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葉硬葉蘭

少葉硬葉蘭

少葉硬葉蘭是百合亞綱、蘭目、蘭科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葉硬葉蘭
  • 拼音:shǎo yè yìng yè lán
  • 學名:Cymbidium paucifolium Z. J. Liu & S. C. Chen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百合亞綱
  • 超目:天門冬超目
  • 天門冬目
  • 蘭科
  • 蘭屬
  • :少葉硬葉蘭
基本資料,形態特徵,物種分布,生長習性,蘭盆選擇,誤區,消毒概念,營養概念,植料配製,傳統,缺點,栽種方法,日常管理,環境,常見弊端,病害防治,傳染途徑,主要病害,蘭花櫱腐病症狀及防治對策,細菌褐腐病症狀及防治對策,蘭花腐爛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與紋瓣蘭的區別,

基本資料

拉丁名:Cymbidium paucifolium
相關文獻:《武漢植物學研究》-2002年20卷5期 -350-352頁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分類號:Q949.718.4
簡介:雲南蘭科新種少葉硬葉蘭,該種的近緣種紋瓣蘭。

形態特徵

多年生附生植物,基部為最終化解為纖維的鞘所包圍。根肉質;側根多,堅挺,直立向上。假鱗莖狹卵形,稍壓扁,長7~ 8 cm,寬4~ 4.5 cm,幼嫩時包藏於葉基之內。葉在每個假鱗莖上2~ 4枚,近舌狀,長33~ 64 cm,寬3~ 4.7 cm,堅挺,深綠色,先端鈍並有不等的2圓裂,近基部對摺,有關節。花葶從假鱗基部纖維叢中抽出,外彎或下垂,長25~ 40 cm,基部具4或5枚鞘,鞘長1~ 3 cm;總狀花序長14.5~ 23 cm,具6至11花;花苞片三角形,長約3 mm;花梗連同子房長2.2~ 2.5 cm,紫紅色,有黃綠色暈;花直徑約4 cm,有淡香;萼片狹矩圓形或狹舌狀橢圓形,長2.0~ 2.3 cm,寬5.5~ 6.5 mm,先端鈍,除具黃色的狹窄邊緣外全部紫紅色;花瓣狹矩圓形,長1.8~ 2.0 cm,寬4.5~ 5.5 mm,先端鈍,色澤與萼片相似;唇瓣輪廓為近卵形,長1.7~2.0 cm,寬1.4~ 1.5 cm,紫紅色,近基部有淡黃色斑點,近中部3裂,基部囊狀;側裂片半卵形,直立,超出蕊柱,紅紫色,有白色細斑點;中裂片寬矩圓狀橢圓形,長、寬各8~ 9 mm,紫紅色,僅邊緣白色,基部有淡黃色斑;唇盤上具有2條褶片;褶片近平行,向基部漸寬,乳白色或黃色,基部有紅棕色斑點;蕊柱長約1.2 cm,寬5 mm,略弓曲,近頂端有狹翅,有極短的蕊柱足;花粉團2個,近三角形,有深裂隙;粘盤三角形。花期10~ 11月。
少葉硬業蘭少葉硬業蘭
新種是自西雙版納引種的植物,約有10 余株,種植於梧桐山苗圃總場蘭園的樹幹上。植物成大叢,生長極為旺盛。奇妙的是,在肉質的根上長出許多小側根;小側根堅硬,直立向上, 形成密叢, 頗似巨大的刷子。該種植株全部都具備這個特徵,甚為壯觀,易於辨認。

