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漁(嚴歌苓著圖書)

少女小漁(嚴歌苓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少女小漁》是嚴歌苓所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是小說集《少女小漁》的第一篇。

該書講述一個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現代版“典妻”故事,意在探討處於弱勢地位的海外華人面對西方強勢文明壓迫的超越之道,和打破種族文化隔閡的溝通之道。小說以形象化的描寫給出這樣一個答案:出路不在西方式的奮鬥進取,而在於一種東方式的精神升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少女小漁
  • 作品出處:《海那邊》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嚴歌苓
  • 首版時間:1992年4月3日
  • 字數:11863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社會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大陸女孩小漁也是移民階層的一員,為了獲得綠卡,她在男友江偉的被迫安排下與年屆六十的義大利老頭Mario結婚,婚姻在三人中間,完成了一次最純粹的利益交換,而一張綠卡換來一段似有還無的忘年戀。面對男友的嫉妒猜忌、老人的貧苦年邁,小漁的善良與包容卻難以換來三人之間的理解和平靜。
後來小漁在對待老頭的態度上不肯順從江偉,後者看重的只是在金錢上斤斤計較,以及提防她對洋老頭會有越出物質關係的情感流露,兩人終於為此而爭吵,小漁儘管還是要回到江偉身邊,卻仍然盡了最大努力來照顧被瑞塔拋棄,隨後又中風的洋老頭。最後小漁與洋老頭告別的場面表明他們的內心達到了真正的溝通,兩個人彼此間建立了極其自然而率真的美好情感。

創作背景

《少女小漁》創作於1992年,也就是嚴歌苓到美國後的第三年,是嚴歌苓在美國創作並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集《海那邊》中的一篇小說。初到美國,異鄉生存的急迫感嚴歌苓曾有過,她一直關注來自於中國的移民,這是她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
作者寫此篇文章的情緒是被一個女孩的電話激起的,她的求職被一個公司拒絕了,但她準備找那公司的老闆去辯論,向他當面驗實她的攻擊力和才幹。她在電話里氣焰極盛,詞句都還文明,但腔勢很像罵街。她說她一定要贏,結果贏了。在作者的心目中,每個女人,她內心深處都沉睡著一條溫柔,善良,自我犧牲的小人魚。但在文明發展到今天的這個社會,小人魚式的善良的確不存在了,輸者才具備那樣的善良,沒有人願意做一個輸者。作者以《少女小漁》,是想對自己證實,小漁的善良我們曾經有過。

人物形象

小漁
跟江偉同樣是處在弱勢文化位置上的少女小漁,卻不同於江偉,她是一位非常善良、純真的姑娘,她似乎總是考慮別人比自己多,她會因為同情一個快死的病人而把童貞給了他,當與洋老頭舉行婚禮後,她又因為江偉的沖天怨氣而硬壓下自己心裡真正的委屈,她覺得“他傷痛得更狠更深,把哭的機會給他吧。不然兩人都哭,誰來哄呢?”當被置於那種齷齪的假結婚的處境中時,本應是受傷害最多的小漁卻最少體現出屈辱的感受,反倒由對那洋老頭善意的同情而展現出人性的美好光輝。她以真心向善的心情看待洋老頭及其情婦瑞塔的生活,即便是他們那種“一塌糊塗的幸福”也能給予她很深的感動,她會毫不顧忌洋老頭人格上的“墮落”,以“真實生命和青春”的面目來與他認真相處,或用瑞塔的話來說,小漁與洋老頭過的是人與人的生活,是小漁那真誠的關心使老頭由“畜生”變回成了人。正是在小漁美好心靈的感染下,洋老頭逐漸除去了氣質里的齷齪邋遢,日益恢復了做人的尊嚴。
江偉
作品在對江偉的性格塑造上始終著意強調了一種實利主義的傾向。小漁舉行過婚禮後,他受到傷害,是那樣不快活,甚至小漁感到他整個人都變了,無論她怎樣對他溫存體貼,“江偉與她從此有了那么點生分;一點陰陽怪氣的感傷”,所以他會覺得齷齪和屈辱,當然還是因為這行為將海外中國人的弱勢文化處境暴露無餘,並且由於這情境內的要求,還不得不主動咽下這齷齪,壓下心頭的怨氣而不能發泄。事實上,就江偉的行為表現而言,在弱勢文化處境中更多地帶來心理上的扭曲,他只能從所面對的強勢文化中接受那些醜陋的影響,他愈加趨向於物質利益至上和自私專橫的性格,只想著用更齷齪的行為來應付齷齪的處境,以至他一面忍受著屈辱,一面又不斷地陷入到更大的屈辱中。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中的處於生存窘境的小漁,並沒有墮落和消沉,而是用自己美好的人性感化和喚醒別人沉睡人性中的美好因子,雖然這些感化和喚醒難免帶著一些犧牲的忍辱負重的成分,她成了生活或生存的輸者,但小漁的存在使世界有了溫情,這溫情給了老人“把人當人,把自己當人”的力量。
正是小漁性格中那種善良純真的品性滌淨了弱勢文化處境下的齷齪與屈辱,正因為她處處都順應和保持著自己本心的做人尺度,並不特意向強勢文化的壓力輕易低頭,反而能夠非常容易地克服了強弱兩種文化衝突給她帶來的卑微感受,使她在這種畸形的境遇中得以做到不為所亂,並由她自己的行為選擇展示出一種令人愛慕的人性之美。《少女小漁》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倫理價值傾向,最感人的一點無疑還是那種超越於東西方文化及道德差異之上的、向善向美的樸素情感,作者渴望以此來表明的,大約也就是這種情感在中西文化撞擊中的難得與可貴,只有出自於小漁那清潔明亮的心靈深處的真情(而不是江偉所不得不認同的那種實利主義的處世方式)才能確實地打破文化的隔閡,從而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夠得到相互間真正的溝通。
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小漁身上的純潔真誠的人格品性和至善至美的質樸情感,代表了東方傳統文化美德的精華,“只有出自於小漁那清潔明亮的心靈深處的真情,才能確實地打破文化的隔閡,從而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夠得到相互間真正的溝通”。

