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2006年12月2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06〕115號印發《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該《規劃》分 “十五”期間老齡事業基本情況;老齡事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基本任務與要求;保障措施5部分。

基本任務與要求是: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和教育體系;構建老齡產業體系;建立老有所為管理服務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06〕115號
  • 印發時間:2006年12月29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魯政辦發〔2006〕11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望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規劃

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部署,認真落實《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期間老齡事業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各級黨委、政府按照“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認真組織實施《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規劃》。全省老齡事業總投入300多億元,在養老保障、社會服務、老年設施建設、老年法規政策建設、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敬老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風尚和發展老齡事業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形成。
養老保障事業發展較快。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全部按時足額發放,“十五”末,月平均養老金809.9元;近50萬人實行了企業年金,98%的企業退休人員實行了社會化管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結合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民實際需求,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穩妥地擴大覆蓋範圍,全省參保農民達1070萬人,基金滾存結餘59億元,有55萬農民領取養老金。39個縣進行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35萬失地農民參保。積極開展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實行獎勵輔助制度試點工作,已有3.1萬名60歲以上老年夫婦受到獎勵輔助,共發放獎勵扶助金1800多萬元。社會救助成效明顯,全部城鎮和三分之二的農村建立了低保制度,27.5萬老年人享受低保;實行了省市縣鄉四級財政聯保的農村“五保”供養辦法,鄉鎮敬老院進行了改擴建,“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41.9%;多渠道救助貧困老年人120萬多人次,救助金額和實物折款累計4億多元。積極探索多種農村養老保障辦法,全省有1.2萬多個行政村為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占農村總數的15%,111.29萬農村老年人定期領取生活補貼。大力鞏固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87.9%的農村老年人簽訂了家庭贍養協定書,兌現率97%。老年人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城鎮大部分老年人達到了當地人均住房面積,農村老年人住偏房、住舊房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同時,以有償供養、生活照料、疾病護理、文體活動、學習教育、旅遊觀光、老年用品、老年食品為主要內容的老齡產業開始起步。
老年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大部分離退休老年人的醫療費能夠按規定報銷。全省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28個,為老年人就醫和居家養老提供了方便。自2003年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有省級試點縣(市、區)46個,市級試點鄉鎮396個,參合農民2863萬多,占全省農業人口的46%,老年人是受益最大的群體。全省有老年家庭病床66萬多張,老年門診1974個,老年醫療、康復機構287家,老年臨終關懷機構43個,為老年人提供了較多較好的醫療服務。全省百歲老人免費查體,部分市、縣建立了醫療救助制度和高齡老人查體制度。
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積極發展城市福利院、農村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設施,全省城鄉各類養老機構2699個,總床位17.86萬張,占全省老年人總數的1.48%。組織實施了“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畫”,全省完成“星光計畫”項目2066個,總投資18.5億元,超額完成任務。
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較好維護。建立了人大檢查、政府督查、政協視察的落實老年法規政策工作制度。老年法律法規列入了全民普法教育計畫,每年開展老年法規政策宣傳月活動。修訂了《山東省優待老年人規定》,增加了優待內容,提高了優待標準。全省公園全部向老年人免費開放,旅遊景點、公共文化娛樂和體育場所絕大部分對老年人半價開放,城市公車絕大部分對老年人實行免費和半價;免除農村老年人的社會經濟負擔33億多元;9萬多人次老年人獲得司法救助或法律援助,辦理老年人來信來訪21萬多件。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省已建老年活動中心(站、室)4.8萬多個,老年大學(學校)2891所,在校老年人23.8萬。比較規範、活動經常的老年文化體育教育組織8926個。縣以上舉辦大型老年文體活動1.5萬多次。形成了經常性活動、重大節日集中活動、定期舉辦大型活動三位一體的老年文體活動制度,老年人已成為民眾文化體育活動的主體。
