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上下)

尤利西斯(上下)

《尤利西斯(上下)》是199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愛爾蘭)喬伊斯。

基本介紹

  • 書名:尤利西斯(上下)
  • 作者:愛爾蘭 喬伊斯
  • 譯者:金隄
  • ISBN:9787020018406
  • 頁數:1076
  • 定價:13.60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9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世界著名的出版社“藍登書屋”在1990年代曾經作過一次評選活動,即選出本世紀100 部最佳英語文學作品,結果愛爾蘭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榮登榜首。大家都知道,《尤利西斯》這部巨著向來以晦澀難懂著稱於世,以至於中國著名的作家和翻譯家蕭乾先生在1940年代就將其稱為“天書”。
青年詩人史蒂芬因母親病危,從巴黎返回都柏林。母親彌留之際用白瓷缽盛著綠色的膽汁,眼睛緊盯著他,迫使他下跪皈依宗教,他大聲嚷道:“媽媽,就讓我照這樣活下去吧!”。史蒂芬因此一直沉浸在悲哀與懊惱之中。喪母后,又因父親成天酗酒從家中跑了出來,租了一座圓形炮塔,靠教書謀生。醫科學生勃克·穆利根與英國人海恩斯也搬來同住。
海恩斯和斯芬一起去海邊游泳,談起信仰問題,史蒂芬說:“你會在我身上看到一個可怕的自由思想的典型。但我又是兩個主人的奴僕:一個英國人(維多利亞女王),一個義大利人(羅馬教皇)。”
史蒂芬來到位於都柏林海濱的學校去上歷史課,他被校長叫到辦公室領薪水,校長開導他要注意攢錢,要懂得金錢的重要,並給他一篇文章,讓他找個報社發表。史蒂芬離開始學校後,來到海灘,望著洶湧的大海他浮想聯篇,他把校長那篇原稿的空白處撕下來,將自己的問題胡亂地記在上面。
布盧姆是匈牙利裔猶太人,正為報紙承攬廣告,他出去買了一副腰子。回家後,給還未起床的妻子莫莉端去早餐。莫莉是個小有名氣的歌手,但生活不檢點,好招蜂引蝶,她正準備下午與情人博依蘭約會。布盧姆整天為此事煩惱,但在掙錢比自己多的老婆面前又抬不起頭來。
上午10點,布盧姆化名弗洛爾,與一名叫瑪落的女打字員交換情書。他是通過在報紙廣告招聘女助手而跟瑪落通起信來的。他到郵局取了瑪落的回信,拐進無人的牆邊看信,看完信不禁飄飄然起來。走到大橋底下,他把信撕成碎片丟了,然後到教堂去做彌撒。
11點,布盧姆乘馬車去墓地參加迪格納穆的葬禮。布盧姆突然看見博伊蘭瀟灑的身影,他想除了魅力之外,他妻子還能從他身上看到什麼呢?“魅力”是都柏林最壞的傢伙,博伊蘭卻憑它活得很快樂。靈柩下葬後,他仍在墳叢中徜徉,“兩側是悲痛的天使,十字架、斷裂的圓柱、墳塋、仰望天空做禱告的石像。”他回想起夭折的兒子和自殺的父親,他對死亡進行反思,他認為人死後埋在地下行不通,最好火葬或海葬。他又想到自己不過是一個廣告經紀人,一個漂泊流浪的猶太人。布盧姆心中無限淒涼,甚至想到死亡,但馬上又自我解嘲,回到現實中來。
中午,布盧姆到《自由報》去向主編說明自己攬來的廣告圖案,隨後又趕到《電訊晚報》報館,碰巧史蒂芬也在這兒,他想向該報推薦校長的文章。主編卻對文稿嗤之以鼻,史蒂芬悻悻而出。想到剛領了薪水,就請大家去喝酒。半路上布盧姆在一座紀念碑旁看見西蒙的女兒(史蒂芬的妹妹)在拍賣行外準備賣舊家具,頓生感慨:西蒙共有15個孩子,按照教義禁止節制生育,現在這些孩子連家帶產都吃個精光。
