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

就業率

就業率是反映勞動力就業程度的指標。指在業人員占在業人員與待業人員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全部可能參與社會勞動的勞動力中,實際被利用的人員比重。一定時期在業人員越多或待業人員越少,則就業率就越高,反之越低。計算和研究就業率,實質上是要提高就業的經濟效益。為了提高就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同時抓住兩個環節: 第一,必須實現社會主義的充分就業。從微觀角度說,這是指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均能從事一定的社會勞動,並以此取得相應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從巨觀角度說,是指既不存在閒置的生產資料,也不存在未被利用的勞動力資源。第二,必須最大限度地增加完全有效性就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就業率
  • 外文名:employment rate
  • 定義:就業人口與16歲以上人口的比
  • 主要形式: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等
  • 涉及學科:統計學
主要分類,主要形式,弊端,09年狀況,調查發現,結構變化,評價,揭開面紗,計算公式,統計方法,全球位置,其他,社會評價,

主要分類

根據1982年第13屆勞工統計學家國際會議的決定,將就業人口分為兩類:
①在指定時期內完成一定工作並以現金或實物形式獲得薪金或工資收入的人;
②自我就業者,即完成一定工作並獲取收益或家庭獲得現金或實物收入的人。這一新標準把所有為自己或家庭戶從事物質生產和勞務生產的人,包括在就業人口的範疇內,因而符合開發中國家的實際情況。許多非洲和亞洲國家把住在鄉村地區的大多數勞動適齡婦女都列入就業人口中,其根據就是她們在一定程度上為家庭耕種土地和飼養牲畜。

主要形式

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07年湖南省本科就業圖解07年湖南省本科就業圖解
1、畢業生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簽定就業協定書,領取就業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就業。
2、畢業生不通過學校辦理手續,也不需要就業報到證,直接到用人單位應聘(畢業生應持有用人單位接收函或與用人單位簽定的勞動契約)。
3、定向、委培畢業生回原單位就業。
4、師範類專業畢業生回來源地區,由地方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安排就業(其他類型的本專科畢業生回省二次就業不計入此列)。
5、畢業生自主創業(應有畢業生的書面申請,同時不參加回省二次就業)。請將單位性質欄位填為“75”。
6、畢業生考取研究生(已參加複試)。
7、畢業生出國學習及出國工作。
畢業生中未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畢業時未落實具體就業單位。
2、申請不參加就業

弊端

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國忠認為,“就業率”這個提法本身就是不準確的,因為一般學生畢業後除了到某一用人單位就業外,還有繼續深造、出國留學以及自主創業等多種選擇,因此,把它叫做“畢業去向落實率”或許更準確些。即便是在選擇就業的這部分畢業生裡面,沒有拿到派遣證或就業協定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北大有12名學生被通用電氣錄用,但由於沒有爭取到北京戶口,學校也無法向學生髮放派遣證。還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要派遣證,而學校在統計學生實際就業情況時也存在一定困難,一旦離校,主動匯報的極少。
提高就業率的幾種方法
1、在學生受教育階段重點培養些實用的技能
2、積極進行就業指導
3、努力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發展這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4、廣泛開拓就業渠道。
5、提高學生就業意識,改變學生就業觀念。

09年狀況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於2010年1月22日上午召開2009年度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09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及2010年工作安排。
據介紹,200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集中力量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三個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著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離校後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強化對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援助;繼續推進“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畫,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積極落實農民工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的崗位信息對接,大力開展有組織的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落實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集中開展上門服務和“一對一”援助,積極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調查發現

