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朱里鎮

山東朱里鎮

朱里鎮位於上蔡縣城東北21公里處,北鄰周口商水縣,西望漯河市郾城縣,居三市三縣交界處。商桐(商丘一桐柏)公路穿境而過。全鎮25個行政村,7萬人,耕地9萬畝,轄區面積83.95平方公里,交通發達,通訊快捷,民豐物阜,自古為豫南商埠重鎮。1995年撤鄉建鎮,1997年4月被河南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0年又被確定為河南省建設試點鎮。該鎮依據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和麵粉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生產附加值,有麵粉廠5家、麵粉作坊60家,產品遠銷國內各大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里鎮
  • 外文名稱:zhulizhen
  • 行政區類別:河南省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政府駐地:上蔡縣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800
  • 地理位置:朱里鎮位於上蔡縣城東北21公里處
  • 面積:轄區面積83.95平方公里
  • 人口:8萬人
  • 方言:河南話
  • 氣候條件: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 著名景點:情懷谷
  • 車牌代碼:豫Q
朱里鎮-鄉鎮概述,朱里鎮-鄉鎮建設,朱里鎮-遠程教育,朱里鎮-文化事業,

朱里鎮-鄉鎮概述

朱里鎮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一六四四”發展思路和舉措,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小城鎮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今年以來,該鎮繼續加大鎮區建設投入力度,在已完成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正在做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新規劃的前朱里灌渠綜合商貿市場,正啟動鎮區拆遷改
朱里鎮造工作。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多方籌措資金800餘萬元,對鎮區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硬化鎮區道路1.12萬平方米,鋪設排水管道7200米,灌渠排水溝蓋板600米。
二、加強鎮區綠化上檔提升。對鎮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改造,綠化草地3200平方米,栽植樹木株。整個鎮區整飭一新,順利通過了省文明城市測評驗收。
三、強化管理。小城鎮重在建設,難在管理。今年以來,我鎮城管中隊加強了巡查力度,對店外經營、門牌字號進行了規範化管理,先後組織了6次集中整治,拆除違章建築38處,沒收非法廣告牌150多塊。投資萬元成立了鎮環衛隊,專門負責鎮區生產生活垃圾的清運。結合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加強對鎮村環境集中整治。在區各有關部門配合下,組織發動各工作片、村,對鎮村環境,206國道、309國道等重要道路進行徹底清理。打造了村潔、水清、路暢的優美環境。在加強集中行動突擊清理的同時,建立健全了“門前三包”、專職隊伍保潔等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全鎮整體環境衛生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
各位領導,前方我們看到的是順河路施工現場,該工程總投資260萬元,新修柏油路3公里,途經5個行政村。該工程完工後受益民眾達到5000餘人。
朱里鎮狠抓集鎮建設,多方籌措資金,硬化了9條商貿街,形成了“三縱六橫”的格局,建成了占地1.6萬平方米的具有古典建築風格的商貿城--武津商城,新通街南北兩段業已開發。

朱里鎮-鄉鎮建設

引導民眾“認理”
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和受益者。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和認識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速度。為調動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朱里鎮充分利用寄送一封信、發放明白紙、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積極向民眾講解新農村建設的目的和意義,爭取他們最大的支持和配合。鎮上還發揮黨員遠程
朱里鎮教育網路的作用,對上級領導在新農村建設會議上的講話進行了集中播放,讓民眾深入了解了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通過宣傳發動,不僅讓民眾對新農村建設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且將“新農村”這個響亮口號嵌入到了民眾的自覺行動中。該鎮後周一村在村東規劃了占地30畝的住宅小區,原本以為住慣了平房的村民會對樓房“不感冒”,但報名卻異常火爆,給了村幹部一個“措手不及”。村黨支部書記孫雲松感慨地說:“看來只要民眾認了理,沒有辦不成的事!”
巧解資金“瓶頸”
在農業稅取消、基層財政狀況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如何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成了一道繞不過去的坎。朱里鎮的領導班子認為:破解資金“瓶頸”,首先要使農民富裕,其次要壯大集體經濟,最後還要堅持“多條腿”走路。為增加農民收入,鎮上發揮靠近濰河、水澆及土壤條件好的優勢,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引導各村種上了以大姜、土豆、洋蔥、草莓等為主的“特色菜”,民眾因此收入近萬元。在此基礎上,鎮上引導民眾拿出剩餘的“民間資金”來改善生活,參與新農村的建設。
農民富裕了,村集體也需要增加收入。為此,該鎮引導各村採取多種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增磚添瓦”。該鎮東莊子村通過土地改良承包等措施,集體經濟大幅度增加。今年,他們從集體收入中拿出部分資金,水泥硬化主幹道1.8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60盞,新修下水道3000米,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朱里鎮該鎮還通過民營大戶自願捐助、財政補貼、多方融資等配套措施,進一步補齊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為全鎮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民主管理“出彩”
民主管理、依法管理不僅是民眾的願望,更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朱里鎮採取有力措施,力促民主管理“上檔升級”。該鎮以加強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為核心,全面推行鎮村兩級規範化管理,並配套出台了《關於在全鎮實行村級事務規範化管理的意見》、《鄉鎮管理工作規範》、 《村級管理工作規範》三個檔案,用制度規範了幹部行為,維護了民眾利益。
村務公開也是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該鎮在村務公開中,對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土地租賃、工程建設、建房等熱點問題,讓民眾進行全方位監督,不僅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理順了幹群關係,更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出良好氛圍。