下午1 點,布盧姆走進一家廉價的小飯館,這裡既髒且亂,人們在狼吞虎咽,醜態百出,吃相十分難看。於是他換了家高級一點的飯館,在那遇到熟人弗林,弗林問他妻子巡迴演出的經紀人是誰,這使他想起下午4 點妻子要與博依蘭約會,心裡頓感煩燥不安,一口氣喝下一杯酒。從飯店出來走到圖書館前面時,看到情敵博依蘭迎面走來,便趕緊躲進圖書館裡。
下午2 點,史蒂芬在圖書館裡對評論家和學者發表關於莎士比亞的議論。布盧姆為躲避博依蘭來到這,但他並沒有卷進這場討論,巧妙地躲過去了。他穿行在大街小巷,看見形形色色的人們正在忙碌著,教會會長康米神父正在接受人們的致敬,一位獨腿的水兵求他施捨,他只給他一個祝福就走了,而他卻非常高興地與議員的妻子告別,並懇請她代向議員致意。一群老人正在為剛去世的迪格納穆的孩子們募捐,布盧姆馬上捐了5 先令,而總督副秘書長和副行政長官卻一毛不拔。愛爾蘭總督正攜夫人及隨從浩浩蕩蕩而來,洛夫神父想從總督手裡弄到肥缺向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西蒙為了掩蓋沒有扣好褲子而將帽子放在胸前,總督以為他是敬禮。史蒂芬碰到衣衫襤褸的妹妹,想如何幫她,可自己還命運難卜;窮困的考利神父欠了高利貸,正四處托人求債主再寬限兩天;發了財的洛夫神父已扣壓了他的財產逼他交房租。
下午5 點,布盧姆約一個朋友在酒吧見面。一個無賴大肆攻擊猶太人,身為猶太人的布盧姆實在忍無可忍,他反駁道:“孟德爾頌是猶太人,還有卡爾·馬克思、斯賓諾莎。救世主耶穌也是個猶太人……你的天主也跟我的一樣,也是個猶太人。”無賴氣得抓起一隻餅乾罐就往布盧姆身上扔,但未能擊中。布盧姆和朋友趕忙逃之夭夭。
晚上8 點,夏日的黃昏籠罩著世界,在遙遠的西邊,太陽沉落了。少女格蒂到圓形炮塔附近的海灘乘涼,她凝視遠方,沉湎在冥想之中。布盧姆坐在不遠的地方,深深地為格蒂的美貌所吸引。格蒂意識到布盧姆在注視著她,她想:也許嫁給這么一個中年紳士倒也挺好。二人的目光不期而遇,她覺得他的眼神猶如烈火,將自己從頭燒到腳,她恨不得朝他伸出雙臂讓他過來,並將他的嘴唇觸到自己白皙的前額,面對這雙年輕天真的眼睛,布盧姆早已神不守舍了。格蒂離開海灘時,布盧姆才發現她原來是個瘸子,不禁失聲嘆道:“可憐的姑娘”。
晚上10點,布盧姆到婦產醫院去探望難產的麥娜夫人。史蒂芬和一群醫學院的學生在那裡高談闊論,個個喝得酩酊大醉,布盧姆開始為史蒂芬擔心。史蒂芬說還要請大家到酒店喝酒,就離開了醫院。布盧姆也趕了去,一路上他的眼前出現了許多幻象。
他幻想著在一家妓院裡達到高潮,後來他又榮升為市長,還當了愛爾蘭國王,隨後遭到民眾的攻擊被驅逐出境。布盧姆擺脫幻想後,到妓院去找史蒂芬,史蒂芬醉酒掄起手杖擊碎了妓院的燈,來到街上胡說一通,兩個英國兵認為他對國王不敬,將他打得昏死過去。布盧姆產生錯覺把史蒂芬當成自己那夭折的兒子,就將史蒂芬攙扶起來帶回家。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傳統觀念淪喪的大千世界裡,布盧姆和史蒂芬精神上遭受挫折、內心充滿動盪,他們終於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所缺乏的東西。史蒂芬找到了父親,布盧姆找到了兒子。
天蒙蒙亮時,史蒂芬告辭而去。布盧姆走進臥室後,發現室內的擺設略有變動,幻想著莫莉與博依蘭幽會的情景,他推測與妻子發生關係的決不止博依蘭一個人,還有原市長等熟人,他琢磨了半響妻子與這些情人究竟幹了些什麼,轉念一想,他覺得這件事也不能全怪莫莉,自己沒有滿足她對夫妻生活的要求,他願意再做一次努力。
莫莉處於半睡半醒之中,在莫莉的夢中出現有丈夫布盧姆、博依蘭、初戀情人和丈夫剛剛說過的史蒂芬,她又開始幻想和這位年輕人談情說愛了。她朦朧地感到一種母性的滿足和對一個青年男子的衝動。不過,她想得最多的還是丈夫,想到10年來夫妻生活的冷漠,想到他的許多可笑的事情,她覺得他還是個有教養,有禮貌,有豐富知識,有藝術修養的人,實在是個難得的好丈夫,她決心再給他一次機會。

