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鱷

尼羅河鱷

尼羅河鱷(Crocodylus niloticus)是非洲最大的爬行動物,體長可達6米,體重可達1噸,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爬行動物,僅次於河口鱷Crocodylus porosus),又名尼羅鱷。它們以魚類、兩棲爬行動物、水禽和大型哺乳動物為食,其中包括河馬、獅子,甚至會捕食人類。尼羅河鱷兇悍強壯,體態龐大,是非洲大陸的頂級獵食者,很少有其它天敵。但由於人類的捕殺,尼羅河鱷基本上已經在尼羅河流域絕跡。另外,在馬達加斯加島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尼羅河鱷
  • 二名法:Crocodylus nilotic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鱷形目
  • :鱷科
  • :鱷屬
  • :尼羅河鱷(Crocodylus niloticus)
  • 分布區域:非洲
形態特徵,亞種分化,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日常行為,捕食行為,社會行為,繁殖行為,護幼行為,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身體為橄欖綠色至啡色,軀幹背面有堅固的厚鱗甲6-8縱列;四肢的外側有鋸齒緣,趾間有蹼。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第四齒由上顎的向外面突出。有5枚前頜齒,13-14枚上頜齒,14-15枚頜齒,其總數為64-68枚。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於游泳。成年體重225-1000公斤(千克)。
幼體幼體
幼體呈深黃褐色,身體和尾部有明顯的橫帶紋,下顎有黑色斑點。成年後橫帶紋的顏色變淡。
成體尼羅鱷的顏色變淡,下顎的黑色斑紋消失,身上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其尾部也有,夾雜著不規則的白色網狀斑紋。
成體成體
尼羅河鱷體態巨大,是非洲第一大爬行動物,世界上第二大爬行動物,僅次於河口鱷,體長可達6米,體重可達1噸。成年尼羅河鱷十分龐大,處於自己棲息地中食物鏈的最頂端。除了河馬,在它的棲息地中很少有動物膽敢招惹成年的尼羅河鱷。

亞種分化

尼羅河鱷目前分7個亞種:
北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niloticus Laurenti,1768
東南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africanusLaurenti,1768
西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chamses Bory,1824
南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cowiei Smith,1937
馬達加斯加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madagascariensis Grandidier,1872
東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pauciscutatus Deraniyagala,1948
西北非亞種Crocodylus niloticus suchus Geoffroy,1807

分布範圍

尼羅河鱷分布在安哥拉,貝寧,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剛果共和國,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以色列,肯亞,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
尼羅河鱷分布圖尼羅河鱷分布圖

棲息環境

雨季,尼羅河鱷棲息在河流、湖泊、沼澤、濕地、三角洲中,旱季它們會自己挖出一個個幾米深的洞穴躲避炎熱,或者棲息在深深的泥巴中。
尼羅鱷雨季棲息的三角洲尼羅鱷雨季棲息的三角洲

生活習性

日常行為

尼羅河鱷是冷血動物,它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溫,只能靠曬太陽來增加體溫。清早它們從水中爬出,在河岸的沙洲上曬幾個小時太陽,溫暖自己的身體,在中午跳入涼爽的水中躲避炙熱的日光,到了晚上,因為水的保溫效果比陸地好,散熱比陸地慢,吸收了一天的太陽熱量後變得溫暖,於是鱷魚就呆在溫暖的水中過夜。

捕食行為

尼羅河鱷的食譜很廣,其主要食物是魚類,還有青蛙、蜥蜴、蛇、水龜、比自己小的同類、水鳥、蝙蝠、斑馬、牛羚(角馬)、羚羊、獅子、大象、河馬、人類,這些動物的殘骸都在尼羅河鱷的胃裡被發現過。
尼羅河鱷吃河馬尼羅河鱷吃河馬
尼羅河鱷的視覺、嗅覺、聽覺都很敏銳,能夠發現幾十米外的獵物,此外,它們的嘴巴周圍還有一種能夠感應水壓的器官,任何獵物在水裡攪動引起的最微小的水壓變化尼羅河鱷都能感應到,從而確定獵物的方位。一旦尼羅河鱷鎖定獵物,它就會悄無聲息地潛入水下,其心跳減緩,一些血管周圍的瓣膜收縮,使血液只能流向重要的器官,比如腦部。所以它們一口氣可以在水下待一個小時。一旦獵物進入攻擊範圍,它們就會毫不留情地出擊,迅速將其拖入水中淹死。獵物死亡後,它們會猛烈甩動頭部,把獵物撕咬成適合自己吞咽的小塊。有時候一隻鱷魚會咬住獵物,另一隻咬住獵物不放並且快速轉圈,肢解獵物。

社會行為

尼羅河鱷是社會行為最顯著的一種鱷魚。它們會與自己的同伴合作捕殺獵物,在一個棲息地中,往往會有一群小鱷魚和一隻大鱷魚統領,它是這個棲息地中所有鱷魚的首領,優先享受食物和交配權,也是主要負責捕殺大型獵物的,其它鱷魚會對這隻領頭鱷表現出尊重與服從。如果有挑戰者闖入,這隻領頭鱷會毫不客氣地發動攻擊,直到有一方敗退。也有一些年輕的雄性鱷魚想要篡位,但只有兩個下場:或死或傷。(見鱷魚爭霸戰)
小鱷魚服從鱷魚首領小鱷魚服從鱷魚首領

繁殖行為

多數鱷一年只繁殖1次,但尼羅鱷在其棲息地若一年出現兩個旱季,即可繁殖2次,它們的交配產卵期和旱季的開始有密切的關係。雌鱷護巢行為明顯。雌性尼羅鱷會於沙質的河岸挖洞造巢,每次可生25-80隻卵,孵化期大約3個月,剛剛孵化出的幼鱷全長30厘米左右。12-15歲性成熟。

護幼行為

如同所有鱷魚一樣,尼羅河鱷是少數幾種會照顧後代的爬行動物,幼鱷孵化之後會發出叫聲,使母親知道自己孵化,讓它來挖開巢穴堅硬的沙土。幼鱷在接下來的1年會一直發出各種不同的叫聲與母鱷進行通訊交流。幼鱷十分脆弱,容易遭到巨蜥、水鳥、大魚以及同類的攻擊,它們會發出求救聲,母鱷就會趕來援助。儘管母鱷的盡職盡責,只有1%的幼鱷能夠活到成年。當幼鱷生長1年之後,基本上就可以從原來的30厘米長到70-80厘米了,它們就不需要母鱷的保護了,此時它們就會離開母鱷,自己謀生了。
幼鱷幼鱷

保護級別

自公元9世紀開始,尼羅鱷就已經成為人類的獵殺對象。野生尼羅鱷屬於低危物種,有些地區可能已經瀕危,因此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IUCN 紅色名錄: LC(1996)
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