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跡

履跡

《履跡》是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台刊,2012年9月改版復刊。

《履跡》發刊詞:生地·當歸。第一期主題:2012,屬於我們的時代。

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最早成立於1958年。初期為校廣播站,2005年改站建台,簡稱“南工校園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履跡
  • 主辦單位: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
  • 創刊時間:2012年9月
  • 口號:編寫青春 輯錄心情
台刊《履跡》,雜誌風格,編輯發行,媒體形式,期刊策劃,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南工校園台,《履跡》第一期:我們的時代,編輯發行,本期主題:我們的時代,雜誌目錄,主題文章:城市日誌,《履跡》發刊詞,注音,

台刊《履跡》

雜誌風格

主題:編寫青春輯錄心情
履跡
定位:以南工校園台為原點,以廣播文化與青春文化為中心,豐富多彩
客群:南工校園台台員為主、南昌工程學院學生以及各大高校校媒人

編輯發行

主 辦: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
編 輯:廣播台編輯部
主 編:溫遠灝 張詩琪

媒體形式

媒體形態:校園文學雜誌(紙質)
媒體性質:南工校園台台刊
發行周期:季刊
媒體樣式:《鳳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

期刊策劃

版塊:卷首語、封面主題(故事)、台員風采(校媒風采)、節目稿件、心情文字、先鋒評論
策劃:新聞性、人文性、評論性

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南工校園台

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LOGO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LOGO
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是與學院同步建立的最早的學生組織之一,在院黨委的領導、院團委的指導下,以學生采編播為主,以校內宣傳為重點,把學校與社會有機結合的校園媒體;以廣播、期刊、網路諮詢為平台的重要輿論宣傳陣地。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在宣傳學校政策,引導校園輿論,豐富學生課餘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和聯繫學校與同學,同學與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堅持“團結、創新、嚴實、篤行”的工作精神,通過比賽、講座、論壇、培訓等多種形式詮釋廣播的新概念,現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並富有特色的節目體系。內容包括時政要聞,校園生活,文藝體育等諸方面。
廣播台自2006年以來,積極參與江西高校廣播聯盟和全國高校廣播聯盟網的建設。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零局距離的接觸省、市電台,曾和電台有過多次合作,有過台內人員到電台客作嘉賓主持的經歷,這為我們的成員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台。同時,廣播台作為學生藝術團體,建成一支朗誦、表演等於一身的文藝隊伍,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已成為全校師生溝通的橋樑,宣傳精神文明的視窗,同時也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搖籃。
廣播台具有條理清晰、層次清楚、責權明確的組織體系,現下設七大職能部門,各部門分工明確、團結協作,並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日常工作有條不紊的運作。

《履跡》第一期:我們的時代

編輯發行

主 辦:南昌工程學院廣播台
編 輯:廣播台編輯部
台 長:姜 舟
主 編:溫遠灝 張詩琪
副主編:曹志明 周賽超
本期執行主編:溫遠灝
編 輯:謝雅蕾、姚旺江、李 敏、肖 倩
李佩芸、周業添、王震、付家彬、黃春梅、曹蔓莉、孫曉宇、吳嘉明
記 者:劉 佳、郭玉珍、羅 婷、賈雪琦、楊 露

本期主題:我們的時代

“這是美好的時代,這是糟糕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曾如此寫道。
《履跡》第一期2012.9《履跡》第一期2012.9
2012年是狄更斯誕辰200周年。狄更斯是第一位描繪城市工業化的作家,這位當時的新生作家以其細緻,寫實和宏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寫作手法,獨到地捕捉倫敦的城市擴張對人性的影響,贏得了世人的關注和認可。他的作品一直影響著後人,並一直發揮著現實意義。
2012,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你會如何去審視,正在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圍繞當代中國城市在向前發展中的獨特風貌,用心靈的眼睛去描繪出今日城市的鏡像,用思想的光芒去聚焦我們對城市的感觸。光影交錯中,你會怎樣去描述這個時代?