作者介紹

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是愛爾蘭小說家,生於都柏林。父親是稅吏。喬伊斯從小受天主教教育,曾在都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語言,也曾在巴黎學醫。他除短暫時間住在愛爾蘭外,大部分時間在瑞士、義大利和法國度過。1920年定居巴黎,專門從事小說創作。詹姆斯·喬伊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回顧了喬伊斯的生平,作品及其進入中國的過程與途徑,中國文學界對他的研究以及魯迅對他的一些看法。
一、生平與作品
1882年2月2日,喬伊斯(James Joyce)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他的父親對民族主義有堅定的信念,母親則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喬伊斯出生的時候,愛爾蘭這個風光綺麗的島國是英國的殖民地,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他有一大群弟弟妹妹,但他父親偏愛這個才華橫溢的長子,“不論這一家人有沒有足夠的東西吃,也給他錢去買外國書籍。”他從小就在教會學校接受天主教教育,學習成績出眾,並初步表現出非凡的文學才能。1898年喬伊斯進入都柏林大學專攻哲學和語言,1902年6月,喬伊斯畢業於都柏林大學學院,獲得了現代語學士學位。10月2日,他登記到聖西希莉亞醫學院修課。可是,在這裡只念到11月初就因為經濟困難而放棄了學業。1904年,他偕女友諾拉私奔歐洲大陸,從此義無返顧地開始了長及一生的流亡生涯,中間僅僅點綴著短期的回鄉探親,1911年後便再也不曾踏上愛爾蘭的土地。他一生顛沛流離,輾轉於的里雅斯特、羅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語和為報刊撰稿餬口,又飽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幾乎完全失明;但他對文學矢志不渝,勤奮寫作,終成一代巨匠。1939年巴黎淪陷,12月他帶著家眷疏散到法國南部。1940年12月17日,喬伊斯夫婦把患精神分裂病的女兒露西亞留在法國的一家醫院,狼狽不堪地逃到瑞士的蘇黎世。第二年的1月10日,喬伊斯因腹部痙攣住院,查明是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在13日凌晨去世,終年59歲。
喬伊斯的文學生涯始於他1904年開始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在寫給出版商理查茲的一封信中,他明確地表述了這本書的創作原則:“我的宗旨是要為我國的道德和精神史寫下自己的一章。”這實際上也成了他一生文學追求的目標。在喬伊斯眼中,處於大英帝國和天主教會雙重壓迫和鉗制下的愛爾蘭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國家,而都柏林則是它“癱瘓的中心”,在這個城市裡每時每地都上演著麻木、苦悶、淪落的一幕幕活劇。
詹姆斯·喬依斯於1904年1月7日,在他母親逝世之後4個月起在都柏林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畫像》,1914年完稿於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歷時10年。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有強烈的自傳色彩,主要描寫都柏林青年史蒂芬·迪達勒斯如何試圖擺脫妨礙他的發展的各種影響——家庭束縛、宗教傳統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去追求藝術與美的真諦。喬伊斯通過史蒂芬·迪達勒斯的故事,實際上提出了藝術家與社會、與生活的關係問題,並且饒有趣味地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史蒂芬·迪達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圖逃避的都柏林世界所造就的,都柏林無形中報復了反叛的青年藝術家。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一天的記錄,即主人公廣告經紀人利奧波德·布盧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動。喬伊斯在本書中將象徵主義與自然主義鑄於一爐,借用古希臘史詩《奧德修紀》的框架,把布盧姆一天18小時在都柏林的遊蕩比作希臘史詩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現代史詩的概括性。《尤利西斯》以三個人物為主,除代表庸人主義的布盧姆外,還有他的妻子、代表肉慾主義的莫莉以及代表虛無主義的青年史蒂芬·迪達勒斯。小說通過這三個人一天的生活,把他們的全部歷史、全部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長篇小說《芬尼根守夜人》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闆的潛意識和夢幻為線索,是一部用夢幻的語言寫成的夢幻的作品。喬伊斯借用義大利18世紀思想家維柯關於世界在四種不同社會形態中循環的觀點,在此框架中展開龐雜的內容。書中暗喻《聖經》、莎士比亞、古代宗教、近代歷史、都柏林地方志等,大量借用外國詞語甚至自造辭彙,通過誇張的聯想,喻示愛爾蘭乃至全人類的歷史、全宇宙的運動。
除上述三部作品,喬伊斯還著有詩集《室內樂集》和劇本《流亡者》。
在喬伊斯的一生中,民族主義思想是貫徹始終的。早在1912年8月22日,剛屆而立之年的喬伊斯就在致妻子諾拉的信中寫道:“我是也許終於在這個不幸的民族的靈魂中鑄造了一顆良心的這一代作家之一。”1936年,喬伊斯邊讀著英國版《尤利西斯》的校樣邊對弗里斯·莫勒說:他為了這一天,“已鬥了二十年”。 喬伊斯從1914年著手寫《尤利西斯》,但直到1918年美國的《小評論》才開始連載。最早的單行本是1922年在法國由莎士比亞書屋出版的。德(1927)、法(1929)、日(1932年出四分冊,1935年出第五分冊)譯本相繼問世後,美國版(蘭登書屋,1934)也出版。然而對喬伊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尤利西斯》在英國本土的出版。也難怪他對丹麥詩人、小說家湯姆·克里斯滕森說:“現在,英國和我之間展開的戰爭結束了,而我是勝利者。”他指的是,儘管《尤利西斯》里對1901年去世的維多利亞女王及太子(當時[1904]在位的國王愛德華七世)均有不少貶詞,英國最終不得不承認這本書,讓它一字不刪地出版。
喬伊斯在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深深感動著愛爾蘭人民。而愛爾蘭人是這么崇拜喬伊斯的,甚至把《尤利西斯》中描寫主人公利奧波德·布盧姆一天全部活動的六月十六日定為“布盧姆日”,該節日後來成為了僅次於國慶日(三月十七日聖巴特里克節)的大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