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板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傳統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相傳形成於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它發源於魯西北農村,又名“犁鏵大鼓”,或作“梨花大鼓”。最初只是敲擊犁鏵碎片伴奏,採用山東方言來演唱當地的民歌小調,後逐漸發展為有板式變化的成套唱腔、敲擊矮腳鼓和特製的半月形梨花片並有三弦伴奏的說唱表演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大板大鼓
  • 又名:犁鏵大鼓
  • 發源地:山東西北農村
  • 採用語言:山東方言
簡介,發展,

簡介

山東大板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流傳於以菏澤為中心的廣大魯、蘇、豫地區。原稱犁鏵大鼓, 因其伴奏樂器為犁鏵碎片而得名。自<老殘遊記>之後,始諧音美其稱為“梨花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談起恢復“山東大鼓”的初衷,時任濟南市曲藝團團長的薑桂成說得實在:“當時就是想多帶幾個演員去香港演出。2002年8月,我們團應香港特區政府的邀請赴港為慶祝香港回歸,參加‘中國戲曲曲藝節’的系列演出活動。當時就想到了挖掘最具山東地方特色、但已失傳30多年的‘山東大鼓’。” 劉娟回憶說:“剛開始讓俺倆學習‘山東大鼓’時,心裡真是一點譜也沒有。‘山東大鼓’畢竟失傳太久了,俺倆也沒聽過,真不知道應該怎么唱。我們先去找了過去曾唱過山東大鼓的王玉花老師,又從省藝術研究所找到了過去謝大玉演唱的錄音磁帶和譜子、唱詞,就跟著錄音一遍遍地記詞跟著學唱,然後讓王老師指點。”

發展

如今,已經闊別舞台30餘載的“山東大鼓”終於得以重見天日。雖然青年演員劉娟和趙倩只是初步繼承了“山東大鼓”的三個小段,但是總算使人們對這個曾經名噪一時、頗具山東曲藝代表性的地方曲種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