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歌

山東民歌

山東民歌是一種古老的地方傳統音樂。是具有質樸、淳厚、強悍、粗獷、詼諧和風趣等特點。表現山東省地方勞動人民樸實、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調為最突出,和大自然鬥爭中的偉大氣魄、堅強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現出強悍、粗獷的特點。如在勞動號子中以黃河硪號、海洋號子最有代表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民歌
  • 發源地:中國山東省
  • 特點:質樸淳厚強悍粗獷詼諧風趣等
  • 代表作品:沂蒙山小調
風格特色,包楞調,山東民歌,歌詞,小調,歌曲簡介,歌曲歌詞,產生環境,整理流傳,其他,相關人物,人物簡介,演出經歷,獲得榮譽,藝術成就,

風格特色

本文以縱向民歌風格發展史的考察,橫向風格構成因素的具體剖析為兩個基本視角,儘可能詳細地探視影響山東民歌風格的幾個重要方面,藉助於多門學科來卓見成效的研究方法,力圖從不同層次上關照山東民歌的美學特質。在此基礎上對表現這些特徵的幾個重要演唱技巧以及民歌表演藝術家們的成功經驗進行認識與總結。旨在為全面認識山東民歌風格特色,掌握演唱山東民歌的一般技法提供一些幫助。文章分七部分,前三章側重於文化研究以史學美學考察作先導。中間兩章展開音樂風格特色的本體討論。最後兩章落腳到基本演唱技能的運用上。行文思路,美學認識,音樂分析,具體實踐運用第一章首先闡述地理環境對山東民歌風格的潛在影響。指出地緣關係生態狀況對民歌風格流變題材體裁的選擇作用。第二章以齊魯音樂文化區的歷史演進為切入點,對山東民歌的文化血統進行尋源和復憶氏族人種特徵,原始圖騰反映出的音樂事象兩種音樂文化的分歧與整合。在上述基礎上聯繫現有民歌風格狀況,比較分析展示山東民歌風格的深層底蘊。第三章把山東人的文化心理一般性格特徵審美取向作為形成民歌風格特色的重點對象來考察。洞析山東人藝術表現的行為動機先天性條件,概括幽默詼諧的性格與民歌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對風格的抒情性予以定位。第四章從齊魯方言聲韻入手綜合利用語音學方言學音韻學藝術表演學等學科成果,先對山東民歌旋律與方言聲調進行比較歸納,再分析山東人的發音習慣辨認山東民歌歌唱潤腔的鼻音現象。指出山東方言對孕育民歌風格歌唱家提供的有利條件。第五章確立山東民歌體裁劃分的理論依據,對三大類民歌體裁進行分別論述。代表性實例的結構旋法分析與綜合論證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展示各類民歌風格的穩定性多樣性特徵。第六章梳理山東民歌的縱向歷史發展脈絡,綜述山東民間演唱的悠久傳統,努力為掌握表演技巧奠立理論依據。第七章圍繞表現山東民歌風格的八大演唱技巧客觀描述與展開討論相始終為學習和掌握這幾種技巧提供方法。論最後總結,山東民歌表演藝術家山東籍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家們的成功經驗。本文以辯證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思想角度上把至上而下的抽象思考聯繫到音樂實際,同時再從由下而上的音樂分析音樂審美心理等具體研究上升到的美學思考,把本體論認識論實踐論價值論綜合考慮採用多個參照系作音樂風格定性定量分析,為儘量避免以偏概全,對山東民歌這種深厚的傳統文化藝術傾向於描述性開放性的研究方法 。
沂蒙小調誕生地沂蒙小調誕生地
對花對花

包楞調

山東民歌

包楞調是流行在成武縣的民間歌曲。1962年10月,成武縣文化館幹部魏傳經田集鎮小程樓村採訪民間歌手周金英時,收集並記錄了歌詞,後由成武縣第一中學教師孫嘯天譜曲。
山東民歌山東民歌
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調,64段詞由一首詩發展而來。詩為:“晴空明鏡,松峰鳳鳴,星亭清靜,景動風輕。”詩中的每個字按先後順序演變成四段詞,每段由四句組成。整個唱詞內容表現廣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賢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勝古蹟等等,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1963年,魏傳經改寫填詞的包楞調,在山東省民歌演唱會上,由菏澤地區代表隊姚月蘭演唱。演唱會後,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雜誌同年第四期發表,從此在全國流行起來。第二年5月,由山東省歌舞團獨唱演員張英在“上海之春”音樂會上演唱,音樂界人士紛紛發表評論。成武民歌包楞調的問世,填補了我國聲樂史上民間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國外音樂界認為只有歐美才有民間花腔的論斷。
原籍菏澤的彭麗媛把包楞調帶入北京後,幾次出訪北歐諸國時演唱,並錄製成唱片和磁帶發行全國。

歌詞

月亮地兒那個出來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太陽來出來了一點紅,葵花朵朵向太陽,條條那個道路放光明,大姐來哎唱罷了緊那個包楞姐來,送給二姐緊那個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
棉花桃那個開花來,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高粱來結籽來遍地兒紅,糧棉豐收好年景,家家戶戶掛紅燈,楞楞楞 ……
一對對那個飛鴿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百花來開放來萬紫千紅,五穀豐登好收成,萬眾來個奔向錦繡前程楞楞楞。二姐來唱罷了,緊那個包楞姐,送給大家緊那個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

