尜棗

尜棗

尜(gá)棗也稱嘎嘎棗、呷呷棗,該品種俗稱悠悠棗,果實兩頭尖,中間大,形似一種兒童玩具尜兒,因而得名。北京各地均有零星栽植,近年門頭溝區龍泉霧、軍莊,昌平區十三陵,懷柔區橋梓和順義區等地有較大發展。這種棗果實平均重10.1克,脆甜多汁;鮮棗含糖量29.91%;由於該品種果形美觀,皮薄肉脆,色澤鮮艷,含糖量高,口感好,在果品市場上售價不斷攀升;9月上中旬成熟,品質上等,屬於品質優良的鮮食品種。此品種早期豐產和豐產穩產性極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尜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鼠李目
  • :棗屬
  • 分布區域:盛產於北京
植物學特徵,生物學特性,生長習性,繁殖和栽植,田形修剪,肥水管理,保花保果,病害,蟲害,採收乾制貯藏,植物價值,營養價值,食用價值,相關報導,

植物學特徵

樹冠呈自然圓頭形,樹姿直立,乾性較強,樹勢弱,樹體小。主幹灰褐色,皮部縱橫裂,裂紋少而淺,易剝落。棗頭枝灰褐色,年生長量25--65厘米,節間略直,皮孔灰褐色,小而多。棗股灰黑色,圓錐形。通常抽生棗吊1-6個,吊長10-l6厘米,著果較多部位3-6節。花量較多,每一花序有單花1-9朵。棗吊有葉9-l2片,葉片小而厚,紡錘形,長3.3-5.5厘米,寬1.4-2.3 厘米,先端銳尖,葉緣鈍齒,基部偏圓形,綠色,葉柄長0.3-0.6厘米。
尜棗尜棗
果實中大,尖柱形,縱徑3.5-4.2厘米,橫徑2.1-2.7厘米,單果平均重10.1克,最大單果重12 克。果皮中厚,深紅色。果面光滑,果點中大較多,梗窪淺 而中廣,果頂凸尖。肉黃白色,質緻密較脆,液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26.9%。小,紡錘形,縱徑2.1-2.7 厘米,橫徑0.6-0.77厘米,平均重0.41克,可食部分占果重96%。核面較粗糙,溝紋微淺,先端長而漸尖,基部鈍圓,含仁率90%,種仁飽滿。果實品質中上,適於生食,也可制乾。制乾率55.2%。

生物學特性

20年生植株乾高1.45米,乾周0.38米, 樹高5-7米,枝展5-5.4米。棗頭萌發力較弱,當年結實力差。進入結果期較早,豐產,產量穩定、20年生單株產 鮮棗30-35公斤。在當地4月上旬萌芽,5月中下旬開花,6月上旬達盛花期,9月中旬果實成熟,10月下旬落葉。
尜棗尜棗

生長習性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平滑無毛,具成對的針刺,直伸或鉤曲,幼枝纖弱而簇生,頗似羽狀複葉。成"之"字形曲折。單葉互生;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少有卵形,長2~6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歪斜,邊緣具細鋸齒,3主脈自基部發出,側脈明顯。花小形,成短聚傘花序,叢生於葉腋,黃綠色;5裂,上部呈花瓣狀,下部連成筒狀,綠色;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於花盤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長圓形,長1.5~5厘米,熟時深紅色,果肉味甜,核兩端銳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尜棗尜棗

繁殖和栽植

尜棗多用嫁接法或分株法繁殖。嫁接時砧木用本砧或酸棗,接穗用1~2年生棗頭上的二次枝。本砧或酸棗種子行秋播或沙藏後春播。皮下接法對砧木粗度要求不嚴,接穗容易採集,嫁接成活率高,是棗樹的主要嫁接方法,在砧木離皮期均可進行,以發芽前後至新梢旺長期為最好。較粗的砧木可以用劈接法,嫁接適期掌握在萌芽前15~20天。分株是利用棗發生的根櫱。根櫱過密時可適當疏除。此外,利用自根棗樹,還可進行根插育苗。用生根粉處理一年生枝,硬枝扦插也有較高的成活率。
尜棗尜棗
江淮流域栽植棗樹以秋植為好。起苗時應避免傷根過多,運輸過程中要防止受旱,栽植後主幹60厘米範圍樹盤內要覆蓋地膜。這樣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縮短緩苗期。棗苗栽植後,有時會發生直到第二天春季才萌芽生長的“假死”現象,即與此有關。栽植株行距在成片栽培時可掌握(4~5)米X(6~8)米;進行棗糧間作的,行距可擴大到15米~20米。丘陵山地多栽於梯田外緣。