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取得成效。省、市成立了“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老教育工作者協會”、“老法律工作者協會”等組織。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和有關單位積極為“老有所為”創造條件,廣大老年人在科研、教育、生產經營和管理、社會服務、關心教育下一代、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十五”期間發展老齡事業的基本經驗是: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方針,形成老齡工作的大格局。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依靠老齡委各成員單位的密切配合,依靠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形成黨政主導下的老齡事業社會化發展的良好局面。堅持科學發展觀,使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正確認識和把握髮展老齡事業與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關係,緊密聯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把握大局,統籌協調,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使老齡事業逐步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促進構建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實際需要。高度重視和切實維護好廣大老年人的根本利益,積極出台有關政策,完善保障措施,多為廣大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堅持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相結合,創造發展老齡事業的良好環境。適應老齡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新情況,不斷加強社會敬老文化建設,同時積極完善老年法規政策和制度措施,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推進老齡工作法制化建設,保證老齡事業不斷發展。堅持分類指導、典型引導的工作方法,提高老齡事業的總體發展水平。鼓勵經濟發達地區領先發展,作出示範,起到帶動作用。注重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解決難點問題,促進發展。及時總結推廣具有開拓創新和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重點突破,兼顧均衡,確保老齡事業整體推進。
二、老齡事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2005年底,我省60歲(含)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293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3.98%。其中,65歲(含)以上老年人917萬,占全省總人口的9.93%。“十五”期間,全省60歲(含)以上老年人年遞增率為4.37%,65歲(含)以上老年人年遞增率為4.68%;據預測,“十一五”期間是我省老年人口急劇增長期,消化剩餘勞動力的壓力和困難將制約老齡問題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仍然會進一步凸現:勞動力老化和減少,勞動力資源優勢逐漸喪失;供養係數上升,勞動力成本加大,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老年人養老、醫療和其它福利性支出急劇增加,社會保障面臨巨大壓力;公民儲蓄率下降,社會資本減少,影響擴大再生產;群體間利益矛盾加大,社會和諧受到衝擊;家庭養老困難加劇,一些贍養義務被迫向社會轉移,法律障礙亟待解決,社會服務結構急需調整。這些問題都將對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帶來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影響。
“十五”期間,全省老齡事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全社會老齡意識不強,有關方面思想認識不足,缺乏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小,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困難較大,老齡事業投入不足,家庭養老缺乏科學合理的制度措施,老年醫療保障水平較低,老年服務業滯後,老年人享受社會公共服務相對較少;老齡事業發展和投入機制不健全,法規政策體系不完善,老齡工作人才匱乏,政府、社會、個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較差。
“十一五”期間,我省老齡事業面臨六大矛盾的挑戰:老年需求快速增長與社會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老年人口規模不斷增大與社會保障能力滯後的矛盾,城鄉差距較大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矛盾,老齡事業欠賬較多與民眾要求越來越高的矛盾,老齡事業投入機制不健全與社會力量蓄勢待發的矛盾,老齡事業研究、開發、管理以及老齡工作人才不足與老齡事業發展領域越來越寬的矛盾。同時,也具有一些有利條件:社會事業的戰略地位將得到顯著提高;發展社會事業的法規、政策、制度等保障措施將更加有力,政府職能將進一步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物質基礎將更加雄厚;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增大、購買能力增強,老年消費市場趨於活躍;社會事業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將向老齡事業傾斜;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文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大力提高國家、社會、個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儘快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措施。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內在要求,對於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三、指導思想、原則、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統籌協調,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滿足廣大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物質保障與精神保障、福利事業與老齡產業、敬老道德建設與老年法制建設、城市老齡工作與農村老齡工作,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老年人的物質文化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突出養老保障與養老服務,大力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3.堅持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相結合,強化政府責任、市場機制和社會參與,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
