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黏膜脫垂症

簡介,發病原因,臨床表現,鑑別鑑別,疾病治療,

簡介

尿道黏膜脫症垂又稱尿道黏膜外翻,是指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組織脫出並外翻於尿道口外的一種女性尿道疾病。發病者多為兒童,其次為絕經期的婦女。

發病原因

該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兒童尿道黏膜脫垂見於體弱的女孩,與骨盆快速增大、盆腔器官發生變化有關,加之尿生殖膈薄弱、尿道黏膜與黏膜下黏合的先天性缺
損,易發生黏膜脫垂。老年婦女脫垂可能是由於分娩損傷、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周圍組織萎縮、或全身衰弱等所致的尿道壁薄弱、尿道周圍組織鬆弛以致尿
道黏膜翻出。另外各種原因如劇烈咳嗽、便秘、腹瀉、分娩、尿路感染、負重等使膀胱壓力過高,造成膀胱尿道壓力不平衡,加之尿道周圍支持組織力量不足,也可
導致該病的發生。其他如膀胱結石、尿道結石或腫瘤的直接壓迫也可誘發。

臨床表現

可有尿頻、尿急及排尿疼痛等尿路刺激症狀。
尿道口出血:活動後發現尿道口處出血,量或多或少。
尿道口腫塊:可見環形或半環形紫紅色腫塊脫出,尿道口位於腫塊中央,插入導尿管見有尿液流出。也可伴有感染、糜爛、片狀壞死或有膿苔黏附、有血性漿液性分泌物及臭味。

鑑別鑑別

輸尿管囊腫脫出:異位輸尿管囊腫經膀胱頸部和尿道脫出於尿道口外,成為一大而紫紅色的腫塊,形似尿道黏膜脫垂。但輸尿管囊腫脫出多能自行復位,有時囊腫處可見到輸尿管開口。但導尿管不能從囊腫中央插入。
尿道肉阜:同為較易出血的尿道口腫塊,相比之下,尿道肉阜體積較小,基底常附著於尿道口後壁健康搜尋。插入導尿管後,可見鮮紅色息肉樣腫塊位於導管一側,而非呈現外翻包繞狀。
尿道癌:為易出血的尿道口腫塊。尿道觸診時可發現尿道增粗、變硬、腫塊亦硬。腹股溝淋巴結及遠處淋巴結可捫及增大、變硬的轉移徵象。活組織檢查可明確其性質。 膀胱脫垂:是指膀胱經尿道膨出的病變,多在腹壓增加時發生。脫垂的膀胱黏膜充血水腫呈暗紅色,酷似尿道黏膜脫垂。但膀胱脫垂腫物健康搜尋一般可還納,有時還可見到膀胱三角區和輸尿管開口。

疾病治療

保守治療:對於行經前女孩、輕度黏膜脫垂者,可先採用保守治療。套用抗生素,局部塗雌激素油膏及熱水坐浴。絕經期婦女可口服雌激素健康搜尋,如替勃龍(利維愛)等,並行脫垂復位。
手術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黏膜脫垂明顯者,尤其嵌頓性脫垂者。手術方法一般採用環形切除。切除時勿用力向外牽拉尿道黏膜,以免切除過多。也有用環扎術:尿道內置一導尿管,在脫出黏膜的基底部用4號絲線縛扎於導尿管上,讓其壞死脫落。
放射式電凝:在脫垂的黏膜四周做放射式電凝,每兩周1次,數次後因纖維化而回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