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氏招潮蟹

屠氏招潮蟹

屠氏招潮(學名Uca dussumieri)為沙蟹科招潮屬的動物。分布於日本菲律賓、帛琉群島、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馬來半島新加坡、澳大利亞東岸以及中國大陸廣東等地及南海等海域,生活環境為海水,多見穴居於港灣中的沼澤泥灘上、或棲息于海水。

最大的特徵是雄蟹具有一對大小懸殊的螯,擺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它會做出舞動大螯的動作,這個被稱為“招潮”的動作,目的是威嚇敵人或是求偶。此外,該蟹還有一對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非常特別。它們取食藻類,能吞食泥沙以攝取其中的有機物,將不可食的部分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屠氏招潮蟹
  • 拉丁學名:Uca dussumieri H.Milne-Edwards
  • 別稱:屠氏招潮
  • :動物界
  • :Arthropoda:節肢動物門
  • 亞門:Crustacea:甲殼綱
  • :Malacostraca:軟甲亞綱
  • :Decapoda:十足目
  • 亞目:Brachyura:短尾亞目
  • :Ocypodidae:沙蟹科
  • 亞科:Ocypodinae:沙蟹亞科
  • :Uca:招潮屬
  • 分布區域: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東岸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等地等海域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

形態特徵

屠氏招潮蟹(圖1)屠氏招潮蟹(圖1)
頭胸甲的後半部較窄,寬度約當其長度的1.5倍。額窄而向前下方彎曲,表面具一條不明顯的縱溝,其寬度約當頭胸甲最寬度的1/15。胃、心區與鰓區間的縱溝相當寬,鰓區及心區均隆腫。眼窩腹緣具小鈍齒,向內側趨細,中部內側無平行的顆粒隆縐,眼窩外角銳而突,指向前外方,其外緣斜向內後方而分上下兩條細隆線,在這兩條隆線之間形成一傾斜面。大螯長節的背綠中部拱起,內緣具顆粒,在末部尤為明顯,腕節呈長方形,背面具顆粒,外側面光滑,掌節的背、腹緣各具一顆粒隆線,後者延伸到不動指的基半部,外側面具大型顆粒,內側面有兩列顯著的顆粒隆線,一由基部向前下方斜行到不動指腹緣的基部,另一列沿末綠延伸到不動指內緣的基部。兩指窄長,不動指的內緣基部2/5處具一齒突,可動指的長度約當掌節長度的3倍,內緣基部具鈍齒3枚,中部具一枚,末端尖銳,呈鉤狀。步足瘦長,第一至第三對步足,長節的背緣具細顆粒,第四對的光滑,各對步足的指節均扁平。頭胸甲長18毫米,寬30毫米。

分布範圍

屠氏招潮蟹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 - 中國、台灣,泰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西北,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潮間帶,是暖水性具群集性的蟹類。
屠氏招潮蟹活動海域圖屠氏招潮蟹活動海域圖
國外分布
日本菲律賓、帛琉群島、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馬來半島新加坡、澳大利亞東岸。
國內分布
中國大陸廣東等地及南海等海域。

生活環境

屠氏招潮蟹棲息在最低高潮線的平坦泥濘處、接近河口或紅樹林的泥質溪岸和遮蔽的灘地,營穴居生活,並常有專一的洞穴,但常每隔幾天即會更換。掘穴的深度與地下水位有關,穴深可達30公分,一般洞底需抵達潮濕的泥土處。許多雄蟹還建造一個半圓傘形的蓋,蓋於洞口。招潮蟹的活動隨潮水的漲落有一定的規律,高潮時則停於洞底,退潮後則到海灘上活動、取食、修補洞穴,最後則占領洞穴,準備交配。洞穴是招潮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陸各類捕食者的侵襲,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陽直射。
屠氏招潮蟹(幼蟹)屠氏招潮蟹(幼蟹)

生活習性

屠氏招潮蟹(雄蟹)屠氏招潮蟹(雄蟹)
屠氏招潮蟹靠視覺和聽覺接受通訊、聯絡、警告的信號。實現社會性聚集行為。以沉積物為食,能吞食泥沙,攝取其中的有機物,將不可食的部分吐出。它們取食藻類和其他有機物。它們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顆粒送進嘴巴,這些小顆粒含有很多的碎屑、藻類、細菌、以及其它的微生物,送入口中後,即被體內吸收。口中有一個特別的器官,可以將食物分類和過濾,不能利用的殘渣再由小螯取出置於地面,集中形成人們所看到的小土球,稱之為“擬糞”,有別於真正通過消化道從肛門排出的糞便。

生長繁殖

屠氏招潮蟹(雄蟹3)屠氏招潮蟹(雄蟹3)
在交配時節,成熟的屠氏招潮蟹雄蟹會在洞口附近揮舞大螯作各種炫耀表演,當雌蟹走近時,雄蟹的大螯會愈揮愈快,如果求偶成功,雌性則追隨雄性進入洞穴進行交配。在夜間,雄性常用大螯有節奏的輕叩地面,以招引雌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