4.堅持從實際出發,實行分類指導,兼顧當前與長遠、重點與均衡,提高老齡事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三)總體目標。建立、健全和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和教育體系、老齡產業體系、老有所為管理服務體系。努力形成老齡事業福利化、社會化、產業化相互促進的局面和老年人共享、共建、共融的局面。逐步實現道德與法制相結合、家庭與社會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福利與市場相結合的新的養老保障模式。不斷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老齡工作水平,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四、基本任務與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1.健全家庭養老保障制度。堅持家庭養老是養老保障主渠道的方向,有利於解決新形勢下家庭養老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倡導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相適應的新的家庭養老觀念,樹立社會服務進家庭的意識。探索和完善簽訂家庭贍養協定書等落實家庭養老的辦法,制定扶持家庭養老的政策,調動贍養人的積極性。建立家庭養老監督和調解制度,形成由基層政府及其村級組織、老年組織相結合的監督、調解網路,督促落實家庭贍養義務。倡導鄰里之間、老年人之間、親友之間互相幫助,探索建立鄰里親友助老網路。“十一五”末,初步形成贍養人承擔經濟供養和精神慰藉義務、社會提供照料服務、基層組織監督落實、政府給予支持鼓勵的家庭養老保障體系,使“老有所養”的主要問題在家庭中得到解決。
2.完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深化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加強基金征繳,增加財政投入,提高統籌層次,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穩步推進企業年金工作。積極探索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辦法。大力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財政補貼相結合的多元化籌資機制,改革投保繳費模式,探索安全增值的基金運營渠道,進一步擴大制度覆蓋面,全省適齡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率達到70%以上。建立和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切實做好按比例籌集保險資金工作,確保失地農民老有所養。經濟條件好的農村實行養老補貼、農民退休等制度。
3.全面實行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自2006年開始,對農村中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夫婦給予每月不低於50元的獎勵扶助金。制定和完善具體實施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規範運行程式,建立人口計生、財政部門、委託發放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協調統一、相互制約的資格審查、資金管理、安全發放與監督評估機制,確保客觀公正地把獎勵扶助資金直接發放到獎勵扶助對象個人帳戶。
4.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認真落實省市縣鄉四級財政共同負擔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鄉鎮敬老院全部完成改擴建,“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0%。建立健全城鄉“低保”制度,優先將老年人納入保障範圍。多形式、多渠道救助貧困老年人,各級政府加大救助投入,倡導全社會開展幫扶、認養、資助等多種形式的救助活動,確保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5.完善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城鎮醫療保障制度優先滿足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加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和推廣。在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對老年人在報銷比例、保險病種等方面給予照顧。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優先將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救助對象。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面向老年人開展醫保業務。發展老年醫療和服務網點,建立健全老年病研究、預防、諮詢、護理、康復等老年健康服務機制。有條件的綜合醫院設立老年人門診和老年病房。鄉鎮醫院、農村和城市社區醫療站(所、室),要有面向老年人服務的設施和制度。“十一五”末,實現老年人小病就診治療不出社區(村居)。
6.建立個人早期養老投入制度。研究制定個人早期養老投入的政策,鼓勵各類就業人員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儘早並持續進行個人養老投入。商業保險機構要進一步發展養老保險業務;銀行要研究開發養老儲蓄業務。探索建立“養老服務義工積累制度”,鼓勵個人早期義工積累,進入老年時享受同等數量或增值的義工服務。
7.建立健全老年服務網路。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大力發展老年服務事業。積極發展和完善城市老年服務網路,以市、區服務中心為紐帶、以街道服務站為骨幹、以社區服務點為依託,建立多種形式的老年服務組織和設施,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務。加大農村老年服務網路建設力度,發達地區,每個鄉鎮至少要有1處老年服務場所,有條件的村可以採取分片聯合的辦法設立老年服務場所。欠發達地區也要為農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服務機構,政府給予多種形式的扶持。“十一五”末,城市為老服務覆蓋面達到80%,農村達到50%,基本滿足老年人的生活服務需求。大城市要有2-3處、中等城市要有1-2處水平較高的示範性老年公寓或綜合性老年服務場所;縣城(縣級市)至少要建成1處示範性老年公寓;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建立老年公寓。村要根據集體經濟能力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興建福利集中供養、補貼集中供養、有償集中供養等多種形式的老年公寓。“十一五”末,城市社會機構養老床位占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達到2.2%以上,農村社會機構養老床位占農村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8%以上。