物種分布

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西南部至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要栽好少葉硬葉蘭,首先需要了解少葉硬葉蘭的習性和特點。
少葉硬葉蘭
俗話說“養蘭即養根”,因此首先了解它的根系生長習性是至關重要的。少葉硬葉蘭生長地域範圍小,有特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因而形成根和莖粗、壯、圓、實而長的特點,根的直徑一般在0.5cm上下,長往往超過20cm。
少葉硬葉蘭生長的地理位置臨近冬天下雪積雪的線段,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生長,在0度以下進入休眠期,那么根和莖必須生長得壯實,才能滿足生長條件的需要。由於少葉硬葉蘭的根系粗獷壯實,使其具備了耐寒的優點,所以,它既能適應氣候寒冷的地方栽培, 又適合在亞熱帶地區種植。
少葉硬葉蘭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其根由表皮、肉質層和中心往三部分組成,肉質層又好似海綿體,具有很好的吸水能力,而這種功能體系的正常運轉,又需要良好的透氣環境條件來保障。因此在栽種時必須掌握其特性,儘可能提供適合於生長的有利條件。
根據少葉硬葉蘭根系特點分析,家養少葉硬葉蘭必須遵循這種客觀條件才能使其根系健康生長。

蘭盆選擇

選盆是栽好少葉硬葉蘭的基礎條件。
少葉硬葉蘭有粗壯而長的蘭根,根系需要充分的疏鬆透氣,同時要有利於蘭根的適當的生長空間。這裡所謂的“適當”的生長空間,一般來說就是“看根選盆”的概念。
栽培一盆少葉硬葉蘭,無需看其苗數多少,只要在其根系充分舒展的情況下,選擇的蘭盆能盛放下根系即可。從傳統的少葉硬葉蘭種植的情況看,少葉硬葉蘭的根系與葉長近1:1的比例,也就是說,用傳統方法種植的一株少葉硬葉蘭,在維持根系發育與維持葉、苗、花生長發育的營養分配比例也是1:1,根系在給蘭花提供營養的同時,自身也消耗了過多的營養。如此選盆栽培,其作用一是有效控制了根系的過度生長,其過剩的營養成分必將分配到苗、葉、花的生長發育上,其二,根盆配比適當,環境溫度很容易透過盆體直接作用於根系,有利於提高蘭根的有氧代謝和蘭菌的繁殖。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須知陽光不僅提供植物生長必要的光合作用,還有更重要的是提供溫度的作用。
在日常的蘭花栽培中,最常見的錯誤概念就是:盆大、植料多則營養充分。其實在根系與盆體不般配的情況下,最常見的則是根系僵化控水困難導致生長緩慢、少發苗、不發苗甚至根系腐爛。

誤區

關於根系的處理通常在養植少葉硬葉蘭的過程中存在兩個誤區:

消毒概念

少葉硬葉蘭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只有在根系周圍的蘭菌給根系提供營養,蘭花才能獲得充足的生長必須的物質。不論健康與否,在栽培前均使用殺菌藥“消毒”,實際上就是破壞了這種自然平衡的生長條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使蘭花不得不重新繁殖蘭菌,較長的伏盆時間導致了苗、根、芽等的生長遲緩。嚴重者產生比病害更為嚴重的藥害。
蘭菌分有益菌(需氧菌)和有害菌(厭氧菌)之分。只要在一個富含氧氣的環境中,有害菌,也就是產生黑斑病等的病菌很難存活和繁殖。這是一個必須充分認識的一個概念。

營養概念

首先必須明白,蘭花的種植與蔬菜的種植存在本質的區別,給蘭花提供的營養,除了葉面施肥以外,基肥實質上是給蘭菌提供一個優越的、富含營養的小環境,而不是直接作用於根系的。

植料配製

傳統

仍然沿用的植料配製,都偏愛腐葉土,更有甚者為了更能體現它的自然性和順應性,不惜從少葉硬葉蘭原生長地購拉土材用來栽培,力求更加完美自然。這種精神固然可嘉,但其行為其實不可取。
我們知道,蘭花的生長需要約18種有益菌給其提供營養物質,而腐殖酸中這類有益菌繁殖很快,無庸諱言,有害菌的繁殖同樣也很快。到原生地花大力氣購拉土材的做法,其實不過就是取點菌種而已。
使用樹皮等作為蘭花栽培植料的做法,是從人工菌的培育上受到啟發而啟用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很好的蘭花栽培材料。樹皮首先作為一種硬植材本身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其次樹皮作為蘭菌的寄生宿主因其腐化時間很長,能給蘭菌提供較長時間的營養需要,通常使用該植料栽培的一盆蘭花可維持兩年以上無需更換植料,使用省事、經濟。栗樹葉具有的優點是營養作用發揮迅速,其缺點是。

