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骨常山

小雞骨常山

又名:阿斯木、羊角棉。常綠灌木,高1米餘。莖直立,老乾灰色,頂部幼枝深綠色,具有白色圓形或橢圓形皮孔。葉4枚輪生,披針形,長8厘米左右,寬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窄,全緣,上面綠色,下面青灰色,主脈及側脈明顯隆起;無托葉。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近於頂生;萼短,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冠筒細,近頂部膨大,裂片5,偏斜倒卵形;雄蕊5,藥不突出,基部圓;花盤具2舌狀腺;心皮2,離生,花柱絲狀,柱頭倒卵形。蓇葖果線形,長5~6厘米;種子橢圓形,扁平,前端具白色絨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羊角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捩花目
  • :夾竹桃科
  • 亞科:雞蛋花亞科
  • :雞骨常山族
  • :雞骨常山屬
  • :羊角棉
  • 分布區域:分布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達2米,具乳汁;枝條無毛,具灰白色的皮孔。葉薄紙質,3-5片輪生,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窄楔形,長4-13.5厘米,寬0.8-2.5厘米,兩面無毛;側脈每邊27-66條,脈距約1.5毫米,與中脈成45°-55°伸出;葉柄長0.8-1.5厘米。花白色,多朵組成頂生或近頂生的總狀式聚傘花序;總花梗長1.5-3.5厘米;花梗長3-12毫米,無毛;萼片三角形,長1-2毫米,兩面無毛;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細長,長1-2厘米,近喉部膨大,下部柔弱,外面無毛,內面在膨大處被短柔毛,裂片長圓形,長6-10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2.5毫米,花絲極短,著生在花冠筒膨大處;子房長約1.5毫米,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每心皮有胚珠多顆,花柱長6.5毫米,柱頭棒狀,頂端2裂;花盤由2枚舌狀鱗片組成與心皮互生,高達子房一半。蓇葖雙生,線形,長5-10厘米,直徑0.3-0.5厘米,外果皮綠色;種子長圓形,長約7毫米,扁平,稍向腹部彎曲,兩端被黃白色緣毛。花期5-10月,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

生長環境

生於岩山灌木林中。

分布範圍

我國特有種,產於雲南、貴州和四川。生於海拔700-1500米的山地疏林下岩石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主要價值

根、葉搗碎民間用來治刀傷出血和治瘡毒。
文獻出處
【彝藥】岩黃:根、葉治瘡癤腫痛《滇藥錄》。
與“羊角棉.”相關的種有:
黃花羊角棉
大葉糖膠樹
岩生羊角棉
糖膠樹
雞骨常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