藝術特色

“地母”形象
小漁在小說中處處體現了她的母性情懷,她無原則地忍讓,無條件地寬容,以弱者的姿態寬恕了強者對她的欺凌,寬恕了所有的居高臨下者。在這種包容的母性中,猥瑣的義大利老頭被小漁感化,有了積極的生活態度。
文化融合
作者採用一種和的態度來對待中西文化,小漁對老頭的接受就是對西方文化的一種接受,但是作者在寫作中也沒有摒棄對東方文化因子的借鑑,將東方文化下女性的隱忍和寬容融合在其中。面對越來越嚴重的東西文化的衝突,作者選擇在用融合的觀念,一種更廣闊的思維去研究。
情愛與母愛的錯位
小漁的多情表現為很多種,對病人的常人無法理解的同情,就因為一個臨死的病人喜歡她一年多了,就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處女之身給了他。她對江偉有愛情,可是這種愛情又不僅僅是男歡女愛那么純淨,裡面摻雜有母親對孩子的寵溺和包容,每次去車站接江偉時,手上再重的袋子也不叫江偉拎;有妻子對丈夫的理解和尊重,只要江偉願意,讓她乾什麼都行。
多形容詞
首先,小說中多處使用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以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增添文章的情調。重疊的形容詞主要是寫貌,一是寫人物的外貌,如“大大小小”、“硬硬朗朗”、“沉甸甸”;二是寫人物的不同神態,如“安安心心”、“虎生生”、“惡狠狠”。重疊詞常見於詩歌中,在這么短的一篇小說中,就多處使用重疊詞,實屬難能可貴。
其次,動詞後面加形容詞之類的附加成分,以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如小說開頭,作者對寫字樓小姐的外貌進行描寫,“走相也婀娜,大大小小的屁股在窄裙子裡滾得溜圓”,這裡“滾得溜圓”不僅說明裙子之窄、之瘦,能充分暴露出臂部的輪廓,而且也能使她們婀娜的走相更婀娜;更重要的是,它給人一種動感,從而使描寫立體化。
多辭格
多辭格,是這篇小說最突出的特色。《少女小漁》雖是短篇小說,但使用辭格多達十幾處,像比喻、比擬、借代、誇張、排比、反問、反覆、對比等辭格比比皆是。作者更是常常把具有不同修辭效果的辭格交錯使用,互補互襯,從而把思想內容表現得豐厚深刻,鮮明有力,也使語言呈現出一種均衡美、側重美、聯繫美。

作品評價

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認為:“這部作品筆墨集中地刻畫出了中西文化撞擊的特殊情景,它的故事緊緊圍繞異域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具文化衝突尖銳性的身份及情感認同問題,揭示出處於弱勢文化地位上的海外華人,在面對強大的西方文明時所感受到的錯綜複雜的情感,及在這種境遇中獲得跨越文化障礙的內心溝通的艱難性與可能性。”

社會影響

《少女小漁》在1992年4月3日至5日的《中央日報》(台灣)副刊發表,獲“第三屆中央日報文學獎”小說類第二名。
1991年,《少女小漁》榮獲“中央日報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
《少女小漁》由嚴歌苓、李安改變成同名電影,由張艾嘉劉若英主演,1995年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作者簡介

嚴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出生於上海,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9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好萊塢專業編劇。她的代表作有《天浴》、《扶桑》、《少女小漁》、《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等,其中《天浴》由陳冲拍成電影后榮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十大最佳影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