缺點

1、營養提供的時間短,一般來說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約3-4個月即面化,在日常供水過程中,面化的植料因水分的原因沉積於盆底,不同程度地阻塞了疏水孔,導致整盆植料上乾下濕現象的發生,最終導致糟根現象的發生,同時因植料通透性下降,給厭氧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條件,導致黑斑、黃褐斑等病發生。
2、樹葉本身帶有各種各樣的、兼有一定數量的蟲卵,在作為栽培材料使用中也是難以預防的。
3、因樹葉的面化問題,常見的是整盆植料的落盆現象,既影響了美觀,同時也使管理顯得繁瑣。因為樹葉的上述特性,所以在使用上必須限量,以充分發揮其優點,避免缺點。
輔助添加的唐基蘭石或者浦里蘭石,在維持盆體濕度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利用其空心的特點給蘭菌提供一個利於繁殖的小環境。蛇木具有不易腐化的特性,使用原理與樹皮相同,其中摻入適量的顆粒羊糞也是為蘭菌的繁殖服務的。
上述的植料配製,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勤給水可以避免植料在發酵過程中產生過度的熱量對根系產生燒傷,同時可以有效排除根系蘭菌產生的有害氣體,有利於根系健康。
在栽培蘭花的實踐過程中,在使用新植材的同時,適量摻入一點老的、蘭花發育很好的盆體內的栽培材料,可以大大縮短蘭花伏盆時間,這樣做,實際上是將已經培育好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群的材料移入新植材中,有利於蘭花的健康、快速發展。

栽種方法

栽種蘭花時植料必須是濕潤的,忌用乾料栽培,同時必須舒展其根系,以便使根系充分地發揮其作用,那種將根系團抱在一起上盆的方法是極端錯誤的。為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可以在上盆前在靠得較緊的根系之間插入一兩片樹葉以分隔根系。
栽種過程中忌用力壓植料在添加植料的過程中,搖動盆體使植料自然下落即可,這樣做既確保了植料充分落根,又能保持盆體內植料寬鬆,利於蘭根儘快恢復正常生長。定根水一般來說在栽培後的次日給水較好,但第一次給水必須使用大水一次性澆透,以避免細土沉積現象的發生同時保證盆內根系環境的通透性。

日常管理

環境

蘭花是有生命的,它長期生活在我們給它提供的環境中,它的生長好壞由我們能否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及管理來決定。養蘭植料的選擇是蘭花生長環境中的重要一環,選對了植料,養蘭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對植料的科學配製決不可掉以輕心。
蘭界前輩們流傳下這么兩句話:一曰“乾蘭濕菊”,二曰“通風透氣”可謂聖人之言,被養蘭者奉為金科玉律。
“乾蘭濕菊”中的“乾蘭”,按書上說的其“乾”與“潤”同義,但“乾”與“潤”其實只有一線之差,而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面臨工作、生活、學習、交際應酬等等繁雜事務,已經全無古人文人雅士的悠閒,要在這一線之間把握好,全無可能。蘭界先行者提出的“重水植蘭”法,經實踐證實是切實可行的植蘭方法,後來者可以借鑑。

