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學(第3版)(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局部解剖學(第3版)》是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局部解剖學(第3版)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9622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局部解剖學(第3版 供臨床、基礎、預防、護理、檢驗、口腔、藥學等專業用)》自2009年出版發行以來,以其圖文並茂、貼近臨床、印製精美等特點受到廣大醫學院校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局部解剖學(第3版 供臨床、基礎、預防、護理、檢驗、口腔、藥學等專業用)》與《系統解剖學》配套,從編寫體例到編寫風格均與《系統解剖學》相呼應。內容上著重論述正常人體局部結構、層次和毗鄰關係,以屍體解剖操作為主線,理論描述與解剖操作緊密結合,突出局部解剖學與臨床的密切聯繫,注重實用性。
  《局部解剖學(第3版 供臨床、基礎、預防、護理、檢驗、口腔、藥學等專業用)》配套數字課程(基礎版)出版,內容包括教學PPT和自測題。
  《局部解剖學(第3版 供臨床、基礎、預防、護理、檢驗、口腔、藥學等專業用)》適用於醫學各專業本科生局部解剖學教學,同時也可作為臨床研究生局部解剖學教材。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人體結構概述
(一)皮膚
(二)淺筋膜
(三)深筋膜
(四)肌
(五)血管
(六)淋巴管和淋巴結
(七)神經
二、解剖器械和使用方法
(一)解剖刀
(二)解剖鑷
(三)解剖剪
(四)拉鉤
(五)其他器械
三、各種結構的解剖技術
(一)皮膚解剖法
(二)淺筋膜解剖法
(三)深筋膜解剖法
(四)肌肉解剖法
(五)血管、神經解剖法
(六)臟器解剖法
四、解剖操作要求
第一章 下肢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二)頸乾角和膝外翻角
(三)體表投影
第二節 股前內側區、膝前區、膝關節和
小腿前外側區
一、股前內側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膝前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膝關節
四、小腿前外側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第三節 臀部
一、境界
二、淺層結構
三、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肌層
(三)梨狀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結構
(四)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的結構
(五)髖關節的韌帶及髖周圍動脈網
第四節 股後區、膝後區和小腿後區
一、股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膝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小腿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第五節 踝與足部
一、踝前區與足背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二、踝後區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足底
(一)淺層結構
(二)深層結構
(三)足弓
第六節 下肢斷層影像解剖
一、經右股骨中份的橫斷面
二、經髕骨尖下方的橫斷面
三、經右小腿中份的橫斷面
第七節 下肢的解剖操作
一、下肢前部淺層結構的解剖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淺筋膜內結構
二、下肢前部深層結構的解剖
(一)解剖股三角及其內容
(二)解剖收肌管及其內容
(三)解剖股內側肌群及閉孔神經
(四)解剖小腿深筋膜
(五)解剖小腿前外側區及足背深層結構
三、下肢後部淺層結構的解剖
(一)皮膚切口
(二)層次解剖
四、下肢後部深層結構的解剖
第二章 上肢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一)境界
(二)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二)體表投影
三、物理檢查
(一)上肢的長度、軸線和提攜角
(二)對比關係
第二節 胸前區淺層與腋區
一、胸前區淺層
二、腋區
(一)腋窩昀構成
(二)腋窩的內容
第三節 臂前區、肘前區和前臂前區
一、淺層結構
(一)皮膚與淺筋膜
(二)淺靜脈
(三)淺淋巴管和淺淋巴結
(四)皮神經
二、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臂肌前群
(三)臂部血管神經束
三、肘窩
四、前臂前區深層結構
(一)前臂肌前群
(二)前臂血管神經束
(三)前臂屈肌後間隙
第四節 肩胛區、三角肌區、臂後區、肘後區和前臂後區
一、淺層結構
(一)淺靜脈
(二)淺淋巴結
(三)皮神經
二、深層結構
(一)深筋膜
(二)肌與局部結構
(三)血管
(四)神經
第五節 腕和手
一、腕
(一)腕前區
(二)腕後區
二、手
(一)手掌
(二)手背
(三)手指
第六節 上肢斷層影像解剖
一、經右臂中份的橫斷面
二、經右前臂中份的橫斷面
第七節 上肢的解剖操作
一、胸前區淺層與腋區
(一)皮膚切口
(二)解剖淺層結構
……
第三章 頭部
第四章 頸部
第五章 胸部
第六章 腹部
第七章 盆部與會陰
第八章 脊柱區
主要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