田形修剪

冠內光照強弱對枝組的結果能力和壽命有很大影響。疏散分層形內膛光照較好,是棗的一種豐產樹形。全樹主枝7~9個,分三四層著生在中心幹上。每層主枝數可比蘋果樹梢多。第一層主枝3~4個,以上各層2~3個。第一、二層層間距保持100厘米~120厘米,以上各層可梢小,60厘米~80厘米。此外,土壤肥沃、乾性強的品種還可採用主幹形樹形。這種樹形全樹有主枝6~8個,以50厘米~70厘米的間距上下錯落排列在中心幹上,不分層。必要時,各主枝上可再分生副主枝(側枝),以填補空間。乾性弱而土壤較貧瘠的可採用自然開心形樹形。這種樹形與桃相似,樹幹上部著生3~4個主枝,分枝角保持30度~40度,然後在主枝的外側方再培養1~2個副主枝(側枝)。
尜棗尜棗
棗樹修剪方面的特點是,有的品種不易發生側生棗頭,栽植後過早定乾常致棗頭的數量少而弱,難以培養成疏散分層形樹形中的第一層主枝。遇有這種情況時,可在栽植3~4年後,乾徑達2厘米~3厘米粗度時重行定乾。棗樹枝梢易彎曲下垂,與其他樹種相比,定於高度應較高。成片園保持乾高80厘米~100厘米,棗糧間作園保持120厘米~150厘米。
整形中中心乾的延伸應利用主芽萌生的棗頭,定乾後剪口下第一個二次枝需從基部剪除。主枝和副主枝(側枝)的培養則可充分利用永久性二次枝,在冬剪時留l~2節重剪,促使抽生健壯棗頭,這樣可加大骨幹枝的分枝角度。如二次枝細弱不可用,則從基部剪除,以使主軸上的主芽直接發生棗頭,如這些枝條開張角或延伸方向不當,需用拉、引等方法加以調整。
在培養骨幹技的同時,周圍其他棗頭和永久性二次枝上都能形成大量棗股,每年抽生棗吊結果。幼樹期應以輕剪為主,充分利用這些棗頭。進入盛果期後,則需及時控制、利用和更新這些基枝。最好每年培養一批新的棗頭、二次枝和棗股,同時更新一批老的基枝。當骨幹枝先端下垂,棗頭生長短弱,棗吊抽生減少且生長衰弱時,可對部分骨幹枝輕度回縮,剪去下垂嚴重部分,使其抽生強壯棗頭取而代之。全樹衰老時,利用棗樹隱芽壽命長的特點,可用同樣的方法更新整個樹冠。
除冬剪外,生長期間還要做好抹芽、疏枝(疏除內膛過密的棗頭及徒長枝)和對旺長棗頭的摘心工作。摘心時下部留3~5個二次枝,經控長後二次枝生長充實,有效結果部位增加,並可提高摘心棗頭的著果率。

肥水管理

棗樹雖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要早結豐產優質,仍需有良好的肥水條件。“三荒”薄地尤其要及時中耕除草和鬆土保墒,並增施肥水。
尜棗尜棗
萌芽遲而落葉早,生長期短。施肥以采後施用肥效長的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前期追肥在萌芽前使用,滿足枝葉生長和花芽分化的需要,以氮肥為主;後期追肥在幼果期使用,滿足果實發育和根系生長的需要,以肥為主,配合氮肥,有利於增進果實品質。此外,在花前、花期和幼果期還可進行葉面追肥,對提高著果率和提高棗果質量效果都很明顯。幼果期噴布葉面肥,可用0.3%~0.5%的尿素,1.5%~3%過磷酸鈣和草木及的浸出液。在落葉前噴施尿素,可推遲落葉,提高樹體的營養積累。

