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頭黃姑魚

尖頭黃姑魚

體長為體高3.6~3.8倍,為頭長3.4~3.5倍。頭長為吻長4.2~4.5倍,為眼徑5.4~6.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3.1~3.2倍。 體延長,側扁,背部略呈弧形,腹部較平直。頭中大而尖,側扁。吻尖突,大於眼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尖頭黃姑魚
  • 拉丁學名:Nibea acuta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體長為體高3.6~3.8倍,為頭長3.4~3.5倍。頭長為吻長4.2~4.5倍,為眼徑5.4~6.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3.1~3.2倍。 體延長,側扁,背部略呈弧形,腹部較平直。頭中大而尖,側扁。吻尖突,大於眼徑。吻褶游離,分為2葉;吻上孔3個,呈弧形排列,吻緣孔6個,中吻緣孔圓形,深凹,側吻緣孔裂縫狀。眼較小,位於頭的前半部,眼間隔微突,約與眼徑等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圓形,後鼻孔較大,裂縫狀。口大,亞前位,口裂稍斜,上頜稍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後緣下方。上頜外行牙較大,錐形,前方數牙最大,犬牙狀,排列稀疏,口閉時外露,其餘牙細小,排列成牙帶,下頜牙細小,帶狀排列,無犬牙。頦孔6個。無頦須。鰓孔寬大。前鰓蓋骨邊緣具細弱鋸齒。鰓蓋骨後上方縣2柔弱扁棘。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粗短,最長鰓耙約為鰓絲1/3。 體被櫛鱗,吻部、頰部及眼間隔被圓鱗或弱櫛鱗。背鰭鰭條部及臀鰭基部具由1~2行小鱗組成的鱗鞘。側線完全,弧形,向後幾伸達尾鰭末端。 背鰭連續,鰭棘部與鰭條部之間具一深缺刻,起點在胸鰭基底的上方,第一鰭棘最短,第二、三鰭棘最長,約為頭長1/2。臀鰭具2鰭棘,起點在背鰭第十一至十二鰭條的下方,第一鰭棘短小,第二鰭棘中大,為第一鰭棘4.5~5.0倍。胸鰭尖長,大於眼後頭長。腹鰭位於胸鰭基底後下方,短於胸鰭。尾鰭楔形。 鰾大,前部無突出側囊,前端圓形,後端細長,具30對纓須狀側肢,側肢無背分支。耳石長形,腹面蝌蚪形印跡之"尾"區為一"J"字形凹溝,末端彎向耳石外緣。

生活習性

棲息於沿岸淺水區。吃小型甲殼動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孟加拉灣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中國中國產於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