就業率到底有多少水分
07年哈爾濱本科初次就業率07年哈爾濱本科初次就業率
教育部公布就業率是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教育部資料顯示,正是從公布就業率的1999年起,高校擴招正式啟動,其2003年的首批畢業生高達212萬人,比2002年畢業生增加約1/3,隨後每年畢業生人數都以二至三成的幅度“跳躍性增長”,遠高於擴招以前每年新增畢業生數不過10%的幅度。正是基於增速過快帶來的潛在影響,社會各界對迅速增加的大學生就業群體給予了高度關注。
就業率是反映高等學校組織管理、教育教學等各方面辦學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求這一指標與高校的招生計畫安排和領導班子考核掛鈎。對連續3年本專科初次就業率低於全省平均就業率的高校,控制其專業總數,每增設一個新專業的同時,撤銷一箇舊專業,引導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
這些政策給高校上了“金箍”。然而,據勞動保障部數據顯示,2005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的人數多達2400萬人,在現有狀況下,能夠安排的只有1000多萬,缺口在1400萬左右。同時,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二成以上。一方面是來自上級行政機關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下游就業市場的壓力,高校由此處在了兩難的境地。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有關研究表明,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能有效配置並接納這么多畢業生,在無法解決這個難題的時候,有關部門就用就業率指標這種行政手段來解決市場問題,在各種利益驅使下,必然會出現“虛假就業率”。
事實上,就業率真實性問題已經引起了不少省份教育主管部門的注意。江西等地率先推行高校畢業生核查,針對就業率的打假行動成效顯著。半月談記者從江西省政府辦公廳獲得的數據顯示,2004年,江西省教育廳就業辦發現虛假就業3005人次,佔畢業生總數的3.72%;2005年發現虛假就業4752人次,佔畢業生總數的4.08%。這是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唯一被披露的高校就業率打假數據。
“當然,對於核查出的這些虛假就業情況,已經及時從就業率統計中作了剔除。”江西省教育廳就業辦主任張愛萍介紹,“經過層層擠掉水分,江西公布的就業率真實可信,基本是江西畢業生就業情況的真實反映。”
在全國所有參與統計的省、市、自治區所公布的就業率排名當中,江西就業情況與其GDP排位類似,位居全國中游。

結構變化

在江西省已經“擠掉”的虛假就業水分中,約有1/3來自一些並不存在或者根本沒有用人需求的“假單位”。類似情況在全國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華南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張敏強就表示,在近期進行的"廣東省就業率情況抽查"中,就發現不少這種含有水分的就業率。一些學生與已經破產消失的企業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單位“簽約”,學校向他們施加壓力,有的學校表示如果學生在限期內拿不出就業協定,將被扣發畢業證書。
除了一些學校作弊之外,一些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規不力,也是影響就業率的重要因素。不少學生實際找到了工作,但由於用人單位拒絕按勞動法簽訂勞動契約,校方無奈只能讓學生找親戚朋友隨便找個熟識的單位“糊弄”一份假協定。江西某旅遊學校一次被清查出有數百名學生假簽協定,但學校也非常委屈:“這些學生全部在酒店上班,但酒店連最基本的勞動協定也沒簽,行業規定要有3個月到半年的試用期,超過了就業率的統計時限,總不能算這些學生失業吧?”
從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來看,就業率未出現明顯的下降,而內部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江西省就業辦信息市場部部長王為民指出,一般來說,就業率統計分為常規就業率和靈活就業率兩種。常規就業率多以畢業生與具體用人單位簽訂了有效的國家級或省級《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協定書》為準,畢業生接收單位多為公務員、大型企事業單位。而靈活就業率的內容則五花八門,凡簽署縣區級以上勞動契約或辦理了擇業代理的學生均可列入。記者據此比照江西省2003和2004年就業率統計數據,發現一些就業率高達90%左右的高校,其靈活就業率的比重很大,有的甚至達到2/3以上。事實上,人們的傳統觀念都是以"常規就業"為"正式"工作,臨時就業率的攀升恰恰反映了嚴峻就業環境下,不少學生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反過來,這種現象又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和就業率低在公眾心中的直觀印象。

評價

儘管就業率帶來了諸多爭議,人們還是習慣於將其作為評價高校的重要指標,社會對就業率的強勢關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校更加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並按照社會需求調整專業結構。江西省農業大學校長石慶華已經連續好幾年為畢業生就業的事四處奔走和“推銷”,2005年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9%。石校長對半月談記者說:“只重招生不重就業,不重視專業設定和調整,對不起那些望子成龍、高額投入的家長。”
對此,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劉大為表示,就業率很重要,但不是惟一的衡量指標,而且正處在不斷完善之中。事實上,教育部只公布整體的就業率,反映不了就業的實際情況,對專業設定、市場分析難以提供一個清晰的依據。江西省就業辦信息市場部部長王為民認為,下一步有必要公布就業的具體組成結構,這樣既便於分析就業市場,也有利於澄清對就業率的誤會和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靈活就業”的大學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內“跳槽”,這與工作單位的機制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有關專家因此建議,國家統計就業率時可以借鑑國外的"跟蹤制度",把畢業生就業後三至五年的職業發展情況納入評介體系。