保花保果

開花著果期間,土壤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如遇春旱,灌水能提高的著果率。梅雨期間則應注意排水。7~8月果實膨大期遇伏旱也要及時灌水,無灌溉條件的可在樹盤鬆土覆草,減輕旱害。棗為蟲媒花。花量大而著果率低,除自身原因外,與授粉受精、花期天氣及樹體營養有關。改善授粉受精條件主要是花期放蜂,如花期天氣嚴重乾旱,可在傍晚對樹冠噴清水,以促進花粉發芽。此外,花期噴布0.2%~0.3%的硼砂溶液,或百萬分之五到百萬分之十(SPPm~10PPm)2,4-D溶液,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著果率。噴百萬分之十到百萬分之十五(1OPpm~15ppm)濃度的赤黴素溶液對小棗類、長棗類的品種的效果尤好。
尜棗尜棗
花期主幹環剝可以加強樹體營養,減少落花落果。產地民眾稱“開甲”或“枷樹”。環剝寬度約0.3厘米~0.5厘米,以剝口在30~40天內能癒合為度。每年或隔年剝一次,剝皮位置每年上移3厘米~5厘米,直至分枝處再從下而上重新開始。落花重的品種直在盛花初期進行;對花期容易著果而花後生理落果嚴重的品種,宜在盛花末期到生理落果高峰期進行。主於環剝應在乾徑達10厘米~12厘米以上,樹冠基本形成後開始施行。小樹和弱樹不宜環剝。除環剝外,旺長棗樹在棗吊長到7~9片葉片時噴布0.1%~0.2%濃度的多效唑溶液,可抑制新梢生長、調節養分分配和提高著果率。

病害

主要有棗瘋病棗鏽病。近年在棗果成熟前還有爛果病發生。棗瘋病引起枝、葉、花不正常的生長,常呈叢枝狀,是由一種類菌質體所引起的病害,可能還存在病毒。常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它通過嫁接和葉蟬傳播為害,尚無良好的防治方法。一旦發現病株,應及早剷除,防止蔓延。同時在繁殖苗木時注意選用無病接穗,生長期中防治葉蟬為害,減少傳病機會。棗鏽病為害葉片和果實,使葉片早落,果實不能正常成熟。江淮流域夏季高溫多雨,容易發病。防治方法,掌握在發病前噴布1:(2~3):250的波爾多液, 20天后再噴一次。此外,噴20%粉銹寧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尜棗尜棗

蟲害

主要有桃小食心蟲棗尺蠖棗粘蟲等,此外還有一些雜食性的害蟲,如刺蛾龜蠟蚧盲蝽象等。
(1)桃小食心蟲:為害果實,造成嚴重落果,棗果不堪食用。江淮地區一年發生2~3代。
(2)棗尺蠖:又稱棗步曲,食害幼芽、葉片及花蕾,一年1代,以在樹冠下淺土中越冬,次春羽化。防治方法,結合秋冬季土壤深刨、耕翻拾蛹殺滅,利用雌蛾無翅在夜晚上樹交配產卵的特點,進行人工捕捉,或在樹幹基部四周綁紮8厘米~10厘米寬的塑膠薄膜帶,阻止雌蛾上樹。幼蟲大量孵化後可噴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5000倍液防治。
(3)棗粘蟲:又稱棗實蛾。以幼蟲吐絲綴葉為害葉、花和果實,一年發生3~5代。在樹皮隙縫中以蛹越冬。防治方法,9月上旬前可在樹幹分杈處綁草誘殺,冬季刮樹皮滅蛹,發芽期展葉前噴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5000倍液。此外,利用成蟲的趨光性,還可用黑光燈誘殺。