常見弊端

“乾”養法常見有如下弊端:
一是空根問題的出現,過乾導致蘭根水分不足,細胞不可避免地發生脫水,稍有加重,則造成不可逆的根系細胞損害,這個時候給水,恰恰造成了細胞水腫,加快了根系細胞的死亡,形成空根。
二是假性滲透,在植料過乾的情況下,水往往順盆壁或者在植料之間形成的幾個空隙間流出,從外表看似乎已經澆透,實則還是乾土一盆。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有些蘭友“聰明”地採取了“泡盆”的方法,將整個蘭盆浸泡入水中,然後對照時鐘按時取出,雖說其樂也融融,實則苦不堪言,更為可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水或者乘水的容器不可避免地將成為某種疾病的傳染源!這種方法,為初學養蘭者戒!
三是糊葉、少芽,生物的孕育、生長都離不開水,芽點的孕育需要充足的水分,這個道理不言而喻,在一個類似“沙漠”的環境下,小草、小樹如何能夠存活呢?糊葉的出現也往往是過度控水造成的後果,包腳葉焦糊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到整株蘭花的生命,但畢竟在觀賞價值上受到嚴重的影響。
說到“通風透氣”,人們往往談到種蘭環境的溫度、濕度,通風性如何、蘭房坐向等等,這些都是對的,但大多數人往往疏忽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盆體內植料的“通風透氣”,這是個不容疏忽的概念問題,有關原理。有些蘭友時常說蘭房各方面都不錯了,但還是種不好蘭花,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忽視了這個問題。在各類養蘭環境中,陽台養蘭難度可能是最大的,但也有許多蘭友養得非常好,究其原因就是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非常到位,在蘭盆這個小小環境中把蘭根養好了,養壯了,花葉還能不好嗎?

病害防治

進入盛夏,濕度和溫度都大幅上升, 少葉硬葉蘭進入生殖旺季。每天看著蘭芽怒長,多少有點收穫的喜悅。相信蘭友們每天都會看上幾遍。仔仔細細的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出現病害,難免會影響心情。
事實上,高溫高濕的氣象條件有利於病害的發生,高溫改變了原生質的理化特性,使生物膠體的分散性下降,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大量外滲,酯類化合物變成層狀,有時還會導致細胞結構的破壞,使細胞核膨大、鬆散、崩裂。高溫還改變其呼吸強度,使植物體內合成受阻,原生質的分解大於合成,尤其在光照不足而氣溫又過高的情況下,受到的破壞尤為嚴重。我們在管理時,時時留心,加強防禦。本著重防於治的植保方針,治早、治小、治了。以免一年辛勞毀於疏忽。
為防止蘭花病害,除了保持環境清潔濕潤,通風,澆水施肥清淡調勻,用藥適時適度,基質乾淨通透,光照適宜等措施外,更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盛夏季節氣候濕熱,空氣濕度高,是蘭草一年當中生長的黃金季節,也是各種病害的盛發期。為避免病害,我們注意做到兩點:一是控制澆水;二是及時施藥。
如果基質濕悶不潔和過乾,基質濕悶不潔,空氣受到排擠,病菌大量繁殖,蘭根受損,各種病害由此而發,危害蘭株。在生死線上掙扎的蘭株,為維持生命就會張大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各種病菌乘虛而入,病害隨後發生。
蘭草度酷暑,消耗較大,抵抗力相對減弱, 有的認為高溫季節,由於溫度過高,病害並不明顯,只須做好通風、遮陰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高濕高濕季節,正是花卉病害的高發時期。

