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志·地震志

山東省志·地震志

《山東省志·地震志》是山東人民出版社於1995年出版的圖書,由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張孟昂任主編,徐學炎、陳錦泰任副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志·地震志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
  • ISBN:7-209-01705-4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書名:山東省志·地震志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5年
印數:1800冊
字數: 210千字
頁數: 366頁
定價:42.00元
ISBN7-209-01705-4

內容簡介

《山東省志·地震志》的編纂工作始於1984年,1995年正式出版。志書以篇、章、節層次劃分,全書共設5篇,內容依次為地震地質與地震區劃、地震監測、地震預報、地震科技、地震事業管理。志書上限始自公元前1831年,下限到1988年。
山東是多地震省份,屬華北地震區。山東的歷史文獻記載著大量的地震事件,從公元前1831年(夏帝發七年)的泰山震到1988年底,山東內陸共訂出破壞性地震48次。
山東是全國使用現代儀器觀測地震和研究地震最早的省份之一。1908年,德國在青島皇家觀象台設立的地震台,與上海徐家匯、北京鷲峰和南京北極閣等地設立的地震台,同為中國早期地震台。
新中國建立後,1967年到1968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幫助山東建立泰安、定陶、 蒼山、萊陽4個地震台,組成山東最早的測震台網。1969年建立了山東省地震工作中心站和山東省地震辦公室,後又在二者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地震工作隊,接收了中國科學院、地質部等單位在山東設立的14處臨時地震台站和一個地震野外工作隊,同時還組建起第一批民眾業餘地震測報點。到1976年,山東省建立健全了省地震局和13個地市及40個重點縣的地震辦公室,同時新建了一批地震台站,地震群測群防工作也有發展。 1983年11月菏澤發生5.9級地震後,又在魯西南建立了山東第一個遙測地震台網,全省地震監測和地震資料處理、分析工作的微機化、現代化也有較大進展。至1988年底,山東省已有34個地震台站組成的常規地震台網,1箇中心台和7個子台組成的魯西南地震遙測台網,22口深井組成的地下水動態觀測網,流動地形變測量、流動地磁測量和流動重力測量組成的流動觀測網, 以及13個地市和6個重點縣的地震辦公室及其管理的314個民眾骨幹地震測報點, 形成了一支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震地質、形變測量、無線電遙測、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多方法、專業隊伍與民眾業餘隊伍相結合的地震監測和科研系統。
山東省的地震事業建立後,在地震預報、工程地震、地震科研、地震群測群防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步。 在地震預報方面,對包括1983年11月菏澤發生的5.9級地震在內的多次地震作出了中期預報,對震後的形勢作出現場預報,並針對多次臨震戒備狀態作出成功的無震預報;在工程地震方面,為確保重點工程能夠承受住了地震動的衝擊,減輕地震發生時的破壞損失,地震部門先後完成了濟南遙牆國際飛機場、東明黃河鐵路大橋以及勝利油田的黃河大橋、 飛機場、油碼頭等226項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場區烈度和地震動參數的評估;在地震科研方面,山東地震部門先後組建了省地震地質隊、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省地震觀測技術研究中心等監測預報科研單位,配備了356名地震科研人員, 先後獲國家部委級和省地震局各種成果獎73項,並通過舉辦地震科學討論會、加強國際地震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促進地震學科的發展;在地震群測群防方面,通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山東省已初步建立了地震群測群防體系,地震部門經常性的向城鄉居民普及地震知識,提高民眾防震意識,建立民眾地震測報點,並在建立和發展中深井地下水觀測和動物習性異常集中觀測、試驗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該志獲2005年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