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柑科

山柑科

山柑科(Capparaceae)曾被稱為白花菜科,是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白花菜目(Capparales)的1科。約45屬800餘種。中國產5屬約42種。大多數種類適應於旱生生境,因而世界上熱帶與亞熱帶的乾旱地區的種類特別豐富。常見種類有醉蝶花刺山柑子魚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柑科
  • 拼音:shān gān kē
  • 學名:Capparaceae Juss. (1789)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超目:薔薇超目
  • 十字花目
  • :山柑科
形態特徵,分布,經濟價值,親緣關係,

形態特徵

草本,灌木或喬木,常為木質藤本,毛被存在時分枝或不分枝,如為草本常具腺毛和有特殊氣味。葉互生,很少對生,單葉或掌狀複葉;托葉刺狀,細小或不存在。花序為總狀、傘房狀、亞傘形或圓錐花序,或(1-)2-10花排成一短縱列,腋上生,少有單花腋生;花兩性,有時雜性或單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常有苞片,但常早落;萼片4-8,常為4片,排成2輪或1輪,相等或不相等,分離或基部連生,少有外輪或全部萼片連生成帽狀;花瓣4-8,常為4片,與萼片互生,在芽中的排列為閉合式或開放式,分離,無柄或有爪,有時無花瓣;花托扁平或錐形,或常延伸為長或短的雌雄蕊柄,常有各式花盤或腺體;雄蕊(4-)6至多數,花絲分離,在芽中時內折或成螺旋形,著生在花托上或雌雄蕊柄頂上;花葯以背部近基部著生在花絲頂上,2室,內向,縱裂;雌蕊由2(-8)心皮組成,常有長或短的雌蕊柄,子房卵球形或圓柱形,1室有2至數個側膜胎座,少有3-6室而具中軸胎座;花柱不明顯,有時絲狀,少有花柱3枚;柱頭頭狀或不明顯;胚珠常多數,彎生,珠被2層。果為有堅韌外果皮的漿果或瓣裂蒴果,球形或伸長,有時近念珠狀;種子1至多數,腎形至多角形,種皮平滑或有各種雕刻狀花紋;胚彎曲,胚乳少量或不存在。
醉蝶花醉蝶花
模式屬:Capparis Tourn. ex Linn.

分布

約42-45屬,700-900種,主產熱帶與亞熱帶,少數至溫帶,10種以上的屬約10個,其他都是單型屬或寡種屬,單型屬約占屬總數的二分之一。除三屬為全熱帶分布外,其餘的屬分布區大都比較局限,約15屬僅見於西半球,約10屬僅見於非洲,大洋洲有3屬,亞洲特有6屬,主產中南半島。大多數屬與種適應於早生生境,因而熱帶與亞熱帶的乾早地區屬種特別豐富。少數也適應於其它生態條件,如魚木屬常生於溪邊或河岸;斑果藤屬與山柑屬的少數種常生於季風區濕潤而明亮的森林環境;節蒴木屬僅見於熱帶雨林;白花菜屬有些種是伴人分布的植物。我國有5屬,約44種及1變種,主產西南部至台灣。
關於科的中文名稱問題,我國過去的文獻中有的用“山柑科”,有的用“白花菜科”。我們傾向於用山柑科為科的中文名稱,理由是近代有人主張將廣義的山柑科分為 Capparaceae 與 Cleomaceae 等,如照這樣理解,白花菜科一名用於 Cleomaceae 則是理所當然的。

經濟價值

有些種是常用的中草藥;有的種是良好的蜜源和觀賞植物;有的種種子可榨油;少數種的嫩葉或花可供蔬菜且宜醃食;爪瓣山柑是一種優良的固沙植物。
山柑科有的種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和觀賞植物,有的是常用中草藥,少數種的種子可榨油,有的種的嫩葉或花蕾供醃食。

親緣關係

在A·恩格勒系統中,山柑科放在罌粟科十字花科之間,科的範圍也是廣義的,但J·哈欽森1967年主張將廣義的山柑科分為狹義的山柑科(capparaceae)與白花菜科(Cleomaceae)。它們的區別是:前者為木本,果為漿果,不具胎座框(replum),它與大風子科有聯繫。後者為草本,果為蒴果,開裂後具宿存的胎座框,一般都認為十字花科同它很相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