傳染途徑

1.是植株被人為的機械創傷,病原菌從傷口侵入,當遇到高溫27-30℃時,加之通風不良,排水不暢基質,此病發生髮展的較快。
2.是花卉植株遭遇昆蟲咬傷的蟲口感染。
3.是花卉生長的環境沒進行徹底殺菌消毒等因素,易感染病害。
如遇久旱高溫突降大雨使氣溫驟降,基質濕度增加致使病菌流行。多雨季節應注意防治黑斑病、炭疽病等常見病,可在霉季前或下雨後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花康2號等交替使用,7-10天噴灑葉面一次。如發生蟲害套用花康1號、敵殺死等對症下藥,及時處理。
在平時管理中一是要注意通風、採光、排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二是要培育健壯的蘭苗,增強自身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三是要嚴格檢疫和消毒,防止外來病菌蟲害的傳染,以後要定期噴灑農藥,將病蟲消滅在受害之前。在栽種前,要嚴格對蘭株和植料消毒,減少和杜絕昆蟲及人為造成機械破傷和接觸傳染。
經常用的刀剪用具,要經過消毒後再使用。消毒的藥劑,一般可用0.1%高錳酸鉀、5%石炭酸或75%酒精進行消毒。也可以用火烤一下。
在植株生長期,如發現病葉時,應及時剪除,將剪掉廢棄物清理好,深埋,最好燒掉。

主要病害

蘭花櫱腐病症狀及防治對策

蘭花櫱腐病
屬細菌性病害。這種病害可毀掉一年的辛勞。它主要發生在櫱芽上,最初在芽基部呈水漬狀綠豆大小的病斑,後成為暗綠色燙傷狀大斑塊,延到芽鞘外部,呈深褐色腐爛,病葉容易拔出。新芽爛掉。
防治方法:
①控制土壤含水量,已病盆花要停止澆水,到病害控制後才澆水;
②新芽出土4—5厘米時,用0.01%硼酸液或1000倍敵枯雙、殺枯淨噴灑均有一定的效果,也可用鏈黴素進行防治。

細菌褐腐病症狀及防治對策

細菌褐腐病分布範圍廣,是一種世界性的病害。中國、日本、美國較多見。
病原由構蘭歐氏菌造成,主要寄生於蘭屬、杓蘭屬、兜蘭屬、蝴蝶蘭屬等,病徵表現於葉片上出現水漬狀黃色小斑點,後來變為栗褐色,有可能下陷;常會迅速擴展至連續長出的葉,繼而毀壞葉子甚至整個植株。此病多見於潮濕、溫暖的環境中。
防治:除去病害部分。然後用200mg/L農用鏈黴素,或者用0.5%波爾多液噴灑,每10天1次,有良好效果。

蘭花腐爛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此病多在氣候濕潤的盛夏多雨季節發生,常見的有黑腐病、軟腐病等。
黑腐病:由疫霉屬真菌引起。多發生在葉片、根部和生長點,病部最初出現半透明的斑點,繼而斑點擴大,組織發黑腐爛。
軟腐病:由歐文氏桿菌屬和假單孢桿屬細菌引起。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微小的褐色水浸狀斑,隨後擴大成灰色、潮濕的斑塊,稍一觸壓表皮就會破裂,並流出帶有惡臭味的菌膿。
此病首先要保持植株通風,降低濕度,發病初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50%退菌特1000倍液、大蒜水(將大蒜搗碎浸水、取其濾液)噴灑葉面或塗抹病斑。蘭花爛根易誘發黑斑病。所以養蘭的盆土平時不宜過濕。冬季蘭花處於休眠或緩慢生長階段,盆土宜偏乾;春、初夏是蘭花生根抽葉生長的重要時期,盆土宜偏潤;但長期過濕,也易造成爛根,引起葉片枯黃甚至死亡。梅雨或暴雨季節盆蘭必須避雨,因久雨多濕,新葉上最易發生黑斑點,而且夏蘭花蕊常有“爛衣”現象。影響開花和觀賞。但是,盆土過乾,易使假鱗莖幹癟或其他組織因失水而影響代謝作用,蘭花施肥不當如施肥過多、過濃,將液肥灌入葉鞘或濺到葉片上也易引起根系腐爛,因此施肥時要沿著盆沿施。

與紋瓣蘭的區別

本新種與紋瓣蘭(Cymbidium aloifolium ) 相近,區別點在於本新種花期為10~ 11 月,側根多而直立,葉少(2~ 4 枚),花序具6~ 11 花,萼片與花瓣紫紅色,具寬僅0.8 mm 的黃色邊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