雜誌目錄

發刊詞
01 生地·當歸/ 許彥
本期主題我們的時代
03 城市日誌/ 溫遠灝
04 這是結束的時代/ 孫曉宇
07 嚮往城市/ 李佩芸
08 行走在消逝中/ 王震
09 我們在等待/ 周業添
09 小城大景/ 付家彬
10 今天的答案/ 黃春梅
11 在這個時代/ 曹蔓莉
12 信仰躺在腳下/ 吳嘉明
封面故事狄更斯兩百年
13 查爾斯·狄更斯
15 廣播台編輯考核
(紀念狄更斯兩百年)
台員風采
16 主編張詩琪
18 主播陳曉嬋
廣播劇畢業季
19 梔子花開的時候/ 王震
優秀稿件
25 愛你,是孤單的心事/ 王震
27 英雄情/ 孫曉宇
29 那一抹/ 周業添
31 新少林寺/ 李佩芸
33 寫意墨爾本/ 曹蔓莉
心情文字
35 再見,時光/ 孫曉宇
36 浮在夜裡的螞蟻/ 黃春梅
37 夏節/ 吳嘉明

主題文章:城市日誌

城市日誌
□ 溫遠灝
小時候,我曾很多次的在田野走過。
走過微雨後的泥濘小路,看過陽光下的草長鶯飛。
然後,隨著現代化浪潮的到來,消散了鄉村幾千年來的的平靜。
一群又一群的年輕人湧向城市,以滿懷的憧憬奔向沿海。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等我也走進了城裡。看著城裡的熱鬧……
熙熙攘攘的商業街,人流來了又散了。
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紅燈停了又亮了。
錯落林立的寫字樓,天黑了又明了。
在這裡,我看到了節奏。
笑著握握手,只是種習慣。早起晚歸,只是種工作。
每天和一群陌生人擠公車,有時約一群朋友下班後喝酒。
有時候,我以為這就是生活。
礦泉水、可樂、咖啡、啤酒、白酒、紅酒……
這裡,和各種各樣的人,喝過各種各樣的飲料。
直到我翻過了一頁又一頁的日曆。
然後我走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
有一天,我都分不清幾月幾日的一天。
在一個大都市的中心區,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玻璃窗前,我端著咖啡,看著眼前的熱鬧。
我開始回想,走進城市的那一天,對這裡的各種想像。
努力的回想,我只記得:曾經,我還是一個學生,我在努力寫一個關於城市的作文。
題目是“我們的時代”。

《履跡》發刊詞

生地·當歸
□ 許彥
五光十色的夢裡總是燈紅酒綠,世界繁華。
很多次,想登上一輛不知目的地的火車,就這樣駛過一片又一片油菜花田,追著太陽的影子。日影西斜,挑一個喜歡的站台下車,背著行囊走過一條條陌生的街,在隱蔽的巷子裡撞上一間古樸雅致的客棧,然後在疲倦里孕育馨暖的夢。
去旅行,沿著火的痕跡,向風打聽逝去的傳奇,飲一口渾濁的茶,在斷壁殘垣里尋找文明的影子。
去旅行,聽阿婆織著土壯錦唱三姐的故事,陪阿公就著米酒香說灕水的傳奇。和阿姐鑽進西街的小店裡,用藍棉褂、花帕巾、銀手鐲扮一對俏生生的壯家姐妹花。
去旅行,在石板青橋上體會江南煙雨,在江南煙雨里徜徉古鎮風光。叫上一桌血耙鴨、酸湯魚、米豆腐、臘肉蕨菜,就著稠稠的糯米粥吃下滿滿一碗社飯。酒足飯飽,呵一口長長的熱氣,在沱江吊腳樓尋一個靠窗的位子。月朗星稀,波光粼粼,靡靡之音里夢一個水鄉邊城。
然而相對旅行中所能看到的這些風光,我更加迷戀的是旅行中所能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在我們回憶的時候,就好像剝洋蔥一樣,經常讓人淚流滿面……旅行的意義,大抵如此。
我們在旅途中不斷邂逅新的風景,新的人,新的自己。然後有一天,回望一路的履跡,幾分欣喜,幾分惆悵,幾分留戀,幾分瞭然。
去尋夢,尋春光,尋得一聲嘆息,尋得一片愁腸。總以為最美的風景還在路上,殊不知杜鵑聲聲催,最美不過兒時窗前那豆小橘燈光。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墓碑林中,有一塊這樣說: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一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誰知道呢,我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注音

lǚ jì ㄌㄩˇ ㄐㄧˋ
履跡(履跡)
見“ 履跡 ”。
亦作“ 履跡 ”。 1.謂踏著前人的足跡。指承襲祖業。《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躡基履跡,播德芳聲。”
(2).足跡。 南朝 陳 何楫 《班倢伃》詩:“履跡隨恩故,階苔逐恨新。” 唐 岑參 《長門怨》詩:“綠錢生履跡,紅粉濕啼痕。”
(3).事跡。 清 劉大櫆 《<王天孚詩集>序》:“余讀其詩,稽其平生之履跡。”一本作“ 履跡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