小調

歌曲簡介

原名沂蒙山小調。也稱《十二月調》。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山東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的文藝工作者用這個曲調編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黃沙會》﹐用以配合對黃沙會的鬥爭。以後﹐在這首歌的前兩段加上了讚美沂蒙山風光的歌詞﹐同時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頌領袖的內容﹐因此原來的沂蒙山小調就改為現在的沂蒙山風光了。這首歌與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調骨架有些相同﹐但音樂形式比《小白菜》豐富﹐這是由於內容表現﹑感情抒發的需要所導致的。它的曲調優美抒情﹐音調豐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徵調式的民歌。
山東民歌山東民歌

歌曲歌詞

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多好看,風吹那個草地,見牛羊。
走進沂蒙山區,這首沂蒙山小調在山裡,在田間,四處迴蕩,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經唱了60年,60年裡沂蒙山小調已經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詞,人們認識沂蒙山,就是從聽了這首沂蒙山小調開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歷史和文化,悠遠而古老。
誰不說俺家鄉好誰不說俺家鄉好
在這片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裡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將近百年的時間裡,沂蒙山人用勤勞勇敢寫下過輝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聲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傳遞著古老的歷史和文化。從遠古一直延續到今天。
正月裡來什麼花,先開先敗,什麼人手挽手走下山來,正月裡來什麼花先開先敗,什麼人手挽手走下山來,正月裡來迎春花,先開先敗,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來,正月裡來迎春花先開先敗,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來。

產生環境

在沂蒙山,老百姓個個都能唱上幾句民歌,姑娘們聚在一起,最快樂的事就是唱上幾首歌,歌詞既有祖輩上傳下來的,也有現編現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實記錄了百姓的勞動和生活。
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沂蒙抗日根據地建立不久,日寇經常‘掃蕩”,以國民黨臨沂專員張里元為首的頑固派也時常破壞抗日根據地。他們利用當地反動勢力——黃沙會,與我抗日軍民對抗。為掃除抗日障礙,我費東工委和行署,向黃沙會會員做下大量艱苦細緻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於反動派的嚴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終,我軍不得不決定使用武力解決。當時抗大文工團的任務就是以文藝宣傳為武器,積極配合這一行動,全團一面在前線開展對敵人的政治攻勢,一面深入到黃沙會最盛行的沙溝峪、馬頭崖等地召開幹部民眾座談會,進行調查研究和宣傳教育,同時蒐集創作素材。《沂蒙山小調》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上白石屋村一間筒陋的民房裡創作—出來的。歌曲一經傳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動的歌詞,美妙動聽的曲調,很快傳遍了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渤海各抗日根據地,受到了廣大軍民的普遍喜愛。以後又流傳到華北、東北各抗日根據地。
後來,人們根據形勢的不斷發展,又對歌詞內容相繼作了修改、充實和完善,漸漸撇開了反對黃沙會的詞句,換上了抗日救國,反動投降的內容,給它注入了更強的時代精神。建國以後,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經過民眾的不斷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兩段歌詞,第三段成為新詞,方成今日的歌頌沂蒙山區風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調》。多年來,《沂蒙山小調》已成為老區人民發展經濟、開拓進取的強大動力,激勵著90萬多費縣人民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整理流傳

沂蒙山小調》是帶有山歌風格的小調
此曲選用傳統民歌《十二月調》的旋律,填上了《打黃沙會》的歌詞,很快在魯南地區傳播開來。後來,有人將《打黃沙會》的歌詞做了改動,刪去了揭露黃沙會反動本質的內容,保留了歌頌共產黨的內容,增補了讚美沂蒙風光的內容。於是,《沂蒙山小調》這首歌終於定型。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
多好看
風吹(那個)草低(哎)
見牛羊
(轉段音樂)
高梁(那個)紅來(哎)
稻花(那個)香
滿擔(那個)果蛋(哎)
堆滿倉

其他

除此以外還有:《繡荷包》、山東版的《茉莉花》、《五蓮山小唱》、《俺村新事實在多》、《我運煤炭快快跑》等。

相關人物

人物簡介

楊松山,著名民族聲樂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山東省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山東省尖子演員"稱號獲得者、原山東歌舞劇院副院長,被全國聲樂界譽為"山東民歌王子"。

演出經歷

楊松山自1955年春天參加山東昌濰地區(今濰坊市)農民文藝會演,表演了獨唱與重唱節目並獲獎,在民族聲樂方面嶄露頭角。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楊松山首唱的歌曲被灌製成唱片的有28首,所演唱的山東民歌《計畫生育要記心》、《五蓮山小唱》、《歌唱大生產》、《俺村新事實在多》、《我運煤炭快快跑》等,在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在全國有廣泛影響。此外還參演過《白毛女》等歌劇,是建國後較早成名的民族聲樂藝術家。
楊松山從藝50年來,曾在"全國文藝調演"、"上海之春"等重大的演出活動中擔任獨唱,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獲得榮譽

楊松山多次代表祖國赴美國、墨西哥、牙買加巴貝多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獲得極高評價。1977年任山東省歌舞團副團長,發現、推薦了彭麗援、鞏俐倪萍等著名青年表演藝術家。1986年山東歌舞劇院建院後,參與決策了舞劇《無字碑》、歌劇《徐福》等大型全國獲獎劇目。1992年被授予"山東省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1999以來,應邀擔任山東愛樂合唱團藝術指導,指導團員們排練了一批中外名歌,合唱團連年榮獲"山東省優秀合唱團"稱號,在第一屆"夕陽紅"全國合唱電視大賽上榮獲銀獎,2005年在全國中老年文化交流會上獲得合唱比賽金獎。楊松山在全國聲樂界享有很高聲譽,被譽為"山東民歌王子"。

藝術成就

楊松山的藝術成就被收入《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外歌唱家辭典》、《中國民間藝術家名錄》、《世界優秀人才大典》、《中國世紀專家》等20餘部大型藝術典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