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支

屈支

屈支,又作龜茲、鳩茲、屈茨、歸茲、丘茲、屈茲、苦先、曲先、苦叉等等,乃是古代龜茲語kutsi,梵文Kuci之音譯,今稱庫車。其國境相當於今新疆庫車縣周近地區。漢通西域以後,龜茲歸屬西域都護府。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龜茲和于闐、疏勒、焉耆(或碎葉)一起成為唐在西域的“安西四鎮”。龜茲位於“絲綢之路”的天山南麓分支上,地處要衝,是為印歐文化與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之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屈支
  • 又作龜茲、鳩茲等
  • 語言:吐火羅語
  • 今稱庫車
歷史演變,語言,音樂,玄奘對屈支國的描寫,風貌,

歷史演變

唐代,屈支的都城在伊邏盧,其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城東約3公里的皮朗舊城。

語言

屈支地區通用屬於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的乙方言。乙方言與印度語言文字也有很深的淵源,故玄奘稱“取則印度,粗有改變”。

音樂

屈支(龜茲)的音樂特別有名,這與它處於東西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西域諸族的樂伎在東傳中原時會聚於龜茲,從而使之音樂大盛。初定令 制七部樂;至煬帝大業中,則擴展為九部樂,其中有天竺、安國、龜茲、疏勒、 康國、突厥等許多西域國家的樂伎,而龜茲樂在中原最為流行。龜茲樂對漢地的音樂、舞蹈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隋書·音樂 志》云:“至隋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土龜茲》等,凡三部。開皇中,其器大盛於閭■(門,內加乾)。”
《通典·樂六·清樂》云:“自周隋以來,管弦雜曲數百曲,多用西涼樂;鼓舞曲多用龜茲樂。”
《酉陽雜俎·語資》:“玄宗常伺察諸王。寧王嘗夏中揮汗鞔鼓,所讀書乃龜茲樂譜也。”龜茲音樂之著名和流行可見一斑。

玄奘對屈支國的描寫

【原文】
屈支國,東西千餘里,南北六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黍、麥,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產黃金、銅、鐵、鉛、錫。氣序和,風俗質。文字取則印度,粗有改變。管弦伎樂,特善諸國。服飾錦褐,斷髮巾帽。貨用金錢、銀錢、小銅錢。王屈支種也,智謀寡昧,迫於強臣。其俗生子以木押頭,欲其匾匾也。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教律儀,取則印度,其習讀者,即本文矣。尚拘漸教,食雜三淨。潔清耽舐,人以功競。
【今譯】
屈支國之疆域東西一千多里,南北六百多里。大都城方圓十七、八里。土質宜於種植黍子、麥子,出產粳稻、葡萄、石榴,盛產梨、花紅、桃子、杏子。礦產為金、銅、鐵、鉛、錫。氣候四季溫和,民風淳厚樸實。書面文字效法印度,稍加修改。器樂歌舞,獨擅盛場,尤勝各國。衣飾多用彩綢、毛布,頭髮剪短,束戴幘帽。通用貨幣為金錢、銀錢、小銅錢。國王為屈支土著,才智平庸,謀略不足,受制於幹練的權臣。其地風俗,用木板箍扎初生嬰兒的頭部,以使頭形扁薄不圓。境內有佛寺一百多所,僧人五千多,均研習小乘教的說一切有部。佛經教義與戒律儀軌都效法印度,故學習者直接閱讀印度原文。僧徒依然滯溜於漸教階段,兼食三種淨肉。不過人人潔身自好,鑽研佛典,互相以修行之功效競勝。

風貌

一、大龍池及金花王
國東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龍池。諸龍易形,交合牝馬,遂生龍駒,忄龍戾難馭。龍駒之子,方乃馴駕,所以此國多出善馬。聞之先志曰:近代有王,號曰金花,政教明察,感龍馭乘。王欲終沒,鞭觸其耳,因即潛隱,以至於今。城中無井,取汲池水。龍變為人,與諸婦會,生子驍勇,走及奔馬。如是漸染,人皆龍種,恃力作威,不恭王命。王乃引構突闕,殺此城人,少長俱戮,略無噍類。城今荒蕪,人煙斷絕。
二、昭怙厘二伽藍
荒城北四十餘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藍,同名昭怙厘,而東西隨稱。佛像裝飾,殆越人工。僧徒清肅,誠為勤勵。東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廣二尺余,色帶黃白,狀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跡,長尺有八寸,廣餘六寸矣。或有齋日,照燭光明。
三、大會場
大城西門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餘尺。於此像前,建五年一大會處。每歲秋分數十日間,舉國僧徒皆來會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廢俗務,奉持齋戒,受經聽法,渴日忘疲。諸僧伽藍莊嚴佛像,瑩以珍寶,飾之錦綺,載諸輦輿,謂之行像,動以千數,雲集會所。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國王大臣謀議國事,訪及高僧,然後宣布。
四、阿奢理貳伽藍及其傳說
會場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貳伽藍。(唐言奇特。)庭宇顯敞,佛像工飾。僧徒肅穆,精勤匪怠,並是耆艾宿德,碩學高才,遠方俊彥,慕義至止。國王、大臣、士庶、豪右四事供養,久而彌敬。聞之先志曰:昔此國先王崇敬三寶,將欲遊方觀禮聖跡,乃命母弟攝知留事。其弟受命,竊自割勢,防未萌也。封之金函,持以上王。王曰:“斯何謂也?”對曰:“回駕之日,乃可開發。”即付執事,隨軍掌護。王之還也,果有構禍者曰:“王令監國,淫亂中宮。”王聞震怒,欲置嚴刑。弟曰:“不敢逃責,願開金函。”王遂發而視之,乃斷勢也。曰:“斯何異物?欲何發明?”對曰:“王昔遊方,命知留事,懼有讒禍,割勢自明。今果有徵,願垂照覽。”王深敬異,情愛彌隆,出入後庭,無所禁礙。王弟於後行,遇一夫擁五百牛,欲事刑腐。見而惟念,引類增懷:“我今形虧,豈非宿業?”即以財寶贖此群牛。以慈善力,男形漸具。以形具故,遂不入宮。王怪而問之,乃陳其始末。王以為奇特也,遂建伽藍,式旌美跡,傳芳後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