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禪茶(傳統文化)

少林禪茶(傳統文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傳說達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墮地而成茶樹(達摩祖師當年在少林寺後山的山洞中打坐,一坐九年。少林寺的僧人們雖然不認識他,但出於慈悲,怕他餓死,所以送飯食給他,但是送來的飯菜都原封未動,後來漸漸去看他的人就少了。達摩祖師雖然不飲不食,但是在入定中的第三年,由於睡魔侵擾,讓他盹著了一會。達摩祖師清醒後非常憤怒,連昏睡這樣的攪擾都抵擋不住,何談渡眾生!於是他撕下眼皮擲在地上繼續禪坐。從祖師扔下眼皮的地方長出一苗靈根與清香的枝葉,祖師在後來的打坐中逢有昏沉就摘這葉子來嚼食——這就是茶。後來的禪僧也學習祖師,在坐禪時用茶湯來驅趕睡魔,養助清思……),其事近誕,而其所寓禪茶不離生活之旨,則有甚深意義。嗣後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禪僧以茶當飯,資養清修,以茶饗客,廣結善緣,漸修頓悟,明心見性,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演至唐代,而禪文化興起。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編輯整理:念定寺釋德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林禪茶
  • 所屬:傳統文化
  • 傳說:揭眼皮墮地而成茶樹
  • 相關:一茶一禪
少林禪茶起源,少林禪茶史證,禪茶和茶禪,少林禪茶用途,少林禪茶現狀,

少林禪茶起源

傳說達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墮地而成茶樹(達摩祖師當年在少林寺後山的山洞中打坐,一坐九年。少林寺的僧人們雖然不認識他,但出於慈悲,怕他餓死,所以送飯食給他,但是送來的飯菜都原封未動,後來漸漸去看他的人就少了。達摩祖師雖然不飲不食,但是在入定中的第三年,由於睡魔侵擾,讓他盹著了一會。達摩祖師清醒後非常憤怒,連昏睡這樣的攪擾都抵擋不住,何談渡眾生!於是他撕下眼皮擲在地上繼續禪坐。從祖師扔下眼皮的地方長出一苗靈根與清香的枝葉,祖師在後來的打坐中逢有昏沉就摘這葉子來嚼食——這就是茶。後來的禪僧也學習祖師,在坐禪時用茶湯來驅趕睡魔,養助清思……),其事近誕,而其所寓禪茶不離生活之旨,則有甚深意義。嗣後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禪僧以茶當飯,資養清修,以茶饗客,廣結善緣,漸修頓悟,明心見性,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演至唐代,而禪文化興起。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

少林禪茶史證

一、從《百丈清規》第四章”尊祖“儀軌中之”初祖達磨忌“的儀軌:”十月初五日。初祖忌。客堂預日掛牌。(牌雲)明日恭逢逢磨老祖示寂良辰。是晚。明早。課畢。聞鐘聲。齊詣祖堂禮祖。午前上供。(預日。祖堂香燈師。赴庫取香燭、茶供,供祖像前。次取供器。莊嚴祖堂。晚課畢。知客令鐘頭。鳴鐘三下。眾集祖堂。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茶。退身三拜。再進前問訊。增茶。復位。三拜。收具。維那雲。展具。眾禮祖三拜。回堂。次日早課舉。禮祖獻茶同上。聞午梆。知客鳴大鐘三下。眾集祖堂。住持上香維那舉)奈麻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唱。眾和次眾齊稱)。”由此儀軌中的“供茶”、“上茶”、“增茶、獻茶”,不但可以證實“茶”在佛教禪宗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且也佐證了“茶”為禪宗祖師達摩住世所喜愛的傳聞並非後人虛構杜撰,否則禪宗信徒也不會把“茶”作為“供品”而供養給祖師。顯而易見,“禪茶”一說起源於中國禪宗祖庭少林寺,名不虛傳
二、登封嵩山會善寺中有一明代大鐘,上書銘文記載少林寺曾為會善寺之下院,該寺元代雪庵溥光禪師所書的嵩山戒台寺(後稱會善寺)《茶榜》,乃是金石書法的名品,為歷代金石志和書畫錄所記載。
《茶榜》本為山門公文,僅以制式文字簡要直白地告示茶會各項內容即可,完全脫落文辭的修飾。但制榜者博覽群書,有時不免見獵心喜,以時尚的四六體駢文為之。更兼都市寺院、名山巨剎的禪僧,往往與俗世士大夫過從甚密,彼此好尚,互相影響,更使得茶榜成為一種堆砌典故、標榜禪趣的文字禪門類,或文或詩,或駢或散,要以風雅趣味為旨歸。雖不無流弊,但仍不失為恆順眾生、逗入佛智的善巧方便。
三、登封城西玄天廟村有一“玄天廟”舊址,該舊址有一通碑文記載:該廟名為“玄壇廟”,是少林寺下院,原為少林寺《茶水堂》,負責登記拜訪少林寺信徒的接待站。

