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人的恐懼

少數人的恐懼

《少數人的恐懼》為帕沙·查特吉、沙希德·阿明、康查·伊萊亞·夏普德、西巴吉·般迪帕耶、迪佩什·查卡拉巴提、古蘭穆罕默德·謝克、拉納吉特·古哈等人所著。

基本介紹

  • 書名:少數人的恐懼
  • 作者:[印] 拉納吉特·古哈 (等) / 梁捷 (編) / 陳韻 (編) 
  • 譯者:任其然 (等) 
  • ISBN:9787100140676
  • 頁數:368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三輝圖書/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7-7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選編了包括阿爾君·阿帕杜萊、拉納吉特·古哈等當代印度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一批思想家的代表性研究論文,覆蓋了哲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他們的研究是近幾十年印度思想研究方面最突出的工作,既與過去的印度古典研究有聯繫,更與當下印度思想的發展有關,凸顯 出印度獨有的思想特徵。
我相信,這些文章集結起來,將會給中文世界的讀者帶來對一個在過去三十年間,在印度成形的敏銳的政治批評學術文化的初步印象。 ——帕沙·查特吉

作者簡介

帕沙·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和南亞研究教授,也是加爾各答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榮譽教授。他的著作有《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Nationalist Thought and the Colonial World)、 《民族及其碎 片》(The Nation and its Fragments)、《被治理者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the Governed)、《政治社會的譜系》(Lineages of Political Society)和《帝國的黑洞》(The Black Hole of Empire)。他是庶民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也以孟加拉語創作散文和戲劇。
沙希德·阿明(Shahid Amin),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德里大學文學碩士。1985—2015年間任教於德里大學歷史系。他曾是斯坦福人文中心、普林斯頓大學謝爾比·卡爾倫·戴維斯中心、柏林高等研究院等機構的成員,曾在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訪問教授。現為果阿大學跨學科研究“D. D. 高善必”訪問研究教授,新德里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歷史系“A. M. 赫瓦賈”教授。著有《事件、比喻、記憶:喬里喬拉,1922—1992年》(Event, Metaphor, Memory: ChauriChaura, 1922-1992)、《撰寫歷史的其他方式:印度的視角》(Writing Alternative Histories: A View from India)、以及《征服與共享:戰士聖人加齊·米亞的來生》(Conquest & Community: the Afterlife of Warrior Saint Ghazi Miyan)等。
康查·伊萊亞·夏普德(Kancha Ilaiah Shepherd),教授,生於1952年,目前擔任毛拉·阿扎德國立烏爾都語大學社會排斥與包容政策中心主任,該大學位於印度海得拉巴市。他的著作《我為什麼不是一個印度教徒》(Why I am Not a Hindu)出版於1996年並成為年度暢銷書,他挑戰當局“印度教特性”主義權威的著作《後印度教時代的印度》(Post-Hindu India)則出版於2009年。康查·伊萊亞·夏普德的作品另有《作為政治哲學家的神:佛教對婆羅門教的挑戰》(God As Political Philosopher—Buddha's Challenge to Brahminism),這是歷史上的首部關於喬達摩佛教政治的哲學著作。康查·伊萊亞以其在英語電視頻道的辯論節目中為賤民階層與貧苦大眾發聲而廣為人知。目前他是一位代表印度庶民意識形態的全球知名學者。
西巴吉·般迪帕耶(Sibaji Bandyopadhyay),印度作家、評論家、理論家,曾任加爾各答社會科學研究中心(CSSSC)文化研究教授,加爾各答賈達普大學比較文學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在性學研究、馬克思研究、弗洛伊德研究與兒童文學等領域。他的著作包括:《〈摩訶婆羅多〉三論:文學解釋學的實踐》(Three Essays on the Mahābhārata: Exercises in Literary Hermeneutics, 2016)、《戈帕爾—拉卡爾方言:殖民主義與孟加拉的兒童文學》(The Gopal-Rakhal Dialectic: Colonialism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Bengal, 2015)、《通過陷阱門》(Through a Trap-door, 2013)、《西巴吉·般迪帕耶文集》(Sibaji Bandyopadhyay Reader, 2012)。此外,他也用孟加拉語撰寫詩歌、故事、戲劇、小說等。
迪佩什·查卡拉巴提(Dipesh Chakrabarty),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和南亞語言與文明系,是庶民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主要著作包括《將歐洲地方化》(Provincializing Europe)、《歷史的呼喚:薩卡爾爵士和他在現代世界裡的真理與歷史目的論帝國》(The Calling of History: Sir Jadunath Sarkar and His Empire of Truth, Historical Teleologies in the Modern World)、《文明的危機:探索國際和地球歷史》(Crises of Civilization: Explorations in Global and Planetary Histories)。他目前正在撰寫一本有關氣候變化等人文科學所面臨的全球性危機的著作。