(二)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
1.全面落實各項老年法規政策。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山東省優待老年人規定》的實施力度,確保老年人的各項待遇得到落實。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出台和調整優待老年人政策,重點研究制定取消農業稅後對農村老年人的優待辦法。
2.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路。進一步加強老年法規政策宣傳教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列入全省普法教育內容;各市1-2個、省級2-3個主要媒體開設老年維權欄目或節目。縣以上法律援助機構內設老年人法律援助崗或聯絡室,全省形成以法律援助機構為主體、以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為骨幹、以法律志願者為補充的法律援助網路,優先為老年人服務。以鄉鎮、街道司法所和基層派出所、法庭為依託,建立基層老年法律服務網點,及時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幫助。
3.依法懲處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將侵犯老年人行為列入打擊刑事犯罪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統一部署;研究涉老違法犯罪的特點和規律,加強涉老違法犯罪的預防工作。
(三)建立健全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和教育體系。
1.大力發展老年文化體育設施。城市每個社區至少要有1處、街道至少要有2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80%的農村要有1處老年活動基地,每個鄉鎮要有1-2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縣城(縣級市)採取改造、擴建、新建相結合的方法發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同時容納老年人活動的人數在“十五”的基礎上翻一番;大中城市至少有1處規模較大的綜合性老年文化體育場所。開闢和增加室外老年活動場所,利用現有廣場、健身路徑、居民小區公共用地等,設定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器材,有條件的地方興建專門用於老年人的室外活動場地。
2.建立和規範老年文化體育組織。引導村居、鄉鎮、街道老年人建立民眾性文化體育組織,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組織老年人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綱要》。每個縣(市、區)要有1個以上、每個市要有3個以上規範、穩定、水平較高的老年文藝團體。加強各級老年體協組織建設。省、市成立老年藝術團。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創作、書畫、攝影等老年文化團體。“十一五”期間,全省重點扶持培養10個在全國有影響的老年文藝團體。加強對老年文化體育組織引導、管理和服務,提高老年文化體育組織的規範化程度和水平。
3.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十一五”末,鄉(鎮)辦學率達到100%,並逐步向街道和村(居)延伸,全省老年大學(學校)總數達到8000所;在校老年學員達到50萬人,遠程教育學員及社會性老年教育活動參加人數達到25萬人,全省各類老年學員總數達到75萬人,占全省老年人總數的6%。加強老年大學(學校)學制、入學、教學、畢業等方面的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老年教育資源的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教育事業。老齡、教育、文化、體育部門以及其他有關單位,應舉辦多種形式和內容的老年人培訓班。試辦老年廣播電視大學和網路大學。
4.堅持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縣(市、區)以上建立定期舉辦老年文藝會演、老年體育運動會、老年書畫展等老年文體活動的制度。每4年舉辦一次全省老年人運動會。省組織攝製老年題材電視片或電影,組織編寫出版老年教育系列叢書,組織開展老年文化國際交流。各市及縣(市、區)每年都要舉辦多種形式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鄉鎮(街道)、村(居)堅持開展經常性的老年文化體育教育活動。
同時,組織引導出版機構、影視機構、各類文藝團體以及其他有關單位,出版、製作和演出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作品。
(四)構建老齡產業體系。逐步把老齡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有計畫地興辦以老年消費為主要產品的企業,有計畫地支持企業參與老齡產業發展。圍繞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兼顧高層次消費,以第二、三產業為重點,以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疾病護理、文化教育、體育健身、旅遊觀光、老年用品、老年食品等方面為突破口,構建老齡產業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明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老齡產業板塊,創造老齡產業國內、國際品牌。積極培育老年消費市場,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的權益,有關方面給予優先優惠的照顧,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探索和完善老年福利事業市場化管理的模式,擴大市場參與老年福利事業的成分,建立政府引導、部門推動、行業管理、社會參與、市場競爭的老齡產業發展機制。
(五)建立老有所為管理服務體系。推動“老有所為”規範化。政府或有關部門出台鼓勵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組織廣大老年人參與民主監督、社會治安、移風易俗、民事調解、關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和事務;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經營活動;組織身體健康、符合需要的老年知識分子在當地或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從事專業技術和管理等工作。逐步形成老年人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制度。有關部門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類老年服務機構開設“老有所為”諮詢服務業務,人才交流機構積極組織開展老年人才交流活動。建立低齡健康老人志願者隊伍,開展自助、互助服務,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老年人才集中的地方和單位,建立相關專業協會,發揮老年人才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老齡事業發展。把發展老齡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將老齡事業作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並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內容。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老齡委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責,齊抓共管,為老年人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