採收乾制貯藏

果實成熟過程按皮色和質地的變化,可分成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尜棗果在白熟期已充分發育,肉質較鬆軟,皮薄,糖煮後皮肉不易分離,是加工蜜棗用的果實採收適期。脆熟期果皮已漸轉紅,此期棗果質脆、糖高、汁多,是鮮食用棗的採收適期,加工南棗和烏棗則要求在全紅脆熟期採收。完熟期的棗果色澤深艷,含糖量達到最高,肉質由內向外逐漸變軟,含水率降低,是乾制紅棗的採收適期。
尜棗尜棗
採收棗果長期都用長桿敲枝震落法,工效很低。套用百萬分之二百至百萬分之三百(200PPm~300PPm)濃度的乙烯利溶液,在正常採收前7~8天噴布樹冠,可有效地促進脫落,噴後4~6天震動枝幹,即能使95%以上的成熟果實均脫落,提高工效4~10倍。但對有的品種可能有輕度落葉的現象。
棗果採收後,鮮棗需在一15C條件下經過速凍才宜進一步冷藏保鮮。民間一般多經乾制或加工後進行貯藏。乾制通常採用曬乾法,選平坦、乾燥通風處設定曬場,將棗果攤放於席箔上,厚10厘米左右,暴曬10~15天,每天翻動數次,至棗果含量降至28%以下,手握不發軟時即可收藏。如果天氣不好,也可用烤房烤制紅棗。

植物價值

營養價值

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環磷酸腺苷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尜棗尜棗
尜棗的作用:作為中藥套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髒躁等證的治療。藥理研究發現,大棗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大棗多糖、黃酮類、皂苷類、三萜類、生物鹼類、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烏苷(cGMP)等,對人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效。

食用價值

抗腫瘤
尜棗中的cAMP在生物體內參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態形成、糖原和脂肪分解、類固醇生成等多種生理生化過程,並可作用於基因轉錄,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更重要的是cAMP對治療各種腫瘤有顯著療效,能有效阻止人體中亞硝酸鹽類物質的形成,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形成與增殖。另外,大棗中富含的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尤以山楂酸效力最強,甚至超過了常用的抗癌藥氟脲嘧啶。
抗氧化
尜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及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參與組織細胞的還原反應,與體內多種物質的代謝有關,充足的維生素C能夠促進生長發育、增強體力、減輕疲勞
降血壓、降膽固醇
尜棗中的維生素P含量為所有果蔬之冠,其具有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從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還可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積蓄。另外,大棗中所含的皂類物質,具有調節人體代謝、增強免疫力、抗炎、抗變態反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含量等作用;所含蘆丁有保護毛細血管通暢、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有療效;所含的黃酮類物質可用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治療和預防
保肝護肝
尜棗中的果糖、葡萄糖、低聚糖、酸性多糖參與保護肝。大棗可使四氯化碳性肝損傷的家兔血清總蛋白與白蛋白明顯增加。同時大棗能提高體內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大棗中的維生素C及cAMP等,能減輕化學藥物對肝臟的損害,並有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血清總蛋白含量的作用。在臨床上大棗可用於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提高免疫力
尜棗多糖是大棗中重要的活性物質,其有明顯的補體活性和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防治腦供血不足
尜棗中的黃酮類物質可以防治腦缺血症並對腦缺血所致的腦組織超微結構損傷有保護作用。
抗過敏
可治療過敏性紫癜。這主要是因為人體攝入足量的cAMP後,免疫細胞中cAMP的含量也升高,由此會抑制免疫反應,達到抗過敏效應;大棗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苷衍生物對5-羥色胺和組織胺有對抗作用,因而可抗過敏。
尜棗尜棗
防治心血管病
尜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P,對健全毛細血管、維持血管壁彈性,抗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大棗中含有cAMP,其藥理作用表現為改善人體微循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腦和心臟的供血量,減慢心律,降低心肌耗氧量而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謝,故可防治心腦血管病。

相關報導

十三陵地區棗園多,沿燕山、太行山山脈北坳東西綿延100多里。其中長陵鎮裕陵村產的大棗被檢測出來富含“硒”元素,使得“裕陵棗”更加出名。
“北京市金順尜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是裕陵村村民王金燕,她家的果園種有150畝棗樹,在京郊的碧空群山中,棗樹的綠葉映著密密麻麻的各色尜棗。因為地處山上,空氣非常清新,越往上,棗樹之間的小道越是狹窄,棗樹密密的枝葉擋住了小道的空間。可以一邊爬山一邊吃尜棗。王金燕說,“尜”字上下各一個“小”字,中間是一個“大”字,很形象地說明了尜棗的模樣:兩頭尖、中間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