禪茶和茶禪

人們常說“禪茶一味”或“茶禪一味”,或認為兩者等同。其實不然。“禪茶”和“茶禪”雖然僅一字之差,細細品味是有差別的,前者主要指佛門茶事;後者不僅是佛門茶事,更是具有哲學意義的茶事典故,早已為道家和儒家所認同,內涵更加豐富。從先後來說,應該是先有“禪茶”而後有“茶禪”。唐代高僧懷海是“禪茶”的創始人,他制訂的《百丈清規》可謂佛門茶事的集大成者;而晚懷海58年、創立著名“吃茶去”三字禪的“趙州古佛”從論,則是“茶禪”的創始人。懷海(720一814),俗姓王,福州長樂(今福建長樂)人,原籍山西太原,先祖因避西晉永嘉之亂遷閩。童年出家,曾遊歷各地,勤讀佛經。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時人室,跟隨馬祖道一禪師學禪,時稱“三大士”。據傳他初時智力平平,三年才得機緣開悟。後住持百丈山(今屬江西),故世稱“百丈懷海”。四方禪僧,紛至沓來,席下人才濟濟,如偽山、希運等後來都成為了一代宗師。他的法嗣先後有偽山靈枯、黃聚希運、長慶大安等巧人。懷海根據禪宗的特點,折衷大小乘戒律,制定《清規》,又名僧制、僧禁,後世稱為《百丈清規》或《古清規》,他把僧人坐臥起居、長幼次序、飲食坐禪和行事等等都作了嚴肅、明確的規範。

少林禪茶用途

“少林禪茶”在古時為少林寺日用之常物,煎點為禪門酬對之恆禮,固無一日離之。然唯四時節慶、聘請監院、首座,迎請新方丈等重大場合,由方丈、監院、首座在僧堂為全體大眾舉行的普茶,需要張貼茶榜或茶狀昭告大眾。
茶榜的張貼有固定的程式和位置,在張貼之前須按固定程式向茶會主賓(特為)呈上以全禮節,然後再張貼在僧堂外,茶榜依茶會主人的身份之別而各有相應的固定位置。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方丈以一寺之尊親自張貼,以示鄭重和禮遇。茶榜的材質、字型和行格也有通行的慣例。一般用紙,真楷書寫,迎請方丈則用絹素以示重視。
茶榜之撰作一般由書記或掌書記之職的書狀侍者擔當,早期多委付書記,後來則多任內記為之,但迎請新方丈等重要茶榜則往往另擇專人擔任此職。隨著茶榜文體的演變,撰榜之人也隨之多樣化
茶榜逐漸從枯燥乏味的直白公文體發展出一種更具文人氣息的茶榜,脫離了公文體的窠臼,甚至不再包含公文體茶榜所必備的各種信息,成為文字禪的一種新載體,不失為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

少林禪茶現狀

將禪修融於茶道之中,形成禪茶一味的理念,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禪茶一味”或“茶禪一味文化生活理念,流傳千載,長興不衰。但是,建國以後,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曾經遍及所有漢傳寺院的“禪茶一味”或“茶禪一味”文化作為中國佛教禪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所幸的是,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禪茶作為中國禪宗文化的一種,日漸趨向復興之勢,中嶽嵩山·少林寺永化堂上傳曹洞正宗第45世、雪庭福裕禪師下第31代嗣祖沙門德政禪師所駐錫開創的廣東省清遠市御金街少林禪院首開禪茶堂,使禪茶文化重新成為寺院僧侶生活的一部分,恢復了消失在歷史中的僧侶“茶禪”生活,為復興中國佛教禪宗文化中的禪茶文化開闢了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