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濕一代

尿不濕一代

所謂“尿不濕一代”其實就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中國的嬰兒逐漸開始使用紙尿布之後生長的一代人。它一面將“用過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嬰兒階段,意味著一種便捷的方式為父母擺脫尿布的煩瑣提供了服務;另一面,也減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的時間,放任了孩子的自由的宣洩的可能。“尿不濕”的逐漸被採用其實自有其象徵意義,它說明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豐裕的一代人的出現和中國的全球化與市場化的進程其實是異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尿不濕一代
  • 年代:80年代
  • 起源:尿不濕普及
  • 提出者張頤武
詞源,背景,來歷,代表人物,奢侈品的純愛,

詞源

在“2005北京文藝論壇”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把一出生就用上尿不濕的“80年代人”稱為“尿不濕一代”。他指出:“他們要買書,於是郭敬明變成了文化英雄;他們要玩遊戲,於是陳天橋變成了網遊大亨;他們要看電影,於是《頭文字D》賣座……”
尿不濕一代

背景

來歷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尤其是1987年以後,在中國一個品牌產品“尿不濕”開始普及,成為眾多都市人的育人用品。“尿不濕”屬於一次性消費,用完即扔,在孩子使用“尿不濕”的三個小時裡,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是完全放心的。這就使得父母和嬰兒的交流減少了,少了長輩的訓導和幫助,孩子們的性格自由發展。“80後”的這些青年作家,他們就是出生在這個“尿不濕”普及的年代,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一個時期,所以稱之為“尿不濕一代”。由於中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化主流“尿不濕”也登上了文化的舞台。

代表人物

從9歲的陽陽到20多歲的郭敬明,一代代的年輕作者成批地湧現,成為了文化消費的主力軍。讀他們的書你可以發現,一方面出現了高度架空性的寫作,像奇幻文學、虛構的故事人物和情節,完全創造出了一個與現實不相關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們也經常把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壓抑和情緒化的東西表達出來,帶著一種嘲諷的口吻去講述現實中的感受和苦悶,挖苦成年人的世界。
尿不濕一代
他們訴說對現實生活和成人世界的種種不滿,同時又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認可,這種矛盾很有意思。同樣的情況,成年人對他們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是把他們看作消費的主力,看到了他們相當大的消費量,希望青年人在消費方面發揮到極至;另一方面就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如果想讓他們將來成為好的勞動力,就要在現在壓制他們的消費力量,為了未來更好的消費。
他們是很善於使用文字的。在這個傳媒業發展很強的資訊時代,電視電腦數碼產品都普及的時候,我們往往以為這一代的孩子接觸最多的是圖像,但他們對文字的接觸還是最多的。“80後”的這一代青年善於使用文字,他們文字的敏感性和活力都很強。尤其是又廣泛推出了部落格MSNQQ等這些需要把語言轉化為文字的載體,他們每天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寫到部落格上,把版式做得很漂亮,無論寫得好與壞,幾乎天天都和文字聯繫在一起。從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文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片段式的、即興的、隨機的、生活化的、不參與社會問題。他們的文字是自由化的,卻有高度的修飾,喜歡用華麗的辭藻,夢幻般的純美文化,有時候會有一種造作的唯美感。

奢侈品的純愛

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唾手可得,反而沒有那么珍貴了。一切都“用過即扔”反而讓他們迫切地需要一些恆久的價值和觀念。即使這些仍然是消費文化的產物,卻有一種和消費相疏離的意念和想像。“純愛”的風起雲湧,其實就是“尿不濕一代”需要一些堅固的和不變的東西的強烈的渴望的呈現。他們的欲望滿足得太容易,時尚變幻得太迅速,也就沒有當年那么值得珍重,反而是純愛提供了一種不變的東西,一種彌足珍貴的東西。最近日本作家片山恭一的小說《在世界的盡頭呼喚愛》由翻譯家林少華先生譯成中文。林先生由於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而大受歡迎。今天的這部小說是極寫純愛的作品。這種純愛橫跨祖孫兩代,都是追求一種超越時空,超越社會環境的愛的極致的展現。這種愛不需要理由、超越了社會的限制,變成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這部作品在日本熱銷了三百萬冊。在中國,也開始有了不少讀者。而在中國,韓國作家金河仁的作品受到的追捧似乎也說明了這種純愛類的小說的大行其道。這些作品的重要的追捧者都是青少年讀者。歌頌純愛,其實說明純愛之難得,越是缺少的東西就越是被渴望的,今天在一個消費社會已經建立,物質的豐裕使得感情的生活越來越被欲望所瀰漫的時代,純愛似乎是難得的奢侈品。於是,純愛的出現就是今天的必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