揭開面紗

虛高就業率是高校就業寫實的遮羞布。頻頻發生的“被就業”早已揭開了虛假就業率的虛偽面紗,高校就業的“浮誇風”更讓人們對高校的不信任,也就導致了高校公信力的“大打折扣”。終究,忽悠了懵懵懂懂夢想進大學的高中畢業生,忽悠了寒門學子可憐辛苦的父母親,忽悠了蒞臨高校檢查的領導,掩飾了虛假下面的不安與虛偽。
就業率虛假面紗早已成為“高校怪圈”。就業率是指畢業生總人數除去未就業畢業生人數再和畢業生總人數的百分比。然而好多高校“習慣”弄虛作假,把只是有機會去單位實習的畢業生也拉入就業行列,即“被就業”。全國高校林立的大背景下,各所高校紛紛標出超高的就業率,以圖招得更多優質生源。最終,也招徠一系列質疑和譴責。
大學生就業率需要“陽光化”,少一些“內參”,多一些公開化的真實資料。讓學生心裡有數,讓家長心裡有數,讓國家相關部門也“心裡有數”。全國各所高校只有公正化的把具體的數據傳達給大眾,方能賺的更高的呼聲和讚譽。別拿學生的未來開玩笑,別單純的為了生源而“謀害”了許多人的未來。
挖掘虛假就業率背後的原因,主要疊加為三個原因:第一、純屬虛假騙人伎倆,以求生源“撐門面”,是高校間惡性競爭的結果;第二、錯誤計算,把“實習人數”也規劃為“就業人數”,未就業畢業生“被就業”;第三、欺騙上級部門,以求教育資金或是其他補助撥款。繁雜的因素堆積起來,構成了高校就業公布機構的“七宗罪”,實為不負責的行為。
如此觀之,就業率統計“統一標準化”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還民眾一個真實的大學就業面貌,還家長一個交代,真正探究就業率低的原因,各個擊破,最終使全民對就業懷著另一種心態和態度,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也就不再是對公眾的忽悠了。
象牙塔,作為學習的聖地,更應明明白白的對社會負責。實事求是,就業率是低就低,是高就高,切勿隨波逐流的盲目追求高就業率。統一標準,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強加調控,更需各高校“翻舊賬”,重新整理核實,丁是丁,卯是卯,公布出一個真實客觀的數據。

計算公式

每年6月份統計的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計算公式:
((畢業生總人數—未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X 100%

統計方法

據了解,廣東省教育廳特地就一些規定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考取研究生和專升本(包括成人高校本科)以及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將統計在已就業人數內。同時,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都按已就業人數進行統計:在非生源地已有就業單位的(不解決戶口)畢業生;在生源地已落實就業單位的(不解決人事檔案關係)畢業生;在學校辦理檔案託管手續的,已經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指不解決戶口或者人事檔案關係);跨生源地到就業主管部門報到的高校畢業生(包括跨省、市、縣);按政策回生源地就業的師範類本科畢業生和師範專科畢業生,按具體落實情況統計;定向生、委培生及享受專項獎學金的畢業生按已就業人數統計。
據介紹,今年的高校就業率將分兩次進行統計,即“一次就業率”和“總體就業率”。“一次就業率”統計截止時間為6月30日,七月初簽發畢業生報到證後,將進行“一次就業率”的統計,結果不對社會公布;而“總體就業率”的統計截止時間為12月10日,並對社會發布。就業率將以高校通過網上報送的就業信息為依據。
廣東省去年首次向社會公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信息發布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促進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培養社會急需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全球位置

全球:轉型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城市最高,已開發國家城市稍弱,落後地區較低;中國:就業率總體靠前,個別較為落後。中國前十名的城市泉州、深圳、惠州、威海、北京、東莞、珠海、溫州、濰坊和廣州依次排在全球第5、9、10、11、14、17、22、26、28和29名。

其他

十大高就業率專業
2010屆本科大學生簽約率排名前10位的專業為能源動力類、化學類、機械類、化工與製藥類、土建類、電氣信息類、工程力學類、材料科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
中職生就業率超大學生
教育部發布《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髮展與就業報告》,這是國內第一份專門聚焦中職學生髮展和就業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中職生就業率超過95%,已經高於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率。
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和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統稱為中等職業學校。報告主編、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繼平介紹,2011年,全國有中等職業學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萬人。2012年,農村戶籍學生占到中職學校在校生人數的82%,近七成來自西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院蘇楊說,雖然中職就業率非常高,但與社會的低認可率還有很大的反差。他認為中職教育的職業資格準入制度亟待完善、行業協會力量亟待加強、相關工會組織的作用有待提升。

社會評價

就業率作為一種考核指標,對推動學生創業就業具有很大價值,其所引發的“注水”“造假”等現象,也不能消解指標本身的意義。我們固然需要就業率,但需要的是含金量更高的就業率。教育部發文禁止就業率與兩證掛鈎,無疑是一項有力的措施,至於如何保障其落實,還有賴於嚴格的核查制度吧。(南方日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