(二)建立健全公益性、多渠道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堅持社會、政府、集體、個人相結合的老齡事業投入原則。各級政府要起示範和帶動作用,確保用於老年人基本保障的福利性投入;各級財政應積極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動老齡事業發展。集體組織凡是有條件的,應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發展老齡事業。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採取措施,調動多方面的投入積極性,鼓勵企事業單位、慈善機構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運用投資、資助、捐贈等多種方式參與老齡事業的發展,促使老齡事業投入逐年增加。
(三)加大市場化運作的力度。採取輿論、經濟、行政、法律等措施,鼓勵老年人及其子女購買養老服務,推動老齡事業市場化。對興辦老年公寓、老年醫療保健、老年活動場所、老年生活照料服務等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項目的單位、個人,從政策上給予扶持,降低運營成本,統籌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具有市場潛力的老年消費項目,要放開搞活,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發展。
(四)合理配置資源。把老年設施、場所建設列入城鄉建設規劃,確保資源配置科學合理。城鄉建設和改造、住宅小區建設,要有一定數量的老年設施和場所。因地制宜,改、擴、建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城鄉閒置的廠房、賓館、校舍等,有條件的可改建成養老服務和老年活動場所。現有文化、體育、醫療、教育等設施,不分歸屬和性質,凡是具備條件的,一律向老年人優惠開放。加強對各類老年服務設施和機構的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整合老齡工作資源,理順關係,提高效率,充分發揮作用。
(五)加快體制創新。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深化老齡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老齡事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水平。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租賃承包等方式,不斷加大市場化運作的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導監督、單位自主經營、市場最佳化競爭的老齡事業管理體制。
(六)加強組織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老齡工作體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提供組織保障。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隊伍建設,採取充實調整、內外交流、學習培訓、掛職鍛鍊等措施,提高老齡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採取多種措施,培養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為老年服務的人員,為各類老年服務機構提供人才。“十一五”末,各類老年服務機構中要有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員通過培訓考試獲得資格認證,持證上崗。
(七)切實落實各項老年法規政策。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全省縣以上人民政府老齡工作機構有關工作人員,儘快完成行政執法培訓,按規定頒發行政執法證,依法履行職責。凡是已經出台的維護老年人權益、優待老年人、扶持老齡事業發展等方面的老年法規政策,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抓好落實。
(八)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將老齡宣傳教育納入各級宣傳、文化、教育、新聞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把敬老養老道德教育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整體規劃,作為公民道德建設、黨員幹部教育、中國小德育和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社會活動等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發展老齡事業的重大意義、方針政策和先進典型,呼籲全社會親近老人、關心老人、尊重老人,形成弘揚敬老養老傳統美德的濃厚社會氛圍。強化老齡意識,樹立老齡事業人人受益、世代受益、從我做起的觀念,創造有利於老齡事業發展的思想、文化和輿論環境。
(九)加強老齡科研、調研和典型指導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社會科研單位、老齡部門相結合的老齡科研體系;加大對老齡科研的經費投入,提高科研、調研能力和水平。重點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老齡工作理論體系、新形勢下養老保障模式、老年人權益維護、老齡事業投入機制、老年人醫療保障、老年人管理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進行科研和調研,力求取得具有較大理論價值和套用價值的成果。加強研究成果的運用和典型指導,及時總結推廣經驗,探索發展老齡事業的新路子、新辦法和新經驗,提高老齡工作的水平。
(十)建立信息化管理網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十一五”前兩年,建成省、市老齡工作信息化平台,並與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互聯互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發展老齡事業的決策、執行、指導、監督能力和水平,提高老齡工作效率。
(十一)明確責任。省老齡委要認真履行職責,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