古蘭穆罕默德·謝克(Gulam Mohammed Sheikh),1937年生,印度畫家、詩人和藝術批評家。在印度巴羅達薩亞吉王公大學藝術系任教近三十年,教授藝術史與繪畫。1961年以來,他的畫作及其他作品於印度國內外進行展出。已出版著作有《巴羅達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 of Baroda)、《拉什瑪·古德:藝術家專論》(Laxma Goud - monograph on the artist)和詩集《阿特瓦》(Athwa)等。
拉納吉特·古哈(Ranajit Guha),《庶民研究》(Subaltern Studies)的創刊編輯,他可能是後殖民主義與庶民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教授歷史多年,並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研究院擔任歷史高級研究員。著作包括《孟加拉地區的土地產權統治》(A Rule of Property forBengal),已被公認為經典著作的《殖民地時期印度農民起義的基本方面》(Elementary Aspects of Peasant Insurgency in ColonialIndia),《沒有霸權的統治:殖民地時期印度的歷史與權力》(Dominance Without Hegemony: History and Power in ColonialIndia),以及《歷史的低語:論文集》(The Small Voice of History:Collected Essays)。從2008年起,他只用孟加拉語寫作和出版。
阿爾君·阿帕杜萊(Arjun Appadurai),紐約大學媒體、文化與傳播學戈達德講席教授,柏林洪堡大學歐洲民族志研究所2016—2017年度訪學教授。他在全球化、文化與社會運動方面著述頗豐,同時對歐美的財政與移民問題也頗有研究。近作有《言辭上的銀行業:金融衍生品時代的語言困境》(Banking on Words: The Failure of Language in the Age of Derivative Finance,2015)。
編者簡介:
梁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博士後,現執教於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領域包括經濟思想史,發展經濟學,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的經濟、歷史、文化研究。
陳韻,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碩士,2010年起擔任“西天中土”項目執行人,參與策劃與組織印度當代藝術和社會思想的活動(展覽、論壇、放映、工作坊等)百餘場,策劃和編輯出版書籍十餘種。
譯者簡介:
陳恆,比利時根特大學在讀文學研究博士。另譯有柯律格的《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合譯)。
任其然,媒體從業者,北京大學南亞系本科畢業。
韋偉,北京大學人類學碩士,長期關注史詩、神話、比較宗教,目前從事空間政治方面的研究。
周展,美國聖約翰學院學生。
朱中和,現就職於北京的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傳播學碩士畢業,曾在印度工作與生活。
黃玉琴,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士、碩士,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社會學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族群多樣性研究所研究員(2009—2013年),現為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
張忞煜,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講師,文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印度語言文學專業。主要研究領域為中世紀印度、印度宗教、印度社會。
黃虹,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博士,曾赴印度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系研修,主要關注19—20世紀印度藝術與視覺文化。
王延博,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翻譯學。
盧依楠,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在讀英語筆譯碩士。
段瑩,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本科在讀。

目錄

前言 批評文化的建構過程
帕沙·查特吉/文 陳恆/譯 陳韻/校
-
甘地作為聖雄:北方邦東部戈勒克布爾地區的1921年2月
沙希德· 阿明/文 任其然 韋偉/譯 陳韻/校
-
賭博:《摩訶婆羅多》的啟示
西巴吉·般迪帕耶/文 韋偉 任其然/譯 周展/校
-
我為什麼不是一個印度教徒:婚姻、市場與社會關係
康查·伊萊亞·夏普德/文 朱中和/譯 黃玉琴/校
-
一種視覺語言的生成:關於莫臥兒繪畫的思考
古蘭穆罕默德·謝克/文 張忞煜/初譯 黃虹/校譯
-
遷移者的時間
拉納吉特·古哈/文 黃玉琴/譯 朱中和/校
-
錢德拉之死
拉納吉特·古哈/文 王延博 盧依楠/譯 梁捷/校
-
少數人的恐懼:一篇關於憤怒地理學的文章
阿爾君·阿帕杜萊/文 段瑩/譯 梁捷/校
-
《庶民研究》:回溯與懷舊
迪佩什·查卡拉巴提/文 周展/譯 梁捷/校
-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