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魔芋(屍花)

巨魔芋

屍花一般指本詞條

巨魔芋(學名:Amorphophallus titanum (Becc.) Becc.)是天南星科魔芋屬植物。多年生球莖,塊莖直徑可達65厘米,最重可超過100千克,其葉柄通常高3-4米,葉片直徑超過5米,覆蓋面積超過20平方米。花序開放時,散發出刺鼻的屍臭。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巴里贊山脈的熱帶雨林。喜歡疏鬆、肥沃的士壤,生長環境不宜乾燥,但是土壤過濕會造成球莖腐爛,生長最適溫度為白天25-38℃,晚上20-25℃。

巨魔芋的花朵又大又好看,非常艷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無性,有性,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植物學史

1878年,義大利植物學家貝卡里首先發現這種植物。當時,他寄了一些種子給英國皇家植物園,經培育,巨魔芋在1889年首度開花。這是巨魔芋人工栽培開花的第一次記錄,自此以後又有約60次的開花記錄。巨魔芋瀕臨滅絕,現有記載的134株均為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巨魔芋貪婪地吸收液體肥料和鉀肥,生長速度驚人。

形態特徵

塊莖直徑可達65厘米,最重可超過100千克,其葉柄通常高3-4米,葉片直徑超過5米,覆蓋面積超過20平方米。花序開放時,散發出刺鼻的屍臭。巨魔芋是多年生球莖植物,因其花朵形體巨大而得名,在中國每年的5月球莖開始長葉,每株只能長出1片葉子,這片葉子很大,如果地下塊莖的直徑超過10厘米,葉片則可以長到2米高,1.5米寬;巨魔的葉柄綠色似樹幹,在葉柄的頂端分又,呈3個分枝,每個分枝上有許多小葉,球莖扁球形,褐色;生長季結束後,當年的11月至翌年4月,待地下的球莖儲存到足夠的養分,老葉掉落後,球莖進入休眠期。

產地生境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巴里贊山脈的熱帶雨林。喜歡疏鬆、肥沃的士壤,生長環境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才能夠維持植株正常的生長,但是光照過強會灼傷葉片;生長環境不宜乾燥,但是土壤過濕會造成球莖腐爛,生長最適溫度為白天25-38℃,晚上20-25℃。

繁殖方法

無性

種植前的準備工作:首先將休眠期臨近的種球從盆中倒出,再用傘狀噴頭將球莖上的土沖刷乾淨,後用軟毛牙刷將球莖的細紋處都洗刷乾淨,這一步是為了徹底洗淨種球,除去可能殘存的病蟲害。最後選取比種球大2-3倍的乾淨種植盆,將其放入盆中置於陰處風乾。
栽培介質:盆底用直徑2-3厘米的陶粒墊排水層,再加入含有80%的有機肥的泥炭土+10%洗淨的細沙+10%輕浮石混合的種植土,放入種球,填充種植土,直到土層覆蓋芽頂5厘米,最後插入品種牌,澆透水。

有性

播種方法:種子成熟後要立即播種,在播種前要先將種子洗淨,剝去外面的果肉和果皮,播種時將種子種植在1個9厘米的盆內,填置巨魔芋的種植土,種子需要放置在5毫米的土層下。溫度控制在26℃,保持種植土的濕潤,但不能太濕。

栽培技術

溫濕度及水分控制:①溫度:溫度最高34℃,最低24℃,理想溫度在26℃;②濕度:濕度控制在85-75%,夏天需要噴霧;③水分:生長期和花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不能積水,以免造成腐爛,休眠期則停止澆水。④光照。需要200000勒克斯的光照強度,應放置於有光處,但夏天10-14點時必須要遮蔭,冬天9-21點時需要補光燈補足光照。
施肥:在3-10月期間每周施肥1次,每次用的水溶性肥料(氮磷鉀比例為8:8:6)。在11至次年2月份則周期為每3周1次,如葉子出現異狀馬上停止施肥。
休眠:巨魔芋的生長期維持在12-20個月,當葉子出現萎縮,休眠期即開始了(2-4個月),休眠期的結束以新的芽出現為結點。
腐爛:在腐爛比較嚴重的區域,清理腐爛的部位(清理面要大於腐爛面),再將石灰粉塗抹於傷口上,放置於陰涼處,待腐爛部位不再蔓延且傷口癒合,即可再次種植。

病蟲防治

病害:在休眠期,真菌會使球莖腐爛,最好是在休眠期前將球莖洗淨、吹乾,防止感染真菌。
蟲害:巨魔芋出現的蟲害主要是線蟲和粉蚧。一般在無菌的環境下操作不需要防治線蟲,因此,要選取無菌的種植土。對於粉蚧基本採用投放捕食蟎進行生物防治,因為對於植物而言,藥物防治會影響其生長狀況。

主要價值

巨魔芋的花朵又大又好看,非常艷麗,但卻散發出與其他花朵完全不同的味道,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