是歡心地說:“賢相既然了解,就該為朕出謀定奪。”巫賢大臣坦然應曰“聞說西有耿地,位汾陰,那兒一 則物阜民順,二則非諸侯兵家瓜分之地,何不遷耿建都城。” 祖乙聞聽後思謀良久,不久便下了一道通令,把都城一舉從相地遷到耿地。即現在的山西河津市東南二十里的山王村。
而後,次年,由於河患,祖乙由耿遷至邢以後,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仍然留在了耿地,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帶),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國君。耿國後人便以地名為姓 ,後來祖丙被尊奉為耿氏之祖,每年的臘月初五是祖丙誕辰,為紀念這位氏祖,擺設柿餅(“柿餅”一詞在晉南發音:SI BING,有思念祖丙的意思 ).
以國為姓
周朝建立後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人再次於耿(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帶),重新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春秋時(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滅耿,原耿國公室後裔逃往他國,以國為姓,是為耿姓

山王村組織機構、人員分工

組織機構
姓名
職務
分工
王曉輝
支部書記
主持全面工作
王喜元
支部副書記
分管支部學習、宣傳
王將軍
支部委員
分管計生、文教、衛生
紀檢監督小組
王創建
三小組
監督村務、財務
王玉虎
五小組
監督村務、財務
景雙喜
五小組
監督村務、財務
村委會
王俊亮
村委主任
分管村委工作
趙啟軍
村委副主任
分管治安、安全
監督委員會
王建勝
五小組
監督村務
王永智
三小組
監督村務
景雙喜
五小組
監督村務
王水堂
四小組
監督村務
王林堂
一小組
監督村務
民事調解小組
景雙喜
五小組
監督財務
王永智
三小組
監督財務
王水堂
四小組
監督財務
農廉網查詢室
王印年
二小組
負責農廉查詢室正常運行
王永智
三小組
農廉查詢

山王村村委班子屆內任期目標

山王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權益為核心,用全新的姿態,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特制定屆內任期目標如下:
1、積極配合村支部不斷完善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跟隨黨支部的學習活動,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肩負的責任。
2、堅持村務、組務公開工作,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在村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下,自覺接受民眾監督,讓幹部清白,民眾明白,工作透明度和民眾滿意度進一步增強。
3、到12年年底,完成所有機井水渠管道更新工程。
4、到12年年底,完成村里所有巷道的硬化工程。
5、到13年年底,延伸硬化村東10米大巷。
6、到14年年底,搞好舊宅擺位,加快新農村建設。
7、到13年年底,安置好老年活動場所。
8、到14年年底,投資15-20萬元,完成村口門樓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