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齒莧

小馬齒莧

小馬齒莧,中藥名。為馬齒莧科植物四裂馬齒莧Portulaca quadrifida L.的全草。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的南部。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內痔出血,黃水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馬齒莧
  • 別稱:地錦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中央種子目
  • :馬齒莧科
  • :馬齒莧屬
  • :四裂馬齒莧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性微寒。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

用於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內痔出血,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鮮用或略蒸或燙後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柔弱、肉質草本。莖匍匐,節上生根。葉對生,扁平,無柄或有短柄,葉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8mm,寬2-5mm,頂端鈍或急尖,向基部稍狹,腋間具開展的疏長柔毛。花小,單生枝端,圍以4-5片輪生葉和白色長柔毛;萼片膜質,倒卵狀長圓形,長2.5-3mm,有脈紋;花瓣4,黃色,長3-6mm,長圓形或寬橢圓形,頂端圓,具短尖,基部合生;雄蕊8-10;子房卵圓形,有長柔毛,柱頭(3-) 4裂。蒴果黃色,球形,直徑約2.5mm,果皮膜質;種子小,黑色,近球形,側扁,有小瘤體。花果期幾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的南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痢殺菌。主治痢疾,腸炎,腹瀉,濕熱性黃疸,內痔出血,乳汁不足,小兒疳積,黃水瘡,下肢慢性潰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