朱里鎮-遠程教育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利用農村遠程教育網路,在全國農業信息網站發布了朱里鎮優質土豆亟待銷售的信息後,幾天時間,即陸續收到江蘇、河南和壽光等省內外客商的求購信息,經
朱里鎮供求雙方聯繫,達成了大批訂單,使朱里土豆很快銷售一空。寒亭區在幫助農民致富中,著重信息引路。區里在鄉村中廣為構建信息發布平台,及時蒐集網際網路、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各種致富信息,並通過農村遠程教育站點播放。他們還在“百村幫扶”村中創辦了信息宣傳專欄,給重點種養專業戶發放致富信息等資料,為他們提供務工經商、產品銷售、市場價格等信息,指導農民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種養業。該區還把各鄉村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副產品、品牌優勢、產業特點收集整理好,製成廣告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市場行情會上、農產品交易會上發布,吸引外地客商前來訂購農產品和投資開發。信息扶農,如同給寒亭農民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豐富的市場信息被“一網打盡”,也為他們打開了致富的大門。據統計,該區目前已建成遠程教育站點近200個,組織黨員幹部和農民學習培訓上萬人次,使他們受益匪淺。開元街道農民一直有種植蘋果的傳統,為此,當地農技人員結合遠程教育節目,採取從“課堂”到“果園”的現場示範輔導培訓方式,解決了果農學以致用難的問題,使標準化種植技術迅速推廣。去年這裡生產的“豐元”牌蘋果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定,當這一信息在網上發布後,立即引起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國“家樂福”的關注,他們多次派員前來實地考察,並把這裡定為蘋果定點生產基地。

朱里鎮-文化事業

2004年,農村社會事業取得重要進展,國家財政開始越來越多地向農村傾斜,農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狀況有了積極變化。朱里鎮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與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和全面小康的宏偉目標相比,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為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把農村社會發展放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朱里鎮朱里鎮在這方面做的很突出由於長期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影響,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不僅嚴重滯後於城市,也是農村發展最薄弱的環節。目前,這一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特別是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嚴重落後。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儘快扭轉,不僅制約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會嚴重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農村社會事業,需要各級政府拿出抓經濟發展的精神狀態來,在人、財、物投入方面進行傾斜。同時,要下大力氣消除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下大力氣探索有利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形式和新載體。當前亟須做好“六個加強”:一是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加快實施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收書本費、免雜費和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的步伐,首先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落實,決不讓農村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當前尤其要重視解決一些地方愛滋病、血吸蟲病等蔓延傳播的問題。三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朱里鎮在鞏固農村宣傳文化陣地,提高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水平,做好送書下鄉、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四是加強農村計畫生育。擴大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的試點範圍,繼續抓好“少生快富扶貧工程”試點。五是加強扶貧開發。實施整村推進計畫,搞好勞動力轉移培訓,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六是加強社會救助。關心困難民眾、受災民眾的生產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上六方面的內容,既是當前急迫的工作,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當前,朱里鎮領導認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任務很重,一方面過去積累下來的問題成堆,另一方面又有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像抓經濟發展一樣來抓社會事業發展;要全面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兩個趨向”重要論斷的要求,發揮好政府的主體作用,努力調整國民經濟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投入,在“以城帶鄉”時,著力加大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對農民民眾的服務,從而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