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最後一季(書籍)

山中最後一季(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個將生命、靈魂與激情融入山野的故事。榮獲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與聖地亞哥圖書獎。美聯社、《出版人周刊》《戶外》《國家地理探險》等盛讚推薦!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資深攝影師趙嘉真誠推薦!《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埃里克·布雷姆八年磨一劍的扛鼎之作。一個人與他摯愛的山野如何彼此交付?“山就是我的生命。沒有山,我什麼也不是。”

基本介紹

  • 書名:山中最後一季
  • 作者:[美]埃里克•布雷姆(Eric Blehm)
  • 譯者:賴盈滿/何雨珈
  • ISBN:978-7-5520-1393-1
  • 頁數:372頁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155x230mm)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精華選摘,編輯推薦,

主要內容

藍迪·摩根森是巨杉和國王峽谷國家公園的傳奇巡山員。他救助過許多身陷困境的登山者,也指引過許多遊客領略山野之美,是“行走在園區步道上最和善的靈魂”。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五十四歲的藍迪在巡邏途中失蹤。此後,園方出動一百名人力、五架直升機、八組搜救犬,展開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動,結果卻一無所獲。
藍迪在優勝美地的山谷中出生長大,在巨杉和國王峽谷做過二十八年夏季山野巡山員、十多年冬季越野巡山員。山上有什麼風吹草動,他立刻就會知曉。這讓他的失蹤愈加成謎。
搜救結束五年後,國家公園的偏僻角落浮現出蛛絲馬跡……
本書作者花費八年時間,遍訪藍迪的親人至交,閱讀他留下的文字書籍,為我們還原出一個山野之子的人生傳奇。

作者簡介

埃里克·布雷姆(Eric Blehm),作家、記者,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郊外的牧場上長大。經典的探險文學是他的啟蒙讀物。
一九九四年,布雷姆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傳媒學院畢業,獲得新聞學士學位和戶外運動學位。他曾獲得“威廉·魯道夫·赫斯特獎”優秀特稿獎和“麥格勞·希爾獎”特稿寫作獎,亦被吸收進美國新聞學榮譽學會。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最得意的成就是拿到加拿大雪崩協會的一級雪崩安全證書。
布雷姆於大學期間開始寫作,曾任全球最暢銷的滑雪板雜誌《超級滑雪板》編輯。五年後,他休假一年,環遊世界,此後便開啟了自由職業寫作生涯,為《戶外》《GQ》《男人志》《背包客》《登山》《峽谷》《洛杉磯時報》等報刊撰稿。他的其他作品有《傳奇》《無所畏懼》《為你而死》等。

精華選摘

◆我希望自然掌控世界,而我們只是世界的子民。我希望春天時,每一株草都能從土壤里自然萌生;秋天時,岩塊石礫依然留在原處,一如春天只融去石上的積雪。只有遠離步道的自然景致能帶給我喜悅、滿足和理解。我所有的人性,都來自我與山野的往來。
◆山就是我的生命,沒有山,我什麼也不是。山是我的上師,這一生如果需要學會什麼,我只想在山裡學。上師要我在山野里生活,覺察自然和人性的力量……引領我成為更完善的人,甚至能將自己的一點覺知帶給世人,與現在役使我們的力量相抗衡。
◆人們只會自己改變。沒有任何魔幻的咒語能喚醒心靈的頓悟。我們只能忍受,防止情況變得更壞,溫柔地去控制,並堅守我們的原則——不被激怒,不被操縱,也不被威脅。你不用受其影響,也不用暴力反擊。不卑不亢,溫柔堅韌,守住我心靈的淨土。
◆給自己一次機會,什麼都不要做,別在一定時間抵達某個地方,別朝著某一個特定的方向。在這裡,你可以隨心所欲。這是你的機會,可以迷路、掉進溪里或發現一個美麗的地方。
◆我怎么能自認為比高山野花還重要,比這裡所生長的一切,甚至比終將成為沃土孕育萬物的岩石還重要?是因為人有靈魂嗎?然而誰能告訴我,靈魂不會寄居在植物和動物體內,甚至溪水和山峰里?
◆要徹底覺察活著的每一天,深刻感受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以及身處其中的自己。不要在大地上盲目行走,追求成就,卻不曉得要邁向何處,何處可以輕輕走過。
◆我不願留下所謂偉大的聲名,我寧願隱匿自己的足跡,只有接近的人才聽得到我的聲音,也從不隨聲附和。
◆在這個浮誇的年代,環遊世界追尋偉大事物容易,留心身旁發生的微小奇蹟很難。晨曦、花朵和許多不為人知的瑣細事物,構成了世界的美麗所在。

編輯推薦

★榮獲2006年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2006年美國聖地亞哥圖書獎、美國邦諾書店“2006年度最精彩故事”,入圍2006年普利茲獎非虛構類作品。
★美聯社、《出版人周刊》《華盛頓郵報》《戶外》《國家地理探險》《舊金山紀事報》《芝加哥論壇報》等權威專業媒體盛讚推薦。
★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資深攝影師趙嘉聯袂推薦。
★紀實文學的典範之作,細膩傳記與懸疑故事的完美融合。
《山中最後一季》將娓娓道來的人生傳奇與驚心動魄的搜救過程交織起來,疏密有致、動靜相宜,製造出一種觀影般的生動體驗。與此同時,作者用冷靜克制卻又潛藏激情的筆觸描繪出一位熱情堅定的山野守護者及其純粹、赤誠的靈魂。但作者無意將藍迪塑造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荒野英雄,也不打算將他的人生選擇奉為某種楷模,而是用質樸平實的筆觸講述了一個男孩如何成長為一個與自然為伴的男人,包括他的收穫與快樂、困惑與矛盾、欲望與煩惱。人對自然的情感、人與自然的關係、國家環保政策的變化,也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帶給人豐富深邃的閱讀感受。
★呼應人們對身心和諧的追求與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除了藍迪本人,作者亦將目光投向巡山員群體。巡山員多數時間過著風餐露宿的日子,收入微薄、缺少福利,有時還要冒生命危險。但巨杉和國王峽谷國家公園卻如漩渦般吸引著一批批學生、教師、作家、學者、攝影師、藝術家前來做巡山員,並且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為什麼藍迪和他的同事們甘願放棄舒適的生活進入深山老林?離群索居是為了逃離沉重的現實還是為了尋找永恆的靈魂之鄉?如果金錢、名譽和安穩的生活不能帶給人們幸福,究竟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對此,本書沒有提供明確的價值判斷,而是通過還原與呈現藍迪及其同伴的人生,將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思考留給了讀者。
★喚起人們對自然的喜愛與對環保的關注。
愛默生、梭羅、繆爾等自然主義者不僅對主人公藍迪影響至為深遠,他們的作品也是本書作者布雷姆的啟蒙書。《山中最後一季》所流露出的對於自然萬物的眷戀、對簡樸生活的崇尚、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渴望,與《瓦爾登湖》《沙郡年記》《夏日走過山間》等作品一脈相承。書中描摹的萬物有靈的自然之美,必定會喚起讀者親近自然的情感與探尋生命本質的衝動。此外,本書也提到了美國戶外旅遊的興盛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比如巡山員角色的變化:由溫和可親的自然學家變成嚴格的執法人員;比如美國環保政策的改變:從強調保護、反對濫用到在保護與利用之間取得平衡。美國社會經歷的種種環保觀念與實踐的發展演變,對於中國當下具有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