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隻蟋蟀(詩歌)

就是那一隻蟋蟀(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著名詩人流沙河的詩歌《就是那一隻蟋蟀》是一篇意象數量眾多、內蘊深刻、組合高妙的佳作。縱觀全詩,其中的主要意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興象境象和喻象。作者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1931年11月11日生於四川省金堂縣城。本詩的詩題來自與台灣詩人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給流沙河中信中說:”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為那是在四川鄉下聽到的那隻。“四年後,余寫的《蟋蟀吟》中兩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隻嗎?一去四十年,又回頭來叫我?”信上的那句話觸動靈感,流沙河寫了這首詩作答,以表在香港的《文匯報》副刊上。(見流沙河《晚窗偷得讀書燈》P186)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就是那一隻蟋蟀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流沙河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興象,境象,喻象,作者簡介,

作品信息

【名稱】《就是那一隻蟋蟀》
【年代】現代
【作者】流沙河
【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就是那一隻蟋蟀
台灣詩人Y先生說:“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為那是在四川鄉下聽到的那一隻。”
就是那一隻蟋蟀
鋼翅響拍著金風
一跳跳過了海峽
從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裡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豳風·七月》里唱過
在《唐風·蟋蟀》里唱過
在《古詩十九首》里唱過
花木蘭的織機旁唱過
在姜夔的詞里唱過
勞人聽過
思婦聽過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深山的驛道邊唱過
在長城的烽台上唱過
在旅館的天井中唱過
在戰場的野草間唱過
孤客聽過
傷兵聽過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你的記憶里唱歌
在我的記憶里唱歌
唱童年的驚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籠
想起呼燈籬落
想起月餅
想起桂花
想起滿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園飛黃葉
想起野塘剩殘荷
想起雁南飛
想起田間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媽媽喚我們回去加衣裳
想起歲月偷偷流去許多許多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海峽這邊唱歌
在海峽那邊唱歌
在台北的一條巷子裡唱歌
在四川的一個鄉村里唱歌
在每箇中國人腳跡所到之處
處處唱歌
比最單調的樂曲更單調
比最諧和的音響更諧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螢火
變成鳥
是鷓鴣
啼叫在鄉愁者的心窩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傾聽
你在想念
我在傾聽
我在吟喔
你該猜到我在吟些什麼
我會猜到你在想些什麼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作品鑑賞

興象

興象是藝術作品中沒有明顯的人為痕跡的意象,“興象天然”,是無言的天籟。其構成似乎是純粹客觀的物象,往往沒有明顯的象徵、比喻的意味,單個興象的存在與否似乎也無關緊要,但由很多單個興象組成的興象群卻有很深層的意蘊。《就是那一隻蟋蟀》中這樣的興象特別多,比如第2段中的詩經、古詩、木蘭辭、姜夔詞,從個體角度講其中任何一個興象增、刪、換都無所謂,但它們組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興象群,表明從古到今,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共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中國人有著相同的情感,儘管這種情感是沉重的憂思離別。此外後幾個詩段中,驛道、烽台、天井、戰場、月餅、桂花、石榴果、殘荷、雁南飛、草垛、台北巷子、四川鄉村、露珠、螢火、鷓鴣等等,都是這樣的興象,它們構成了該詩最基礎層的意象單元,相當於作者抒情達意的細胞。

境象

境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境,是由基礎層次上的意象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它比基礎性的意象在時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強烈的宇宙感、歷史感、人生感。《就是那一隻蟋蟀》的2、3、4、5詩段中的眾多興象分別組成四大興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讀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滄桑的歷史、廣闊的河山、偉大的母愛以及隔不斷的統一情。尤其是第3幅意境,是非常優美感人的,詩人以兩位詩人共同回憶的方式,截取一個個非常典型的富有濃郁鄉村生活氣息的畫面,諸如吃月餅、觀殘荷、堆草垛等,藉以表現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從而說明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經歷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養我的家園、偉大深厚的母愛,則是共同的、真切的。

喻象

喻象即通過比喻、象徵的方式構置的意象,它是藝術家藉助一定的藝術技巧,將客觀物象按照心靈重組或變形,讓客觀物象成為心靈的載體而創造出來的,比喻和象徵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為藝術家所喜愛。《就是那一隻蟋蟀》中的“蟋蟀”就是這樣的喻象。蟋蟀是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蟲,又叫促織或蛐蛐兒,因其好鬥,兩翅摩擦能發聲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詩歌中的蟋蟀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昆蟲。蟋蟀已不再受時間、空間、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溝通古今、兩岸中國人共有的情感。
詩人楊煉曾經說過:“一首詩的整體結構就像一個‘磁場’,一組群雕……這是一個正在共振的場,每個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應,相參與。”這個整體的旋律或磁場比單個的意象更為重要,一個意象也只能在整體的“場”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所以,高明的藝術家是非常重視意象的組合關係的,《就是那一隻蟋蟀》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組合藝術的精妙。

作者簡介

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當代詩人,1948年在成都讀中學時,開始寫作。在成都《西方日報》、《新民晚報》、《青年文藝》等報刊上發表詩歌、長篇小說等,並加入當地中學生組織的青年文藝社和麥穗文藝社。1950年在《川西日報》副刊上發表一些詩歌和長篇小說,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紹到《川西日報》副刊任編輯和見習記者。其間與人合寫中篇小說《牛角灣》。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調四川省文聯工作,先後任創作員和《星星詩刊》編委。1954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1955年在《西南文藝》上發表《寄黃河》等優秀詩篇,受到好評。1956年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進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同年出版長篇小說集《》(中國青年出版社),詩歌集《農村夜曲》(重慶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詩集《告別火星》(作家出版社),發表組詩《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一期),作品以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為賦,抒發愛憎之情,寓意頗深。但卻被錯劃為右派。此後,在省文聯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鄉做鋸木工謀生,歷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工作。復出後發表了不少詩作,《故園六詠》榮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