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乾熱風害

小麥乾熱風害

:乾熱風害是小麥生育後期經常遇到的氣象生理病害。麥株的芒、穗、葉片和莖稈等部位均可受害。從頂端到基部失水後青枯變白或葉片捲縮萎凋,穎殼變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乾癟,千 粒重下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小麥乾熱風害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無論是春麥區還是冬麥區均常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麥乾熱風害
  • 類別:小麥病種
  • 症狀:小花敗育率增加或灌漿期縮短
  • 病因:灌漿期縮短
症狀,病因,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深耕,選擇抗旱品種,

症狀

如淮北冬麥區於4月底至5月底,從小麥開花至灌漿結束,連續出現6—7級乾熱風襲擊19天,即出現開花高峰期轉移、花期縮短、小花敗育率增加或灌漿期縮短、灌漿量減少、芒角增大或植株失水嚴重,造成莖葉青枯逼熟等現象。內蒙古春麥區6月20—7月25日小麥進入抽穗成熟期,此間32℃以上天氣持續5天,則發生乾熱風害。

病因

:在小麥灌漿至成熟階段,遇有高溫、乾旱和強風力是發生乾熱風害的主要原因。在此階段,遇有2—5天的氣溫高於32℃,相對濕度低於30%,風速每秒大於2—3m的天氣時,小麥蒸發量大,體內水分失衡,籽粒灌漿受抑或不能灌漿,造成小麥提早枯熟。如淮北冬麥區小麥在正常情況下,上下午各具1次開花高峰。受乾熱風影響後,上午開花量減至15.4%,下午占32.3%,夜間達52.3%。這是因為白天氣溫高,相對濕度低於41%,植株體內水分蒸騰量大,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上、下午開花形成兩個高 峰的需查,只好轉向夜間。除此而外,受乾熱風影響,與正常年份相比
灌漿期縮短5天,灌漿高峰提早3天,灌漿量減少6g,芒角增加20—40度。三是由於地上部水分大量蒸發,根系老化,水分供應跟不上,葉片生活力衰退,養分轉移受阻,造成葉片晝卷夜開或晝夜捲縮不展開,直至青枯而死,收穫期提早7—10天。此外試驗表明春小麥中,高中稈品種比短稈抗乾熱風能力強、長芒一般比無芒或頂芒品種抗乾熱風能力強、穗下莖長的品種較穗下莖短的品種抗逆性強。至於蠟質茸毛多的品種,在乾旱生態環境中是抗旱品種,但在灌溉條件下,則不抗乾熱風。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

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不僅能保證供給植株所需養分,而且對改良土壤結構,蓄水保墒,抗旱防禦乾熱風起著很大作用

深耕

加深耕作層,熟化土壤,使根系深扎,增強抗乾熱風能力

選擇抗旱品種

在乾熱風害經常出現的麥區,應注意選擇抗逆性強的早熟品種。冬小麥如西農88號,鄭州941,豫麥18—64,豫麥39、37、12號,陝農7859,不相上下安8號,宛7107,冀麥40號,晉麥49號、51號、52號,皖麥25號等品種抗乾熱風。春淚科如紅芒、晉2148、晉5001、臨麥30號、龍輻麥7號、定豐3號等品種抗乾熱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